時間:2022-06-24 15:17: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系統科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對于經濟學碩士生而言,寫作經濟學畢業論文是碩士院校培養學生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要想寫好碩士經濟學畢業論文順利畢業,需要對于整個碩士畢業論文管理過程要率先了解清楚,這樣才能知己知彼準備充分。
本文從畢業論文寫作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教師自身研究能力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畢業論文寫作和指導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主張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應以研究問題為導向,討論了畢業論文寫作如何運用經濟學研究的發現和證實的兩個過程,特別強調了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八個問題或規則。
怎么樣才能實現使學生具有正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的能力呢?除了學生從教師的課堂教授過程中領會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和學校、以及學院安排的實踐活動外,畢業論文或科研創新項目的設計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本科各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之后,都附有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作為對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要求。這兩年教育部和學校也都提供資助設立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這也是培養大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措施。
畢業論文寫作或科研創新項目工作,不是寫教科書,不是寫文獻綜述,而是一項科學研究活動,是發現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北京高校非工科類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質量評價方案(試行)》對畢業論文提出三個評價基元。第一評價基元,是評價選題質量,要求選題體現本學科專業特點和教學計劃中對知識能力結構的基本要求,選題要能夠解決本專業的某個理論、方法或應用研究中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第二評價基元,是評價綜合運用知識、文獻、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評價基元,是評價論文或設計項目在解決問題等方面的理論價值或實際價值。《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評分標準》對畢業論選題提出了科學性、創新性、應用性和可行性的要求;對科學方法的運用提出了論證充分、論據確鑿和邏輯性的要求,對論文的寫作和文獻引用等也都提出了符合現行科學論文標準的要求。
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畢業后在各種崗位上會面臨接受領導和客戶交給的工作委托,撰寫調研報告、寫計劃書和專題研究報告等。所有這些委托都向我們培養的學生提出發現問題及其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加以實施的挑戰。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基本的科學素養,是高等學校應當給予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訓練或科研創新項目活動就是這種重要的給予之一。因此,畢業論文的寫作或科研創新項目的活動,是直接嘗試用現代的經濟學理論和方法來發現問題及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好機會,更是直接嘗試鍛煉和展現自己科學素養能力的極好機會。
學生畢業論文或科研創新項目的活動也是反映學校教學和科研管理水平和教師能力的重要指標。我們在檢查教師對畢業論文的評語中可以看到,一些教師對學生的選題判斷有誤,把寫教科書的選題、寫文獻綜述的選題、把超出自己專業能力的選題,都作為合格甚至優秀的選題批準開題,甚至成績也評為優秀;一些評語不能判斷畢業論文在立論、分析、寫作和文獻評論等方面的問題,評語抽象籠統,優缺點缺位等等。這種現象不僅在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中存在,在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指導中也是存在的,有時甚至還很嚴重。這些都反映了教師本身有待于改進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管理層有待改善對論文評閱環節的控制。當我們的學生在畢業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完成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挑戰時,實際上也折射了我們在指導學生培養畢業論文寫作能力和整體管理能力上的缺陷。教師閱讀和評論學生的畢業論文除了是培養目標所要求的職業責任所必需之外,還有兩個有利于教師的“利己主義”理由:一是,檢查和鍛煉、提高我們自己發現問題及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閱學生論文中所得到提高的這些能力,不僅有助于教師之間的學術批評與討論,還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完成校外其他部門委托的各種評閱工作。二是,學生選題的多樣性、資料和證明的方式多樣性也為指導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指導和評閱學生的論文實際也是我們從學生那里獲得新知識的過程和好機會。
經濟學本質上是門應用性的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問題可以是理論性的,也可以是應用性的。“問題”是指矛盾、差距或毛病,諸如目標與現實的矛盾或差距,績效與標準或目標的差距,理論與現實的矛盾與差距,傳統理論與新觀點的矛盾,以及情況的突然變化等等。以研究問題為導向的方法論是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論(Economic research methodology)的核心,經濟學研究方法論是關于組織、計劃、設計和實施研究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方法論。經濟學畢業論文或研究項目的進行,實際上是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運用。
經濟學研究方法論不同于經濟學方法論(Economic methodology )。經濟學方法論是指對經濟學研究一般途徑的研究,譬如對經濟學使用的主要方法、規則和基本原理的研究,經濟學方法論側重于推理和證實過程;它的主干課程除了經濟學方法論外,包括哲學方法、邏輯方法、系統科學方法,以及經濟思想史等課程。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包括:各種回歸分析、數理分析、運籌研究分析、投入產出分析、文獻綜述、數據收集。研究方法論側重信息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側重新知識的產生,即側重知識的創新。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主干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運籌學等。經濟學方法論與經濟學研究方法論是相互聯系的,經濟研究過程中需要推理,同時研究方法也是推進經濟學方法得到發展的手段。
關鍵詞: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196-01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企業管理創新對規范市場競爭、提高工作效率、革新技術及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現階段企業管理創新是否科學有效對企業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并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創新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其內部原因,如管理不規范等,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使其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進而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一、知識經濟
作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比,是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形態,知識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其最為重要的資源。嚴格意義上講,知識經濟并不是一般經濟學概念,其產生的主要因素為新經濟的增長。美國經濟學家羅默和盧卡斯在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的環境下,及知識生產、擴散及應用的前提下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世界經合組織在1996年發表了《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這份報告中知識經濟被解釋為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及使用(消費)之上的經濟。其包含的知識為人類創造的所有知識,最重要的部分為科學技術、管理及行為科學知識。從一定程度來看,社會的發展將更加依靠知識與智能化,由此可見,知識經濟必將取代工業經濟成為時展的主流。
二、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的特點
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管理內涵也將產生極大的改變,并由此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生產、流通及銷售是工業經濟時代管理的重點內容,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企業管理中其重點內容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轉向有效識別、獲得、開發及應用知識,是知識構建轉化及共享的重要手段。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有效研究與開發知識,是企業應變與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人是企業管理的對象,勞動力的人是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管理的主要對象,其有效管理可以對勞動生產率及資本增值率進行有效提升。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這種對象的主要特征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由勞動力的人轉變為智力的人,人向知識載體、知識源泉進行轉變,隨之其管理重點也發展了一定的改變,轉向為共享、開發知識,對員工專業素質的培訓等。知識生產力、增值率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的核心。
三、知識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影晌
以知識為資本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并將傳統農業和工業經濟的產業結構從根本上進行了改變,在生產過程中將知識作為生產要素,將知識作為一種生產動力,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志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知識經濟時代下,創新是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動力,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必須將新的管理要素列入管理創新系統內,加大管理力度,確保企業發展具有強有力的保障。
(一)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觀念的挑戰
知識經濟時代下相比其他形式的經濟方式,經濟增長已經不再對傳統型經濟資源過分依賴,而是側重于知識資源。在傳統企業管理中,人的主動性不能充分發揮。知識經濟條件下,部分企業管理中并不需要統一其作業時間和地點,可以有效加大工作彈性。現代企業管理創新中,必須與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相結合,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氛圍,確保員工具有知識共享的意識,并對企業知識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利用,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轉變現代企業生產方式
不再將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目標作為知識經濟時代下現代企業的追求目標,在對原有企業管理中分工組織及生產模式加以重視的基礎上,還必須對人的潛能進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轉變企業經營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得到了極大普及,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廣泛的使用性能及便捷的信息傳輸方式等特點,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成為新的交換體制,并形成了新的市場發展結構。在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中,企業如何實現管理創新對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四、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創新的探究
(一)樹立人本觀念,實行人本管理
在企業管理活動中,必須堅持一切從人出發,對員工的積極性及創造性進行最大限度地調動與激發,進而起到工作效率有效提升的作用。人本觀念中必須將人作為企業發展生產力的主要因素,并將關心人、尊重人等作為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在管理客體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人。通過人對個各管理要素的分析,來達到創新管理的最終目標。人是企業創新管理的主體,管理者在整個企業管理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指導地位,對管理活動的創新成敗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塑造企業文化時,必須重視員工的精神追求、價值觀的實現及思想政治觀,為實現人本管理提供可靠地依據。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創新樹立人本觀念、實行人本管理時,應營造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注重人才的發展,將員工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二)從剛性組織管理轉向柔性組織管理
知識經濟的發展將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創新中的普及,可以實現企業信息化、多元化、網絡化。只有對企業組織形式進行有效調整、轉變,才能確保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組織在未來知識經濟環境下,其變革趨勢由剛性組織管理向柔性組織管理狀態進行轉變。柔性化管理是指通過系統思考一個組織如何提高其生產力、工作效率,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柔性組織管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企業組織結構分立化。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上,分立化就是盡量將企業決策分散化,實現權力下放,確保企業基層員工具有較高的工作熱情,對各種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其次,組織結構簡單化。將企業組織結構的中間環節減少,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三)實行管理制度的創新
管理問題是制度創新的本質,改革經濟體制就是將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舍棄,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管理制度創新要求企業必須將其經營機制進行轉換,建立與市場經濟需求相適應管理制度,確保管理中職責明確、分工合理等。在企業管理中必須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人才聘用、決策監督等制度,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并對工作效率進行有效提升,實現企業管理創新。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管理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并由此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知識經濟的發展不僅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還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為此,企業管理創新中必須樹立人本觀念、實行人本管理,必須從剛性組織管理轉向柔性組織管理,必須實行管理制度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 蔚,倪 波.知識管理思想的起源――從管理學理論的發展看知識管理[J].圖書情報工作,2000(9).
[2] 李仕明,張 瑞,宋道全.企業管理“人格化”模式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進展――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論文集(第4卷),1997.
[3] 侯秉文.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幾點思考[J]. 工會論壇,2001(2).
[4] 古志文,肖仙桃,陳利濤.企業知識管理與技術創新能力關聯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