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3 15:51: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保基層運轉工作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基本情況介紹
XX鄉地處XX市市XX區區東面遠郊,距XX市市區三十四公里,東接廟壩鎮、隔沱江相望,南連牛佛鎮、西接何市鎮、北與內江市沱江鄉接壤,處于三縣交接地。幅員面積21.38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居民3844戶,人口14487人,其中,農業人口14103人。鄉內有衛生院1個、信用社1個、中學1所、小學4所,在校學生2600余名,教師120名。耕地面積10826畝,其中:田4458畝,土6268畝。我鄉屬純農業鄉鎮,主要以生產糧食[文秘站網-找文章,到文秘站網]和經濟作物為主(花生、油菜、甘蔗和蔬菜等)。鄉內僅有新房磚廠,沙石料場和一個預制場以及3個小型扎油廠等企業,農民增收主要靠種養殖業和勞務輸出兩個方面。
二、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問題
鄉黨委的黨建工作對象除了機關的黨員干部職工還有廣大的農村黨員群眾。機關黨員素質較高,機構較健全,人員容易集中,便于組織,有較好基礎。但是農村黨員分散較廣,整體素質較低,集中起來難,管理也難。同時,行政工作與黨務工作還存在“兩張皮”現象,許多黨員干部在認識和做法上都沒有到位,感覺難以找到黨務工作和經濟工作的結合點。黨建開展活動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由于沒有真正認識到黨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造成經費、活動場所,以及工作人手少等一系例問題的產生。再就是黨務干部的管理、培訓和工作水平等還不盡人意。
三、制約XX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生產資金嚴重缺乏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調研中發現,農民充滿致富的愿望和信念,但是生產和發展資金的嚴重匱乏已成為一大障礙性因素。進行基本生產需要資金,擴大再生產更需要資金,就連發展養殖業最基本的數額很小的啟動資金,也都很難解決。可以毫不夸張地講,現在農民(絕大多數)發展生產的融資渠道基本上都給堵死了。就連原來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業銀行,以前在春耕生產、麥田管理、抗旱播種以及發展畜牧養殖等方面,每年都要根據生產的需要,投放一定數的專項短期小額貸款,現在由于受政策的限制和利益的導向,已經把投資的重點轉向了回報率比較高的高速公路、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上。而農村信用社發放的貸款也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滿足不了農民發展生產的需要;原來的旨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合作基金會”,也因上有政策,被一律取消關閉;再加上民間信貸既不規范,又受限制,所以僅靠上級政策性的資金扶持確實是杯水車薪。
鄉村負債過大,阻礙了經濟發展。鄉級負債及主要原因:躍永路建設工程款,國家補助每公里15萬元,鄉自籌每公里21萬元,鄉自籌在群眾中無法籌集到位,因而造成負債;基金會營業期間在區聯社拆借的資金放貸無法收回,而在關閉基金會時要兌付股金,向區財政借款兌付股民造成負債;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種植蘑菇,農民無資金投入,就在信用社貸款,蘑菇種出銷售后,農民沒得到錢,造成無法還貸,轉為政府負債;基礎設施建設,水廠改造國補11萬元,鄉自籌10萬元,無法籌集,造成負債;機關干部的差旅費、誤餐補助和各種獎勵無法落實。村級負債情況及原因:村級負債91萬元,其中:鄉村道建設33萬元,農業基礎建設30萬元,
辦公室建設20萬元,報刊和辦公經費3萬元,村組干部補助5萬元。全鄉實現了67個組通機耕道達到61公里,群眾自籌不足,村無法收入補充造成負債;XX屬落后地區需要建設的水利工程多,上級無補助,群眾自籌有限,因而造成負債;為了解決村辦公和活動室,上級適當補助,缺口較大造成負債;報刊費,辦公費和村干部補助不到位,前幾年農稅,提留無法收到,下欠數額大,農稅又必須完成,造成村組干部用補助,辦公費交農稅,稅改后轉移支付又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低,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鄉屬農業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以水利灌溉、囤水田、居民飲用水井、道路設施為主,基礎設施投入與建設中我鄉重點難點工作之一。“重”在于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農業正常運轉,維護農業穩定的重要保證,只有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和發展,才有農業的持續進步。“難”在于農業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工作涉及土地的使用等問題,基礎設施的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歸根到底是資金的匱乏。特別是在我鄉建設躍永路和村組道路背負了沉重債務的情況下,仍要花費不少資金來維護現有的基礎設施。由于鄉財力匱乏,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跟不上。農業的自身原始積累底子薄,所以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欠賬”較多。
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不高,素質偏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天因素。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好的技術,最終都必須靠人去落實。在調查中,我發現目前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在青年勞動力中,一部分因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和大中專畢業生分配政策的影響,不能和不愿繼續在校學習,造成提前輟學,也有的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老早就輟學打工,掙取收入。現在,在農村青年勞動力中,連初中都沒有畢業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二是在壯年勞動力中,雖有一部分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都是知之甚少,特別是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差。加之這部分人早已離開學校,脫離書本,又沒有機會到各專業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培訓和深造,所以目前也根本適應不了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XX鄉外出務工收入已成為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渠道。全鄉向外輸出勞動力達5200余人,這些人多為青壯年勞動力,可是在這些向外輸出的人員中,真正通過專業技能培訓,掌握有一技之長的智能型人員卻廖廖無幾,多數還是靠出賣體力換取收入,收入既不穩定,從業又有很大盲目性、季節性和風險性;三是在老年勞動力中,素質就更低下了。絕大多數老年勞動力根本接受不了新的農業科學技術,談起現代農業技術如同空穴來風,好象聽天書一樣。在各村調研時,我發現不少村青壯年勞動力幾乎舉家全部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了“613899”部隊(指兒童、婦女和老人)這樣的老弱殘兵,所以靠這些人去落實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根本無從談起。因此要做到大面積、全方位地提高農民素質,確實也是一件難以辦得到和辦得好的事情。
調研中,我還發現影響和制約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農村經濟發展成本過高問題等等,都在一些方面和某些環節上,程度不同地影響和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這里就不再一一陳述了。
四、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長期以來,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而XX社會發展這條腿更短。教育、計劃生育、民政、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對于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對于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十分緊迫和重要。計生工作主要表現在社會撫養費征收難,流動人口管理難,早婚早育現象和不符合政策生育時有發生,調查取證難,處罰到位更難;全鄉社會弱勢群體數量大,民政救濟難,殯改工作受傳統習俗等因素影響,殯葬政策更是難執行到位;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差,初中校舍嚴重不足,中、小學生輟學現象較為普遍;各村的文化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文化生活相當貧乏;廣播電視覆蓋任務重,難度大,節目套數少,信號質量不穩定;衛生設施條件相對落后,人才隊伍素質較低,衛生服務質量不高,疾病防治任務嚴峻。這些問題對XX未來社會事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不穩定因素
這一因素在本次調研活動感受較深,發展環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素和加快XX經濟發展的決定性資源,這就要求鄉黨委必須要動足腦筋,加強監督,創造良好環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保駕護航。“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消失”。我個人認為造成不穩定的因素很復雜,但就目前來看,農民對村干部的意見比較集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個別村干部辦事不公、作風粗暴、致富無路所引起。所以,建立一支好的過硬的村干部隊伍是鄉黨委努力實現農村穩定的一個重要著眼點。同時XX的經濟相對落后,文化落后,教育落后,大多數群眾可以說除了下力掙錢以外無任何知識和技能,在家閑散過日,無所事事,加上文化水平低,對法律法規了解甚少,加上個別非法組織的滲透和鼓吹,容易引發犯罪,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其次是伴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各種新問題也將會隨之涌現,如不能處理好各種矛盾和沖突,農村的穩定就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針對調研中了解到的上述情況,特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要抓好黨建促經濟。從自身做起,從主要領導抓起,完善和落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責任制,強化形成了“黨委和黨委書記不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就是不稱職”的觀念和氛圍。“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黨建工作與經濟業務工作相
互滲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既推動經濟業務工作,又促進黨建工作的發展,對于重大決策和中心工作,鄉黨委要做到“決策有建議、貫徹有行動、推進有作為、落實有成效”。在工作目標上,要圍繞中心來制定;在工作思路上,要圍繞中心來謀劃;在工作措施上,要圍繞中心來運籌;在工作成效上,要圍繞中心來考核。要切實加強機關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把思想武裝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苦練內功,增強素質,增長才干,以思想先行引領行動先行,真正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貫穿于改革與發展的偉大實踐中,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強大精神動力。開創XX黨建工作的新局面。二是要徹底解決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首先,上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XX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傾斜力度,并做到專款專用,跟蹤審計,真正使農民得到實惠;其次,農業是個弱質產業,不能完全實現市場化動作,要明確一家觸角能伸到農村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的政策和專項的資金規模,來扶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要放寬政策,激活民間信貸,并積極探索和規范民間信貸機制。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要廣辟投資渠道,在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道路建設等方面,不能完全依靠國家投入,要探索新形勢下適宜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的投資機制。重點要抓好農民素質的提高,從根本上增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整頓工作,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和風險。真正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