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1 00:53: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廚具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對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近段時間,新聞媒體先后曝光了一系列的假劣食品害人事件:劣奶粉“喂肥”大頭嬰、粉絲摻假添加有毒化學肥料、高州某工廠生產的“毒罐頭”流向市場以及影響極其惡劣的廣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面對這些被曝光的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些食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又是如何走進市場的呢?在我們的生活中,食品安全又存在著哪些隱患呢? 二,調查的途徑: 學校里開展了“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的活動,我們自發組織了活動小組,對本城鎮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先后走訪了路邊的小攤、菜市場、酒店廚房、糕餅店、夜市排擋等地,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三,調查的過程: 1,小攤上的食品 小攤聚集的地方是中小學校園附近的街道,無疑,小攤零食最主要的顧客是學生。走近這條街道,首先聞到一股刺鼻的香味,這是胡椒粉的味道,這里的食品以燒烤為主。小攤就擺設在道路的兩旁,來往的車輛揚起一陣陣灰塵,正是放學的時候,戴著紅領巾背著書包的學生一堆一堆地擠在小攤旁,爭著買零食吃。據我們的了解,燒烤食品屬于垃圾食品,含有許多有害物質,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吃一個烤雞腿等同于吸60支煙的毒性。 2,菜市場的情況。 我們是在中午的時間來到菜市場的,人群已經退去,菜市場上一片狼藉。被廢棄的魚肉蔬菜任意地堆積在路邊,蒼蠅嗡嗡地鳴叫著。賣帶魚的攤子剩下的帶魚已經不多了,每一塊都是那么光鮮。據我們通過有關渠道了解到,這些帶魚都是放在攤主家里處理過的,用來洗帶魚的竟然是河水,河水里有那么多的工業廢水,魚蝦類動物是無法生存的,怎么能用這樣的水來洗帶魚呢?帶魚的身上該含有多少有害物質啊! 3,酒店的廚房 酒店的廚房永遠是熱烘烘的,里面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廚房里的廚具烏黑烏黑的,這邊正在忙碌地蒸煮,那邊擺盤的人已經開始給盤子里的菜肴擺出各種花樣。我們看到擦盤子的抹布隨便在水里沖洗幾下就拿出來用了,并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嚴格的消毒。廚房里蒼蠅消滅地并不干凈,擺盤子的空隙,蒼蠅經常沖過來騷擾,而工作人員并不在意蒼蠅“先嘗為快”。聽人說,臺風過后,酒店工作人員中出現了幾個霍亂病的患者,大概就是因為衛生做得不夠。 4,糕餅店的食品 糕餅店里香氣襲人,烘烤的東西總是那么香噴噴的。我們跟蹤調查了幾天,才了解到糕餅店里出售的糕餅并不完全是新鮮的。有些糕餅放置的時間長了,店主就要把糕餅打散后做原料重新回爐。糕餅重新烘烤過后依舊是香噴噴的,你的嘴巴絕對吃不出來。只有這樣的糕餅到了你的肚子里的時候,肚子才會發出“抗議”。如果這中款式的糕餅賣得不好,同樣是要把糕餅做為原料回爐的。到了最后,連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餅是新鮮的,即使是現做現賣的那一類,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鮮的嗎? 5,夜市排擋 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街道兩邊就多了一些小攤。這類攤子是做夜晚生意的,項目很豐富,各類小吃都有。夜晚的街道上,每個拐彎角幾乎都有丟棄的垃圾,風一吹,垃圾隨風而走,漫天飛舞。小攤是露天擺設的,灰塵什么的,是毫無阻礙地侵入。炒菜的廚師圍裙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幾天沒洗了,他絲毫不在意,手濕了再上面擦兩下繼續工作。夜晚沒有蒼蠅出現,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處理好的原料,誰知道有多少蒼蠅光顧過呢? 四,我們的思考: 從以上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的城鎮對食品安全的保護措施力度遠遠不夠,還有許多隱患就在我們身邊存在著。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我們做出以下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使民眾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認真對待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在消滅害蟲的時候,更要加大食品衛生的監督工作。 3,嚴厲打擊無證經營,非法擺小攤的行為。 4,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從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郵:325204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第一中學
初一(2)班
池亞妮
【中圖分類號】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035-03
【關鍵詞】 營養狀況;干預性研究;學生;居住特征;農村人口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繁榮和不斷發展的前提,他們的健康成長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有在校中小學生1.6億人,其中農村學生占50.2%,他們的健康也同樣關系著祖國的昌盛和民族的興旺。因此,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的教育和營養缺乏問題,在農村建立寄宿制學校,是確保農村地區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之一。
1 我國貧困農村中小學生營養現狀
1.1 貧困農村兒童營養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我國農村貧困和低收入人口有6 000多萬,其中西部地區占50%以上;貧困兒童約有760萬集中在西部地區[1]。
近年來,國家大幅度提高農村教育經費,實施西部“兩基”攻堅計劃,擴大義務教育規模,對農村經濟困難的學生施行免學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這些扶貧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使得農村的孩子不但能及時接受學校教育,而且膳食營養攝入和營養狀況都得到一定的改善:農村兒童少年動物性食物的攝入量、脂肪攝入量、脂肪供能比均有所提高,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有所下降;農村兒童少年的膳食結構有向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膳食結構發展的趨勢。全國營養調查數據顯示,由于營養狀況的改善,2000-2005年農村青少年生長遲緩率從20%降低到13.2%,低體重率從11.0%降低到6.8%[2]。1.2 貧困農村兒童營養狀況依然堪憂
1.2.1 營養不良檢出率較高 生長遲緩和消瘦是兒童時期營養不良的表現。生長遲緩通常反映兒童慢性營養不良,而消瘦則通常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陳春明等[3]采用“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和“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數據,對貧困農村5~17歲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狀況分析表明,西部貧困農村地區(分為西北、西南和其他地區)是我國兒童營養不良流行率最高的地區,其中“西南地區”生長遲緩的檢出率最高, 5~12歲男孩、女孩分別為38.0%和38.2%,13~17歲分別為40.0%和36.5%。但這3個地區兒童消瘦的檢出率并不算高,說明近期西部兒童的營養狀況確實得到了改善,但不能因此忽略慢性營養不良的問題。生長遲緩的改善需要長期的均衡營養,不僅是食物量的增加,還要注重蛋白質和各種重要微量營養素(鈣、鐵、鋅和維生素A)的供給。如果不能及時改善生長遲緩問題,將會影響到兒童的智力和身心發育,甚至影響到這些孩子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和勞動生產力水平[4]。所以改善貧困農村地區兒童的營養狀況至關重要。
1.2.2 微量營養素和鈣缺乏嚴重 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對于維持人體生理功能和生理活動不可或缺,一些營養素(維生素A、鐵和鈣)的缺乏,不僅影響兒童體格的發育,還會影響到其智力的發育[5-7]。2002年全國營養狀況調查顯示,我國兒童(尤其是貧困農村的兒童)維生素A、鐵及鈣缺乏或不足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2002年我國3~12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為9.3%,貧困農村(13.2%)遠高于城市(3.0%)[2]。農村和邊遠地區仍是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重點地區。我國農村5~12歲兒童貧血患病率為13.7%,明顯高于城市的8.7%,但較1992年卻降低了2.1%[8]。而貧血主要是由于缺鐵造成的,這表明隨著營養狀況的提高,兒童缺鐵的狀況有所改善,但農村地區改善的步伐明顯比城市慢,農村兒童缺鐵的情況仍十分嚴峻。另外,根據2002年全國營養狀況調查,農村地區每人每日鈣攝入量為369.6 mg,不足參考攝入量的50%。
2 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現狀
針對目前農村(尤其是西部貧困農村)的營養現狀,國家和省級人民政府決定共同組織實施西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工程從2004年起,用4 a左右的時間,幫助西部地區新建、擴建一批農村寄宿制學校。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興建對提高農村學生的教育水平、改善農村學生的膳食營養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農村寄宿制學校不僅方便學生上學,便于學校統一管理,還能夠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而且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9]。
然而,許多調查研究也發現,農村寄宿制學校普遍存在基本生活硬件配套設施不到位、膳食營養狀況并沒有預想中的那樣得到相應的改善。陳潤等[10]在對某地區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膳食調查分析時發現,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的膳食結構不合理。蛋白質和部分營養素的攝入嚴重不足,其中鈣的攝入量嚴重缺乏,僅占膳食推薦攝入量(DRIs)的18.89%;每日總能量攝入水平很低,并且三餐能量分配和產能營養素攝入比例不合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產能比分別為8.65%,13.64%和77.71%。另外,王婷等[11]對寧夏、湖南和廣西貧困地區5所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用餐方案和營養水平進行調查顯示,貧困地區寄宿小學生的一些重要營養素攝取量普遍較低,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A、鈣、鋅等;寄宿生在學校攝入的主要營養素的量低于在家攝入的量,寄宿生由于住校使本來已經較差的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阿拉坦巴根[12]調查發現,在廣大農牧區,寄宿生吃住條件不如走讀生的情況也很普遍。寄宿生的營養攝入量與其在家時攝入量相比均有下降[13]。提示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無論是營養素的攝入方面還是膳食結構方面,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改善和提高,有的甚至出現惡化。
3 農村寄宿制學校存在的問題
3.1 營養知識匱乏 一系列的調查發現,農村寄宿制學校中無論教師、學生還是食堂工作人員,營養知識普遍匱乏,對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意識淡薄。科學的營養理念和干預政策如果沒有深入的宣傳并被大眾接受,就不能從根本上轉變其不合理的營養意識,也就不能達到改善營養狀況的目的。
因此,重視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營養教育和營養宣傳變得尤為重要,如學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加強營養知識宣傳,提高合理營養重要性的認識,配備專(兼)職的營養師,科學地制定菜譜,以此來改善學生的營養狀況。
3.2 硬件設施不完備 在2008年和2009年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對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進行調查發現,許多學校沒有食堂,或僅有一個容納力不足的小食堂,并且食堂提供的飲食不符合科學的膳食結構,不能給學生每日提供充足的營養素和能量,這不僅阻礙了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發展,而且在此基礎上期望改善農村學生的生活質量及營養狀況更無從談起。
為此,政府應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督促各級部門盡快落實各項政策,確保農村寄宿學生能普遍享受到充足的生活補貼;同時更好地完善寄宿制學校的硬件設施,解決食堂人員編制問題,促進農村寄宿制學生膳食結構和營養狀況的改善。
4 國外學生營養干預計劃
當前,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針對學生的營養干預計劃。美國聯邦政府于1935年開始至今,經過逐步的探索,逐漸完善了校園餐項目,包括“學校午餐計劃”、“早餐計劃”、“兒童保健食品計劃”、“特別牛奶計劃”、“營養教育和培訓計劃”、“零食計劃”等,全方位地對學生飲食健康進行干預[15]。政府每年對學生營養餐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并規定了貧困標準,對不同貧困程度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優惠政策。這個項目還鼓勵家長參與其中[16],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項目對其成長的好處。學生在校享受良好教育的同時,能夠得到營養上的保證。
許多發展中國家也不乏改善貧困地區兒童少年教育水平及營養狀況的例子。在加納,營養充足的兒童入學時間比營養不良的學生早,上學時間長[17];肯尼亞的國家學生餐計劃(WFP)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入學率,尤其對邊遠和貧困農村的入學率有很大影響[18]。雖然這些項目對學生營養整體狀況的改善存在爭議,但是對早餐的積極影響還是得到了大部分研究者的肯定。足夠的營養早餐對體重和學習成績都有正面影響,使學生的體力和智力均得到良好的發育,為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積累了優秀的人力資源。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Fogel[19]采用經濟學方法,對工業革命時期的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歐經濟增長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北歐在工業革命極盛時期的長期經濟增長有一半以上歸因于其人群體格發育的改善。可見兒童營養干預不僅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同樣非常重要,具有顯著的社會回報。
因此,要保證一個國家的不斷發展,教育上的加強和投入是關鍵,而膳食營養方面的投資是根本。應根據我國國情,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盡快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營養干預計劃,以保證農村地區寄宿制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5 農村寄宿制學校營養干預效果
5.1 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生營養改善項目 2007年3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廣西省教育廳在廣西2所小學共同實施“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學生營養改善項目”,幫助學校建立學生食堂(包括配備廚具、聘請廚師等)、伙食補貼、為住宿小學生提供免費“營養午餐”等,經過1個學年的營養干預,這些學生在體質體能等方面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身高、肺活量、50 m跑和立定跳遠等指標均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學生普遍反映,吃營養餐后不僅身高體重有所增加,而且身體的抵抗力也有相應的提高。另外,從項目中還發現,女生體質的改善效果比男生明顯,寄宿生的效果強于走讀生[13]。在對河北崇禮縣貧困地區寄宿制小學學生進行營養改善的項目中,也可以看到學生在體質體能方面發生較明顯的改變[14]。
5.2 農村兒童營養改善及學校營養服務 國際計劃(中國)從2005年起,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在陜西省4個縣市的21所中小學開展了“農村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及學校服務”項目[2]。不僅使項目學校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改善,還聘請衛生部門的專家對學校食堂操作人員、教師、家長及學生進行營養知識的宣傳和培訓。項目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用餐的營養質量,增強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營養知識和健康意識,使學生的營養及健康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5.3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巡回演講 2007年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組織學生營養專家,采用多種形式在西部3省的學生、家長和教師中進行以“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為主題的巡回演講[2]。巡回演講提高了許多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營養和健康意識,紛紛在校園里開辦了營養知識專欄或黑板報。
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立,提高了農村教學質量,拓寬了學生知識視野。但必須同時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營養改善方面的資金投入,進行相應的營養干預。只有將2個工程相結合,才能達到提高學生膳食營養狀況、增強其體質和學習能力的目的。改善我國兒童少年的營養狀況與國家經濟互為因果,它不僅是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結果,還是我國未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原動力。
6 結語
充足的膳食營養和合理的膳食結構是一個國家居民身心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小學生時期的營養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基礎,是國家勞動力素質和國民素質的基礎,它不僅影響其自身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還影響到其成年以后的勞動能力(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立可以促進農村學生智力的發展,使其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基礎上實施各種營養干預項目,使農村學生健康成長,最終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繁榮昌盛。
7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2004年中國農村貧困狀況監測公報.2005. [EB/OL][2010-03-12]. stats.省略/tjgb/qttjgb/qgqttjgb/t20050421_402244388.htm.
[2]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北京: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2008:8-10.
[3] 陳春明,王玉英,季成葉.我國貧困鄉村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狀況分析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27-47.
[4] BHUTTA ZA, AHMED T, BLACK RE, et al. What works? Interventions for maternal and child undernutrition and survival. Lancet, 2008, 371(9610):417-440.
[5] SELOWSKY M, TAYLOR L. The economics of malnourished children: An example of disinvestment in human capotal. Econ Devep Cult Change, 1973,22(1): 17-30.
[6] LOZOFF B, JIMENEZ E, WOLF AW. Long-term 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 infants with iron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1991,325(10):687-694.
[7] LAW CM, DE SWIET M, OSMOND C, et al. Initi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utero and its amplification throughout life. Br Med J, 1993,306(6869):24-27.
[8]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1-44.
[9] 蘇薔.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學校適應狀況研究――以Y省X縣為個案.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1-47.
[10]陳潤,湯艷.某地區農村寄宿制小學生膳食調查分析.瀘州醫學院學報,2009,32(3):300-301.
[11]王婷,李文.貧困地區農村寄宿小學生營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2):118-122.
[12]阿拉坦巴根.從農牧區中小學寄宿生與走讀生之間的素質差異談學校管理.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1):73-74.
[13]汪三貴,李文,王婷.貧苦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兒童營養狀況和干預政策的效評估.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191-193.
[14]陳春明,何武,常素英.河北崇禮試點中期測試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249-263.
[15]劉民權,俞建拖.兒童營養改善的國際比較.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77-80.
[16]SALISBURY CG. Make an investment in our school children: Increas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chool lunch. Byu Educ L J, 2004:331-352.
[17]GLEWWE P, JACOBY HG.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delayed primary school enrollment and childhood nutrition in Ghana.World Bank: LSMS Working Paper, 1994:98.
[18]FOEKEN DWJ, OWUOR SO, MWANGI AM. School farming and school feeding in Nakuru town, Kenya: Practice and potential. Leiden: Atrika-Studiecentium, 2007,7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