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23:45: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校際教研活動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03-01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6
一、問題提出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其主要是研究教師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困惑或問題,通過教師的個人思考、同行交流和專家的專業引領,解決困惑及問題。因此,校本教研是一種真正基于教學實情、教師自我的一種草根化研究。不久前,由江蘇省常州市教學研究室和江蘇省溧陽市教學研究室牽頭,分別在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和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舉行了化學校際教學研討活動,目的是進一步開拓教師的視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推動校本教研活動。該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現將本次活動的情況整理如下,以供同行參考。
二、活動的指導思想
改變傳統的由市教研室組織全市性教學研討活動或校本性(教研組內部)教學研討活動形式,而是選擇兩所同一層面(都是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的學校進行教研組間的教研活動,活動主要是根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互研討,使校本教研活動更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以切實提高校本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三、活動的內容
1.前期準備
首先,根據活動的安排,各校教研組規定成員學習《中學化學教學設計及案例》、《中學化學知識探析與實驗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等書籍,定好主題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由主講人制作PPT對學習情況進行交流,每位成員根據交流和自學情況進行點評,以促進參與活動的教師教學理論與教學思想有一定的提升。其次,根據學校的教學進度確立備課課題,先由上課教師個人備課,在此基礎上由備課組內進行第二次討論,并將討論稿印發到教研組全體教師手中,最后教研組內部對教案再討論,形成共識后定稿。此過程加強了備課活動的合作性,促進教師對教材的鉆研與思考。
2.課堂展示與討論
根據前期的準備情況,決定由四位老師作為代表在江蘇省北郊中學和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選擇了《離子反應》、《氯氣的性質》分別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同時也對課堂情況進行了全程實錄(目的是為了評課時回放和積累資料)。聽完課后相關人員聚集在一起對課堂情況進行討論,先由上課教師交流課前的準備情況、上課過程中的感受和課后的體會,然后教研組內部教師結合各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進行討論,由于活動前每位老師都對上課內容有很好的思考,因此,各位教師能在熱烈討論氣氛中各抒己見,有不同觀點的片段又將課堂實錄再一次進行播放,邊回放邊討論,使上課者與評論者都能有根有據。為了使討論內容更好地得以落實,每次活動都有再體驗的過程,也就是說根據評課討論的情況,在對教學設計進行適度重整的基礎上再一次選擇相應的班級進行課堂體驗,目的是將理性的思考在實踐中體驗。整個活動過程中常州市教研員吳老師、溧陽市教研員董老師全程參加,并給予了具體的指導。
3.活動總結
通過交流、討論,大家對實驗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中的運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最后,常州市教研員吳老師作了《關于中學化學探究學習的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的專題講座,對本次活動作了進一步的提煉。
四、活動的心得
通過本次活動,老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交流、碰撞與更新,對教學的認識也有所提高,可以說收獲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要做一名有“新理念”引領的教育者
活動中,多位老師的發言體現出其深厚的教學理論修養、豐富的學科知識內涵和厚實的實踐功底,為大家呈現了大量前沿而有實效的新理念,列舉了許多鮮活而典型的真實案例,讓在坐的各位老師都感受著新理念、新思想沖擊,特別是用“大化學”的思想來設計課堂教學,用居高臨下的思想和目光來看待化學課堂,不糾纏于具體的一條性質,而是在兼顧知識的條件下側重于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方法,即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和具備方法。
2. 教師要做一名有素質、能包容的合作者
教師的素質不僅在于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習慣、積極的工作態度,更在于具有理性精神,有自己的特色,有自主意識,會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去思考、去行動,能使教育達到激發學生創造力、挖掘學生潛能的目的;而合作是指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人類社會發展的從遠古到現代,團體間的合作為一重要條件。因此,作為一名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也必須注重與他人的合作,在合作中吸取他人之長彌補自身的不足。
3. 教師要做一名有智慧的實踐者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也就是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豐富多彩、千差萬別的個性世界。而我們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就相當于面對紛繁復雜的天地,在課堂中如何創設更有效的情景、如何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如何真正給予學生活動和表現的機會、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如何更恰當地引入實驗等要有新的認識,體現出教師的設計,也就是體現出教師對內容的占有與認識,其實也是教師智慧的一種體現。例如學生在課堂中出現錯誤時,作為教師是如何分析的,是知識性錯誤?是表達錯誤?是不合理的錯誤?是思考不全面?是異想天開?還是未把握問題的指向?這就要體現教師的智慧。
4. 教師要做一名善于學習的實踐者
學習是傳承的一種途徑,也是一個人積累經驗的方法。學習能使教師的知識更淵博,走在知識的前沿,走在教學的前沿,可以將平時學習中的收獲在自己備課和授課的思考過程中得以體現,不知不覺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運動教育課程;提高;學生體質
根據學生體質調研所反映出來的體能素質和心肺功能下降、近視眼患病率增高等現狀。提高青少年體質迫在眉睫。我校根據現有的場地設施,創設運動教育校園文化,從而來提升學生身體體質,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
結合場地條件,體育課教學采用單元教學模式,以發展球類運動項目為主,其他運動項目輔助的學校特色。學校以運動教育課程模式為核心,將校園大課間活動一小時、體育課、課外活動、校各項運動會整合,整體推進激發了學生運動的動力源泉,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從而提高了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在校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運動起來。同時,體育教師要進一步關注新市民的子女,發現他們在體育方面的特長,并給他們搭建展示特長的平臺。讓他們體會體育帶給自己的快樂,同時,能夠更加自信。
一、創設運動教育課程環境,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在運動教育課程中,從七年級以培養學生體育課堂的良好行為和運動興趣為主,讓學生熟悉并掌握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常規標準與要求,培養自覺練習和鍛煉的體育行為習慣。八年級著重傳授學生并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主要以運動技能為主線,在課堂上,使90%的學生能夠掌握一到兩項專項技能,讓學生在運動中有一技之長,建立了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的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培養了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九年級主要著眼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有針對性重點突破,以體育中考為目標,圍繞體育中考的項目進行各項身體素質的練習。考訓結合,以訓促考,綜合提高學生體育測評應用技能。按照九年級體育中考的教學工作目標,在考前組織了2次模擬考試,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在2015年體育中考平均分達到了39.5分的好成績,學生們不僅在體育考試中獲得自信,而且通過平時的訓練也達到了強身健體,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標。
二、創設校園運動環境,營造學生運動氛圍
體育競賽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是體育社團的延伸,更是對社團活動成果的檢閱。體育競賽所特有的趣味性、技藝性、對抗性及競賽結果的不確定性,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所以我校每學年都會開展幾次大型的體育活動,參加的學生和老師基本上達到了100%,競賽內容也基本圍繞社團活動對口的項目開展,使得體育競賽活動更貼近學生的鍛煉方向,達到以賽促練的目的。每年的“體育節”、“冬三項”、“籃球聯賽”,不僅讓學生們展示特長,營造了校園運動氛圍,而且,讓學生們在運動中交流運動技能,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從而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培養學生意志、促進心理健康與完善人格。最終能讓這部分學生提高自信心,較好的融入周圍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另外,為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活動量,學校每周安排了大課間和課外活動。學校做好了大課間、課外活動的安排計劃和活動方案,并且完善了考評機制。應盡可能動員每一位學生參與,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出彩的機會;盡量發動學校的教職員工參與,特別是積極動員班主任、“主課”任課教師、校長等對學生有較強影響力的特定人群參與。
三、教學訓練一體化,提高學生運動技能
首先,在教學上,①每學年教研組都會制定好教學計劃,集體備課組計劃,做到每月主題明確,準備充分,提前確定教學內容,以確保每次教研組活動能達到預期的效果。②研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和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一到兩項專業運動技能中的基本技術動作。③通過定期的教研活動,備課,讓校際間,教育集團內教師間交流互動,提高了教學質量。④及時總結、認真反思。每一次教研活動后及時寫好活動總結,肯定活動的亮點,反思需要改進與提高的問題。
其次,在訓練中,發揮運動隊的引導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促進學校整體運動水平的提示。學校根據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開設了各類體育運動社團:籃球社團(男、女)、排球社團(男、女)、繩毽社團、武術社團。另外學校組建了籃球隊(女)、排球隊(男)、繩毽隊,武術隊。2014年我校還成功申報了常州市足球試點校。這意味著,我校將足球教材納入到教學中,嘗試足球教學,逐步組建校足球訓練隊,讓更多的學生體驗足球運動的魅力。
四、創建體育特色學校,提升教研組的競爭力
1.認真組織全校陽光體育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等活動,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的時間與質量。在推進“陽光體育校本化實施”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強化特色創建。根據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制定訓練計劃、訓練過程、訓練成果、訓練成績等方面,爭取創建特色校運動訓練隊,搞好校內外的競賽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2.分工合作。教研組應該根據教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每位教師的作用,也要求教師在互動合作、互補共生中成長。利用團體的力量來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體育教研組的核心競爭力。
3.好的教研組長。體育教研組長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性,要協助學校有關部門檢查、評價本組教師體育教學工作質量,要以身作則,團結本組教師,合作完成學校體育工作,努力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教育的行家,學科的帶頭人,教學的領銜人。
讓學校的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運動的樂趣,感受學習的樂趣。體育教育教學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較長時間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必須研究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組織好初中體育教學工作并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