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條碼技術論文

條碼技術論文

時間:2022-07-24 03:55: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條碼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條碼技術論文

第1篇

引言

條碼技術最早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但得到實際應用和發展還是在70年代左右。現在條碼技術在世界上普遍使用,它已用于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國防、工業、商業、金融業等領域,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

條碼是將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組合起來,形成黑、白像素不同分布的圖形符號,用來代表一定的字符、數字及符號等組成的信息。在對條碼進行辨識時,使用條碼掃描器掃描條碼,得到一組反射光信號,此信號經過光電轉換后變為一組與該條碼相對應的電子訊號,經解碼后還原為相應的字符、數字等信息。

為了便于理解,首先來介紹一維條碼,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商品包裝上的條碼就是一維條碼。圖1是將數字組合“0123456789”進行編碼后形成的一維條碼。

一維條碼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條”和“空”排列組成的,條碼依靠“條”和“空”的不同寬度和相對位置來表達條碼存儲的信息。一維條碼只是在一個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達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則不表達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為了便于條碼掃描器的對準。一維條碼的信息量的大小是由條碼的寬度和印刷的精度來決定的,條碼越寬,容納的“條”和“空”越多,信息量越大;條碼印刷的精度越高,單位長度內可以容納的“條”和“空”越多,信息量也就越大。這種條碼技術只能在一個方向上通過“條”與“空”的排列組合來存儲信息,所以叫它“一維條碼”。

一維條碼所能表示的字符集不過是數字、英文字符及一些特殊字符,而且一維條碼的信息容量很小,僅能容納幾十位字符的信息。這就決定了一維條碼只能用來標識物品,而描述物品的信息只能依賴于預先建立的計算機數據庫。必須連接數據庫進行數據檢索,才能獲得物品的相關信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事先建立以條碼所表示的代碼為索引字段的數據庫。例如,某單位的各個部門在工作中需要生成和處理大量文件,在每份文件上都印制一維條碼,該條碼是由特定的英文字符和數字組合作為該文件的代碼進行編碼生成的。當文件在不同的部門間流轉時,工作人員使用條碼掃描器識讀文件的條碼,進行譯碼得到該文件的代碼,通過計算機從數據庫中對該代碼進行檢索,即可獲得該文件的文種、標題、密級、緊急程度、制文單位、成文日期等相關信息。

隨著條碼技術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傳統的一維條碼逐漸表現出了它的局限:首先,使用一維條碼,必須通過連接數據庫的方式進行數據檢索才能明確條碼所表達的信息含義,因此在沒有數據庫或者不便聯網的地方,一維條碼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其次,一維條碼表達的只能為英文字符和數字,而不能表達漢字和圖像,在一些需要應用漢字的場合,一維條碼便不能很好地滿足要求;另外,在某些場合下,大信息容量的一維條碼通常受到尺寸的限制,給印刷帶來了不便。二維條碼的誕生解決了一維條碼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維條碼技術簡介

二維條碼將一維條碼存儲信息的方式在二維空間上擴展,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信息,不僅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夠表達漢字和存儲圖像。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物品的相關信息全部存儲在一個二維條碼中,要查看物品信息,只要使用條碼掃描器識讀二維條碼即可,因此不需要事先建立數據庫來保存物品的信息,真正實現了用條碼對物品的描述。

圖2是將一份文件的相關信息進行編碼形成的二維條碼,包含了文件標題《關于“十一”長假期間安全用電的幾點要求》:文種“通知”、密級“普通”、緊急程度“特急”、成文時間“2005-09-21”等登記文件時需要錄入的著錄項內容。將該二維條碼印制在文件上,無論文件流轉到任何地方,只要使用條碼掃描器識讀文件的二維條碼,不需要連接數據庫,就可以得到該文件的相關信息。

二維條碼具有許多不同的編碼方法,美國Symbol公司發明的PDF417條碼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標準認證的二維條碼。下面,以PDF417條碼為例來介紹二維條碼的特點。

1.信息容量大,應用范圍廣。

在國際標準的證卡有效面積上(相當于信用卡面積的2/3,約為76mmx25mm),PDF417條碼可以容納大約1K字節的信息,約500個漢字。可以將數字、英文字符、漢字、照片、指紋、掌紋、簽字、聲音等可數字化的信息進行編碼,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

2.修正錯誤能力強。

二維條碼的糾錯功能是通過將部分信息重復表示(即冗余)來實現的。比如在PDF417條碼中,某一行除了包含本行的信息外,還有一些反映其他位置上的字符(錯誤糾正碼)的信息。這樣,即使當條碼的某部分遭到損壞,也可以通過存在于其他位置的錯誤糾正碼將其信息還原出來。PDF417條碼的糾錯能力依錯誤糾正字碼數的不同分為9級,糾正等級從0到8,級別越高,錯誤糾正字碼數越多,糾正能力越強,條碼也越大。當糾正等級為8時,只要條碼破損面積不超過整個條碼面積的50%,仍然可以讀出整個條碼的信息。這使得二維條碼因穿孔、污損等引起局部損壞時,條碼包含的全部信息仍然可以得到正確的識讀。

3.輸入速度快,可靠性極高。

與鍵盤輸入相比,條碼輸入的速度是鍵盤輸入的5倍,并且能實現“即時數據輸入”;鍵盤輸入數據的出錯率為三百分之一,而二維條碼技術誤碼率低于千萬分之一。

4.具有多重防偽特性,保密性能好。

PDF417條碼可以采用密碼格式編碼,可以利用所包含的信息如指紋、照片等進行防偽,可以通過軟件對數據進行加密,因此PDF417條碼具有極強的保密性、防偽性。另外,還可以采用隱形條碼進行防偽。

5.成本低,易操作;使用方便,持久耐用。

二維條碼易于制作,對設備和載體材料沒有特殊要求,利用現有的點陣;激光、噴墨等打印技術,即可在紙張、卡片、光盤等各種載體上印制二維條碼。條碼識別設備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訓。二維條碼可以通過傳真方式進行傳送。條碼識別不需要物理接觸,不受讀取次數限制。

6.形狀和大小可變。

PDF417條碼的形狀和大小可以根據載體面積、業務需要和美工設計等實際需要而進行調整。

7.碼制公開。

PDF417條碼的碼制公開,我國已經頒布了國家標準《四一七條碼》。

二維條碼技術在文檔管理中的應用

正是因為二維條碼具備了上述的特點,二維條碼技術才能夠廣泛的應用于文件和檔案管理工作。

各級政府機關之間每年都有大量的文件進行流轉,傳統的方式是發文單位將文件送交收文單位,收文單位進行手工登記,將文件的標題、文號、制文單位、成文日期、緊急程度、密級等相關信息錄入數據庫。假如一份文件送發100個單位,各個收文單位需要進行文件登記,一份文件的信息就要進行100次的重復錄入工作,既浪費了人力,加大了工作量,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又可能出現著錄項登記錯誤的情況。

如果在文檔管理中使用二維條碼技術,發文單位將文件的標題、文號、制文單位、成文日期、緊急程度、密級等相關信息進行編碼生成二維條碼,使用普通打印機即可將條碼打印在文件上,收文單位接收到紙質文件或傳真的文件后,只需要使用條碼掃描器識讀文件的二維條碼,就可以將該文件的相關信息保存到數據庫,避免了大量的手工錄入工作。在進行輔助歸檔和檔案移交時,可以將檔案盒或案卷的相關信息編碼成二維條碼印制在封面上,檔案館(室)只需要對條碼進行識讀即可完成數據采集。

第2篇

論文關鍵詞:食品物流;追溯系統;冷鏈  

  

  

1 引言  

低溫冷凍品絕大多數是農副產品,具有嚴格的季節性和保鮮期,由于對物流及時性、恒溫性和多樣性的高質量要求,在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等冷鏈的各個環節損耗嚴重。在物流中,這種食品資源的巨大損耗又是非增產技術所能彌補的。加之,食品行業現有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都不能滿足“多品種,少數量”的消費模式的要求。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發展,尤其是追溯技術的興起,為提升冷鏈物流水平和質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徑。無論是在儲存、搬運、銷售或是配送階段,實現實時物流跟蹤,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機制,成為當前食品冷鏈有效解決物流追溯問題的關鍵。  

2 國內外研究進展及述評  

golan e等(2002)通過對美國生鮮農產品、谷類和油菜以及牛肉制品的調查研究發現,三者經食品供應鏈跟蹤后,在食品質量安全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差異。在美國,大多數要求召回的食品和農產品都被公布在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和檢驗服務的官方網站上,以便消費者根據食品包裝的標識信息來判定有問題的食品和農產品。有些企業則通過使用先進的rss條碼系統和ean/ucc全球統一標識系統,更為具體地揭示食品供應鏈的標識信息,如每種產品的種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況、生產時間、生產線、生產地、生產所使用的技術和生產次序,等等。一旦某種產品出現問題,這些標識信息將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在歐洲,歐盟已經采用ean/ucc系統,成功地開展了對牛肉、蔬菜等食品追蹤的研究。通過采用條碼、gln可以對食品冷鏈全過程中的產品及其屬性信息和參與方信息等進行有效的標識,以實現食品跟蹤與追溯。  

比較而言,國內學者對于食品冷鏈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現狀及發展對策,如曹鋒杰(2003)、劉宏偉(2004)等。在物流信息方面,張建華等(2005)基于供應鏈管理理論和rfid技術,給出了基于rfid的現代食品物流系統的體系結構、模型總體結構、子系統設計方法,并結合gis和gps等無線通訊技術,給出了系統的綜合集成模型。  

3 食品冷鏈物流可追溯技術  

3.1 條碼技術  

條碼技術是目前最為成熟、成本相對較低的物流信息技術,為冷鏈物流追溯提供了可行性。一維條碼系統一般包括編碼技術、光傳感技術、條碼印刷技術和計算機識別應用技術。一維條碼技術屬于自動識別范疇,能夠準確地將信息識別、編譯、最終輸入到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其特點是識別速度快,準確率大大提高,制作相對簡單,與之配套使用的閱讀器、打印和印刷設備也相對成熟。在冷鏈各環節中,針對不同食品,可采用不干膠、pvc條碼綁帶標簽或防盜扣等標簽,實現流通階段個體識別,倉儲時采用手持條碼讀取設備輔助作業;在超市pos則進一步發揮了條碼標簽的作用,特殊條碼標簽在售出后可回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因此,一維條碼技術是開發冷鏈物流可追溯系統中最為經濟實用的技術。但是,一維技術的信息容量較小,碼制占據的面積較大,低溫、潮濕、多霜等復雜環境對標簽要求較高,追溯信息標識到追溯單元上的自動化成本較高,同時受識別設備的影響,其實時性也不是很強。  

二維條碼技術具有信息容量大、編碼來源廣泛、加密程度高等特點,隨著成本的降低,將更好的彌補一維技術的不足。近年來二維碼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手機內置的解碼軟件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使用基于二維碼所提供的服務。消費者通過手機實時讀取冷藏食品二維標簽的信息,獲取各環節追溯信息,在預置二維條碼軟件的手機普及的不久將來,將會非常有效的解決條碼識讀設備攜帶不便、信息量小、時效性差等冷鏈物流追溯問題。  

3.2 射頻識別技術(rfid)  

rfid是一種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閱讀器和發射機(標簽)之間進行非接觸數據傳輸以讀取數據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電磁理論,標簽進入磁場后,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使用rfid技術結合網絡、信息系統進行數據的采集和通信,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的采集、傳遞的效率,對食品有效地進行標識,把分散的信息集成起來,從而達到追溯的要求。以商品豬肉供應鏈為例,為了實現全程的跟蹤和監控,追溯體系需要在商品豬肉供應鏈的各關鍵節點——生豬養殖場、市境道口、屠宰場、批發市場——設置控制點,使用rfid標簽記錄追溯所需的信息。  

3.3 數據庫技術  

良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離不開高質量的數據庫,物流追溯實現的基礎是物流信息數字化,要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必須借助信息數據庫。要實現食品冷鏈質量的可追溯,從食品的源頭信息獲取到最終交付顧客手中的信息存儲,建立數據庫是重要的支撐。在食品冷鏈物流追  

溯系統設計中,可以采用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關系型數據庫,通過建立實體與實體之間的聯系,即建立e2r模型,來實現對物流信息和數據的存儲、加工和處理。結合標簽技術,與廠家數據中心相連的pc端上的小標簽初始化裝置讀取小標簽的uid號,從廠家中心數據庫獲取相關產品信息及pid號并寫入,綁定信息傳入廠家中心數據庫,每一環節信息寫入后,終端消費者就可以根據標簽信息進行冷鏈物流全過程跟蹤了。 

4 食品冷鏈物流可追溯系統模型設計 

4.1 系統模型 

針對食品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食品冷鏈物流可追溯系統模型,食品的可追溯總體技術路線遵循著“供應——生產——銷售——消費者”這樣一條完整供應鏈,整個供應鏈過程需要實現低溫環境。以肉制品為例,在原材料采購的源頭,通過裝有電子標簽的耳標,建立每一頭牲畜的養殖檔案,通過標簽閱讀器將數據匯總至中心數據庫;在屠宰場通過稱重平臺和為生肉佩戴鉤型標簽記錄整個屠宰過程并將各種數據傳送至中央服務器;在加工分割肉工作中,通過標簽打印機打印便攜式條碼標簽標識分割肉制品,建立相關的信息追溯系統,以此詳細記錄分割肉的生產過程以及各種數據并匯總到中央服務器;最后在無線網絡可通過移動標簽或者序列號對肉產品進行查詢,以此建立牲畜養殖及肉制品生產、銷售全套管理系統。 

 

4.2 功能及流程設計 

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系統是對各類食品物流信息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組織、存儲、更新和維護,最終方便各節點、消費者、監管部門進行追溯查詢。主要功能模塊應包括:數據庫系統、電子商務查詢系統、標簽管理、車輛定位、安全檢測等。這些功能實現的基礎是:食品冷鏈中各節點都必須按照既定的格式詳細記錄食品的進貨和出貨以及中間加工過程的信息,并嚴格實行食品的批號管理,追溯系統必須記錄食品從生產基地(或農戶)發貨直到消費者收貨為止的整個過程的產品批號,以此保證整個物流過程可追溯的連續性。 

具體的物流和信息流程可以設計為:利用rfid數據采集技術,將食品產地信息、車輛信息、食品信息等信息寫入rfid標簽,獲取初始信息,然后rfid閱讀器部署在生產、加工食品倉庫、配送中心、運輸食品的車輛、收費站、港口、碼頭、倉庫、貨場等不同站點,閱讀器以一定的頻率自動無線掃描途經的rfid電子標簽,將掃描后的信息通過信息通道傳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啟用gis,一方面將各類信息存入數據庫,另一方面通過電子地圖實時顯示食品的種類、數量、來源、去向等信息,方便管理人員管理。如果運輸過程中出現危險事故,可以通過gps/gsm遠程控制執行指令到載有gps/gsm接收器的車輛,通知司機調整行動計劃,同時改變電子標簽中存儲的信號量值,監控中心通過機站檢測到該增量信號時發出警報,在電子地圖上突出運輸車輛的方位以及運輸物品信息。在終端消費者層面,為了讓消費者清楚地了解保鮮食品的生產模式,以及保鮮食品的質量,可以開發集成免費電話、短信、互聯網網絡、手機二維條碼的電子商務綜合平臺。這個平臺能確保保鮮食品廠家與消費者的信息共享,提高消費者對廠家的信賴。 

4.3 開發建議 

4.3.1 系統中標簽形式的選擇 

在生產階段,電子標簽上主要記錄生產養殖的相關信息,如養殖場編號、運出時間、運送批次等,而且這些信息要和生產企業自身的信息系統數據庫相聯系,以便查詢生產過程的細節信息。在各個生產企業都設置rfid讀寫設備,可以實現食品信息的寫入。在加工環節,采用的電子標簽內含有食品在生產過程的相關數據和加工環節中添加的信息,如加工企業編號、加工日期、加工批次等。這些信息和企業當地數據庫相關聯,便于食品管理中心查詢。加工企業和食品進口企業都配備rfid讀寫設備。在運輸環節,集裝箱運輸采用的電子標簽數據內容包括集裝箱內食品信息、食品溫度信息、車輛置信息、運送車輛信息和運送時間等。這些信息和物流企業本地數據庫相關聯。在倉儲環節,可以主要選擇成本更為低廉的條碼標簽,結合關聯數據庫,標簽內關聯原來食品信息,并且記錄安裝時間和批次。倉庫內部在叉車或者工作人員身上佩帶rfid電子標簽,內有員工或叉車的id號,可以有效地利用資源,使得倉儲過程更加高效快捷。在食品配送和銷售環節,配送車輛實現gps定位,相關食品的標簽亦可以條碼標簽為主,在一些重要食品上加貼電子標簽,而在一些廉價的食品上則采用條碼,兩者信息相互關聯,以方便銷售人員和消費者的及時識讀。 

4.3.2 數據共享和信息平臺建設 

數據共享和信息平臺建設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避免各節點獨立的信息系統運行。統一各節點數據格式、建立共同的單證標準、開發兼容的數據庫系統,最終實現數據的標準化,這樣為各方數據共享提供了可行性。建立各方參與的公共信息平臺,可以實現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滿足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保護消費者權益。數據共享的結果是,消費者可以通過此系統,了解食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過程,包括產地環境,農藥、化肥等各種投入品的使用情況,并可以追溯食品的質量問題;食品管理者、物流運輸企業可以通過此平臺及時獲取有關食品生產、質量及食品運輸狀態的信息(如食品品種、數量、食品在途情況、交貨期間、發貨地和到達地、食品的貨主、送貨責任車輛和人員等);政府監管部門則可以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保證最終使優質安全食品經透明的供應鏈達到消費終端,優質優價,讓從事優質安全食品生產和加工的企業獲利,促進優質安全食品生產和加工事業的快速發展。 

第3篇

 摘  要  將數字圖象處理技術引入條碼分析中,實現了一維條碼的快速識別。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條碼掃描儀的光電設備采集信號,通過計算機并口實現高速的數據傳輸,對條碼的數字圖象進行處理,包括濾波降噪、邊界檢測、閥值分割等方法,最后通過邏輯值匹配的算法完成譯碼工作,實現了軟件譯碼。     關鍵詞  數字圖象;條碼;并口   0  引言     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應用新技術。與其它自動識別輸入技術相比,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具有速度快、準確度高、可靠性強和成本低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商品流通、工業生產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等許多領域。條碼作為信息的載體,自始自終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隨著現在企業中信息越來越多,信息的快速采集和高效處理被放在了顯著的位置上。文中通過計算機并口進行數據通信,采用數字圖象處理技術實現一維條碼的識別,實現了軟件解碼,可以快速采集和處理工業現場的條碼數據。 1  系統設計     根據圖象處理的一般要求[1],本系統包括以下幾個環節:信號采集、數據傳輸、數字圖象處理(濾波降噪、邊界檢測、閥值分割)、譯碼輸出。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結構 2  信號采集     信號采集由條碼掃描器的光電設備完成,本文采用美國symbol公司的微型激光條碼掃描器,型號為ls2208ap。該掃描器的光源為650nm可見激光二極管,掃描速度100次/秒,掃描精度5mil,采樣時序圖如圖2所示: 圖2 采樣時序圖     開關信號一次接通的持續時間為5s;一個掃描周期內,正反相各占16ms;一次采樣觸發信號的持續時間為1.4μs。 3  數據傳輸     由于pc機運行速度遠高于單片機,我們將掃描器采集到的電信號通過計算機接口送給計算機處理。這種方法不存在通信協議方面的問題,數據輸入簡單、方便,如果采用高效的譯碼程序,將很大程度地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     pc機一般都配有一個標準的centronics并行打印機接口,它也可以作為通用并行i/o口來使用。圖3為常用的pc機并行口引腳圖,內部包括三個并行i/o端口,地址分別為:0x378、0x37a、0x379,通過對這三個端口的控制,可以實現數據和控制信號的輸入和輸出。 0x378口包含8位數據輸入輸出線(d0~d7),通過讀寫0x378h端口可以對數據線上的數據進行讀寫操作。進行一次寫操作,就將一個8位數據寫到寄存器鎖存并輸出;進行一次讀操作,讀入鎖存在寄存器中的值。     0x37a口包含4根控制信號輸出線,可以通過該端口把控制信號輸出到外部數據線上。 0x379口包含5根狀態輸入線,通過該端口可以把掃描器上的狀態信號輸入到pc機,文中采用379口的引腳10、12、13分別與掃描器內部芯片的開關信號、掃描方向信號、檢測輸出信號端相連(圖4),實現數據傳輸。 圖3 常用的pc并口引腳         

p1—檢測輸出信號   p2—掃描方向信號   p3—開關信號 圖4  pc并口與掃描器芯片連接圖

4  數字圖象處理     數字圖象處理是將采集到的圖象經a/d轉換器數字化后,圖象轉換為由一定數量級的數字所表示的數學矩陣,然后用計算機根據一定的算法對其進行處理的過程[2]。     本文采用borland c++ builder為開發環境,利用該軟件強大的圖形圖象處理功能,結合mil所帶的一系列函數[3],完成圖象的實時處理和圖象后處理。     當數據傳輸的任務完成后,單片機傳輸到pc機的是a/d轉換后的數字量,表現為:當激光掃到條碼的白色區域,檢測到高電平;當激光掃到條碼的黑色區域,檢測到低電平,分別用數字1、0表示,用數字圖象的形式表達出來,如圖5所示。 圖5 條碼數字圖象 4.1  濾波消噪     數字化后的條碼圖象存在一定的噪聲干擾,本文采用濾波的方法進行消噪處理,從而改善圖象質量,便于特征提取。通過分析可知,圖中的噪聲主要包括孤點噪聲和邊緣毛刺噪聲兩部分。   

  對于孤點噪聲,本文采用中值濾波的方法進行消噪處理。中值濾波技術對干擾脈沖和點狀噪聲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對圖象邊緣能保持良好的非線性,起到既消除噪聲又保持圖像細節的作用。中值濾波是將一個含有奇數個像素的滑動窗口內的像素點按灰度值排序,如:        ⑴     其中,, l為窗口的長度, fj即為窗口的中值濾波輸出。表示為: [4]  ⑵     表示取數列的中間值     由于表面圖象是二維的,將一維中值濾波推廣到二維。這時選取某種形式的二維窗口,將窗口內像素點的灰度值按先行后列的順序排列,生成單調二維數組序列fij,二維中值濾波輸出表示為:                        ⑶     由公式⑴、⑵、⑶可以看出,中值濾波是將中心像素與周圍像素的灰度值進行比較,將灰度值較大的像素點與周圍像素點接近,從而消除孤立的噪聲點。     本文采用3×3形式的二維中值濾波方法對圖5做消噪處理,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中值濾波后的條碼圖象     對于邊緣毛刺,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處理。由于圖象各行在同一位置的條空寬度不等,就會出現邊緣毛刺現象。因此,本文將每個位置上逐行掃描到的條空寬度求平均值,得到該位置的條空寬度并輸出(圖7),求解過程如下:                        ⑷                                  ⑸                                       ⑹                                       ⑺     式中:lr —第 r個條(空)的寬度; lir—第r個條(空)第i掃描行的寬度; m—條碼長度;    n —掃描總行數 圖7 均值濾波后的條碼圖象 4.2 邊界檢測     由于光源掃描的范圍不僅包括條碼區,還包括非條碼區,所以得到的數字圖象也包括條碼區和兩側靜區(如圖8所示),需對其進行邊界檢測,將條碼部分提取出來,以便進行譯碼處理。本文采用相鄰條空寬度比較的方法[5]判別條碼的起止位置:當所測條的寬度的10倍小于上一空的寬度時,此條即為條碼的開始位置;當所測空的寬度大于上一條的寬度的10倍時,條碼部分截止。 圖8 條碼圖象組成 4.3 閥值分割     受信號采集精度的影響,計算機輸出的條碼元素的寬度與實際值之間存在誤差,如果直接譯碼,難免要出現誤讀的現象。因此,本文采用閥值分割的方法,選定一個寬度閥值m,通過公式⑻將所有條碼元素的寬度f(x)劃分為寬條、窄條、窄空、寬空四類,邏輯值分別為-2、-1、1、2,這種方法可以消除硬件帶來的誤差,保證了輸出信息的正確性。      (8) 5  譯碼輸出     不同碼制的條碼,編碼規則一般不同,解碼方法也不同。本文采用邏輯值匹配的方法對目前常用的upc/ean碼做譯碼分析,這兩種碼制的每個字符都由兩條兩空組成,以字符“5”為例,當它表示一位右手偶字符時,編碼結構為:窄條—寬空—寬條—窄空,邏輯值表示為:-1  2  -2  1。譯碼時,從條碼的起始位開始,每四個元素為一個單位,用公式⑻求出其邏輯值,對照字符邏輯表得到相應的字符并輸出,直到檢測到條碼的終止位結束,采用這種譯碼方法對文中圖7所示的條碼做譯碼分析,輸出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譯碼結果 6  結束語     由于計算機的處理速度遠高于單片機,使用軟件譯碼不僅可以提高譯碼的效率,而且能適應碼制靈活多變的特點,克服了硬件解碼的不足。本文采用濾波降噪、閥值分割等數字圖象處理技術對條碼圖象進行處理,不僅能較好地識別標準條碼,而且對殘碼的識別也有一定的意義。計算機并口通信和邏輯值匹配的譯碼方法對提高譯碼效率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克龍,姜雷,程偉.數字圖象處理系統的構成及常用方法[j]. 信息技術,2000,⑷:32-33. [2] rafael c.conzalez,richard e.wood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m]. publish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beijing,2004. [3] 席衛文,張春曉,李光明.c++ builder 6程序設計與實例[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 [4] avlidis t.algorithms for graphics and image pressessing [m]. computer science press,1982. [5] 王雅靜.ean-13條碼圖像辯識方法研究[a]. 山東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第4篇

論文關鍵詞:門診流程計算機管理

要實現門診就診的公平和合理,就必須對原有門診系統進行優化,包括門診流程和計算機系統軟件,原有的醫院門診工作流程側重于“以醫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而優化門診流程是“以病人為中心”,在轉變服務觀念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管理、科學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機制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重新整合,改變服務模式,減少和杜絕個別病人找熟人插隊現象,縮短病人的等候時間.提高門診單位時間的就診率,切實全面提高門診的醫療服務質量。

1流程優化背景

我院為全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日緩高門診量由去年的6000多人次,猛增到8000多人次,我院的門診樓建造時間較早,門診樓場地較小,門診分布在11層樓的各個樓層,病人看病比較擁擠,很多病人看到等候的排隊很長,為了能盡快讓自己能給高級醫師看病,他們通過各種關系找熟人,讓他們進行安排插隊,我們稱之為“提籃子”。大家相互進行插隊,插隊者越來越多,這樣就造成門診秩序混亂、病人投訴不斷,有些病人一早過來排隊,明明今天可以輪到看病的,但“提籃子”的人一多,就可能看不上病了。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對普通病人來說是很大的不公平。

我院目前采用自主開發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服務器采用IBM/尸550,工作站接近,000臺,使用網絡數據庫管理軟件Oracle9i,系統已穩定運行多年,具有較好的數字化平臺基礎。

門診收費和門診藥房系統早在1993年就投入使用,門診醫師站系統為2002年投入使用,計算機軟硬件設施較為完備,如何使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場地小。看病秩序亂和看病難的問題就成了首要問題,因此我們在原有基礎上重新改造流程,重新設計計算機門診軟件系統,實現流程合理話。

2流程的實現

圖1所示,原來門診流程是病人掛過號可以直接進入醫師診室就診,而改進后流程是利用計算機工作流技術,病人必須經過分診護士站刷卡排隊,并由計算機自動呼叫病人到幾號診室就診,只有被計算機呼叫到的病人才可以進入醫師診室刷卡就診,否則刷卡無效不能就診,并且計算機自動控制診室呼叫的病人數,將病人數控制在一定數量。

采用改進的流程和計算機程序以后,病人必須經過分診站護士刷卡排隊,病人取得排隊號后,坐在等候區的椅子上等候就診,等到電視屏幕呼叫其姓名和診室號,病人進入診室就診。這樣,原來直接進入并擁擠在診室里的病人也自覺出來排隊,使診室擁擠圍觀現象不再出現,大大地提高了就診環境和質量。同時,因為我們開發計算機軟件限制只有計算機自動呼叫系統叫到的病人才能進入診室就診,這樣有些熟人或通過關系的“籃子”想插隊也不行,這樣就解決了病人門診看病不公平現象。

但由于醫療行業屬于特殊行業,不同于電信和銀行等部門。病人有時有特殊原因,需要開設綠色通道,這就要對該病人的排隊序號進行提前,插入到前面位置。由于開設綠色通道,有些普通病人可能通過關系,找本院的工作人員假借該名義進行插隊。為解決該矛盾,我們設計了一個確認核對軟件模塊,即通過要求輸入要求開通綠色通道的本院工作人員“胸卡”的條形碼,計算機自動記錄關系人信息,并選擇簡要的原因,方可開通綠色通道,同時調出該工作人員數字照片供核對,同時統計插隊人員黑名單供門診部監管,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減少無故插隊現象,杜絕醫托等擾亂就醫正常秩序的現象。

監管綠色通道狀態:圖2顯示2007年4月3日的要求開通綠色通道的情況。

3目前運行情況

本系統經過半個多月的實施,杜絕了病人原先找關系插隊現象,分診站的秩序明顯好轉,對叫入診室病人進行控制后,基本解決了醫師站大量病人的圍觀現象,為病人和醫師創造了良好的就醫和問診環境,提高醫師工作效率.體現了病人看病的公平性。

4討論

第5篇

論文摘要:rfid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目前正在我國高校圖書館推廣應用。該技術與圖書館目前普遍應用的條形碼系統相比,具有顯著的功能優勢。文章對rfid技術及在圖書館的應用進行了介紹,并對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可以快速地對物品進行追蹤和數據交換,能夠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

rfid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由一個閱讀器(詢問器)很多標簽(應答器)以及傳遞信號的天線所組成。其工作原理也并不復雜:標簽進入磁場后,接收解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利用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信息,閱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系統進行有關的數據處理。

20世紀末,國外開始將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2006年,深圳圖書館成為國內首家運用rfid技術的圖書館。到目前,國內使用rfid系統的圖書館已接近百家,但約2/3為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不到1/3,北京地區只有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農學院等少數幾所高校。

1rfid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

rfid其實就是一種電子條碼,與圖書館目前普遍應用的條形碼系統相比,rfid系統不僅可以完全替代條形碼系統,而且具有更顯著的功能優勢。

1.1 自助借還書

使用條形碼系統,讀者借還書籍時,必須由館員手工一本一本地掃描書籍的條形碼。而借助rfid自助借還書系統,rfid可以同時讀取多個芯片信息,讀者只需將其要借閱的所有書籍放在自助借還機上,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就可以自行完成書籍的借閱和歸還,無需再由館員逐一手工進行。館員的手工勞動量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尤其在讀者歸還圖書時,不必受圖書館開閉館時間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自助還書系統可以通過網絡設置在宿舍、教室、食堂等任意地點)自助辦理,方便、快捷。

1.2 圖書清點

條形碼閱讀機必須在近距離才能辨別條形碼,因此,清點文獻時需要將每本書從書架上取下、翻開,掃入條碼后再逐本放回,工作極為繁重。利用rfid便攜式點檢設備,一次可以讀取多個rfid標簽的資料,只需要用掃描棒在書架上橫掃1~2遍,即可讀取全部圖書數據,盤點時間大大縮短,這樣不但極大地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館藏清點成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從而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現在的閱覽室多采用開架閱覽方式,圖書亂架現象較為嚴重。如果書放錯了位置,則很難被查找出來。而采用rfid技術,則只需在rfid閱讀器中輸入該書的相關信息,沿著書架依次掃描,很快便可發現目標,使得查找工作變得非常方便。

1.3 在安全防盜管理中的應用

rfid防盜檢測系統具有識別距離遠、識別速度快、誤報率低等特點,彌補了磁條檢測設備存在盲區和不穩定的缺陷,但由于rfid標簽的隱蔽性不好,一旦被連書頁一起撕掉,便完全失去了安防功能。因此可以將rfid閱讀器與傳統的磁條檢測設備整合在一起,雙管齊下,能大大增強檢測系統的可靠性。

2主要應用設備

rfid標簽轉換系統:標簽轉換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對rfid標簽進行讀寫、編碼及分發。rfid標簽中存儲了識別和追蹤館藏文獻所必需的信息,包括圖書編號、圖書名稱、檢索號、所屬書架信息、借閱者信息、借閱日期等信息。

便攜式rfid點檢設備:通過掃描書架上貼有rfid標簽的流通資料,實現錯架檢查、順架、排架、倒架、剔除以及閱讀統計、數據采集處理等功能。

多功能館員工作站:集rfid識別系統、讀者證件識別系統、條碼槍、充消磁儀、顯示器等設備于一體,具備館員管理工作和讀者自助操作雙面、同步顯示功能,同時進行多本圖書的借還及充消磁操作。

自助借還書系統:可以對粘貼rfid標簽的流通文獻進行掃描、識別和借還處理的設備系統。用于讀者自助進行文獻借還的操作,可打印借閱憑條并取得收據,操作簡單,可24小時運行。

安全檢測系統:當讀者出入圖書館經過該系統時。如果有圖書被遺漏處理,系統將自動發出提醒,同時可偵測多個標簽,誤報率較低。

此外還有自動辦證系統、封閉式自助還書系統、24小時室外還書系統,以及自動分揀系統、自動上架系統等多種設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配。

3rfid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3.1 技術標準尚不統一

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按照應用頻率分為兩種技術流派,即高頻(hf)和超高頻(uhf)。這兩種技術的工作原理并不相同,從應用效果上看,也是各有利弊。高頻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國際標準完善,設備和生產廠家較多,國內代表性的廠商有上海阿法迪和深圳海恒;超高頻技術在標簽隱蔽性和價格上有優勢,未來很有發展前景,國內代表性的廠商是深圳遠望谷。

不同的技術標準使用戶在選擇過程中,往往難以抉擇,一旦選擇了一種,就意味著放棄了另一種。因為標簽和閱讀器不兼容,不能共用。采用不同標準的圖書館之間,也難以進行館際互借、數據交流等合作。

3.2 應用成本較高

隨著rfid技術的推廣和產品的國產化,rfid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一枚電子標簽的價格已經從五六年前的一美元降到目前的一元多人民幣,但對于藏書量基本都在百萬冊以上的高校圖書館而言,這仍不是一個小數目,加之上述的系統設備,起步就需要二三百萬元,如果沒有專項經費的支持,多數高校圖書館是無法承擔的。

3.3 傳統觀念的束縛

凡歷史悠久、管理完善的圖書館都有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豐富的經驗常常伴隨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他們對書架的布局、圖書的排列以及圖書的流通程序都有自己的規范和習慣,而這些規范使rfid系統難以充分地顯示出其功能優勢。短時間內,這也是難以改變的現實。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rfid也一樣。但應該相信,rfid技術代表著未來的趨勢,隨著不斷發展和完善,它終將會被高校圖書館廣泛接受。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圖書館傳統的管理體系和服務方式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正在向電子化、數字化、虛擬化方向邁進。我們必須解放思想,積極接受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業務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更好地為讀者服務。rfid技術的應用,將使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整體水平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王若琳.rfid技術及其在我國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前景分析[j].情報雜志,2006,3

第6篇

    1.論文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到目前為止,隨著現代信息的不斷發展,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目前的自動識別技術主要包括兩個種類:條碼技術和無線射頻(RFID)技術。隨著這兩種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識別技術已經在全世界具有了一定的發展規模。由于信息量和人們需求的不斷擴大,現代的物流行業涉及的種類是很煩瑣的供應鏈結構也相應地變得很復雜,很多時候都是要求遠距離的傳輸,在這種傳輸中傳統的物流方式就存在很大的弊端。RFID技術,最早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為飛機的一種敵我目標識別出現的。但是由于成本和技術限制等諸多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2.研究現狀

    (1)物流信息的研究現狀。物流信息管理的發展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并且各個地區和國家的發展情況都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在線地對車輛和貨物進行信息的追蹤和查找,但是這種方式對網站的信息和其他的鏈接都沒有可靠的保障。這種系統可以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統來對運輸貨物的車輛進行位置的追蹤,從而掌握貨物的運輸情況,以這種動態的管理方式使得車輛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2)RFID技術的研究現狀。條形碼技術可以說最早是由沃爾瑪公司開始應用的,從此成為了各個物流行業中的重要識別技術。而現在沃爾瑪公司否定了條碼技術開始使用電子標簽,這充分地說明了RFID技術明顯優于傳統的條碼技術。也預示著RFID技術在商業物流行業中的應用會得到普及,最終取代條碼技術。RFID技術在中國作為一種新型的自動非接觸式識別技術的發展歷史還不是很久,所以是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RFID技術還是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的。

    3.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是把RFID技術應用到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從而實現對物流全過程的調度優化和控制的動態性。

    二、物流信息系統概述

    1.物流管理系統的概念及功能

    (1)物流系統的定義。物流信息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涉及到我們社會經濟的任何一個方面,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系統。從大的材料供應商、批發商到零售商和消費者,幾乎都有物流信息系統的身影。現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任務有以下三方面:商品的流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商流;信息的流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流;資金的流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資金流。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英文名稱是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簡稱為LIS。LIS的主要組成:計算機軟硬件、通信網絡的主要設備和人組成的智能人際交互界面系統。(2)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概述。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向運營商和客戶提供相應的共享數據,并且可以加強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形成一種更加優越和完善的供應鏈網絡。

    2.物流管理系統的主要結構及類型

    一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首先對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存儲,然后對有用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傳輸和利用。與此同時也涉及到了活動中的每個要素。

    3.物流信息管理識別中主要的采集技術

    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將各個環節的物流信息聯合到一起,表現出了物流管理系統強大的整合能力。(1)條碼技術簡介。這種識別技術主要是被應用在計算機的數據的輸入與輸出。具有很多的優點:可靠性高、成本低并且采集和輸入輸出的速度非常快。由于這些優點的存在,條碼技術目前被廣泛應用在國內外的物流行業中。條形碼識別技術由于具有非常優越的優點,準確可靠快速的傳輸,使得它的應用價值非常大。其中條形碼的設備主要分為條形碼的印刷設備和條形碼的掃描設備。(2)RFID識別。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的技術。一個標準的射頻識別系統是由三部分構成的:電子標簽、讀寫器和天線。但是由于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這種RFID系統好使需要軟硬件之間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它的功能。

    三、RFID技術簡介

    由于射頻的數據保密性非常好,所以目前被廣泛地應用在防偽行業中。RFID的主要優點是:具有唯一的UID號碼。

    1.RFID系統的組成和特點

    一個最基本的RFID系統如圖1所示,一般包括:標簽、閱讀器、天線和數據的讀寫系統。

    

    圖1 RFID系統組成

    標簽的作用:RFID的電子標簽是由耦合元件組成的。上述每個電子標簽都具有唯一的UID編碼。是標簽唯一識別的標識。讀寫器:讀寫器是電子標簽的讀寫設備。主要控制數據的讀寫。天線:主要完成讀寫器和標簽之間射頻信號的傳遞。

    如圖1所示,一個完整的RFID系統還包括一個中心處理的電腦和應用軟件系統。這個系統主要是將讀寫器上的信息和數據傳遞到電腦上的數據處理中心進行處理和應用。這也是RFID技術的基本原理。

    2.RFID組成部分簡介

    (1)電子標簽。RFID系統中的電子標簽是整個系統的數據的載體。通常情況下,一個完整的電子標簽主要是由標簽元件和天線組成。電子標簽與條形碼不同的是電子標簽可以自動地把自身存儲的信息發送出去,它是可編程的,可以適當地改寫編程的程序來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電子標簽的需求。(2)讀寫器。在RFID系統中,負責數據的讀寫的設備主要是讀寫器設備。讀寫器的功能非常強大,通常在系統中它都是獨立存在的,也就是說讀寫器可以單獨地對數據進行讀寫、處理并且顯示等。(3)數據的管理系統。完整的RFID系統除了包括最基本的標簽、天線、閱讀器外,還應該具有一整套完整的數據管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數據信息的處理和存儲共享。

    3.RFID技術的優點

    RFID技術的出現,使人們認為RFID技術是條形碼的高級形式,但是這種說法是沒有什么理論依據的。RFID作為一種新型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它在很多方面都優于條形碼技術。RFID技術的優點很明顯,它不需要光源,并且更加安全。

    4.RFID技術目前面臨的問題

    RFID技術是一種新型的識別技術,它與條形碼識別技術相比,發展的歷史比較短。所以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目前還存在著許多發展的問題。

    四、物流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

    1.RFID技術的主要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RFID技術也有一定的發展,被應用在許多不同的領域,最主要的應用范圍包括:零售、倉儲、生產和運輸行業。

    2.目前物流公司的現狀

    經濟需求的不斷增長,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物流公司來滿足人們對物流的需求。但是很多物流公司的規模都比較小,存在著一些缺點。

    3.需求問題的解決

    目前 的物流企業的規模比較小,標準和網絡化都不完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物流公司有了新的需求問題的解決方案。每個公司都可以發揮它的長處取長補短,互相幫助贏取共同的利益。這種集中管理和共享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物流公司來提高他們的運輸速度,而且還大大地降低了物流中貨物運輸的成本,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有助于管理者的經營。

    4.RFID系統結構的選擇

    本文主要用到的數據庫是SQL。采用的主要構架是B/S模式。下面分別對這兩種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1)SQL簡介。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它的意思是結構化查詢的語言。SQL這種語言最主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很好地與各個數據庫建立相應的聯系并且可以進行很好的溝通。(2)瀏覽器/服務器(B/S)構架。目前來說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的構架類型主要包括:主機/終端型、客戶機/服務器即所謂的C/S模式、文件/服務型、三層的B/S和多層分布的形式。

    這種技術是www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相結合的結果,是未來數據庫發展的主要方向。

    B/S模式的主要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B/S模式結構示意圖

    5.系統成本的分析

    我們知道RFID系統主要是由標簽、天線和閱讀器構成的,所以它的主要硬件成本也是由這三部分構成,這主要是從RFID系統的市場需求來看的。對于物流管理行業來說,這三部分也是主要的硬件投資方式。雖然目前RFID系統的成本略高,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優點遠遠勝過了糨的這個不足。

    五、系統的總體設計研究

    1.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統的總體目標

    物流信息系統主要解決的問題是:(1)縮短從接受訂貨到發貨的時間;(2)庫存適量化(壓縮庫存并防止脫銷);(3)提高搬運作業效率;(4)提高運輸效率;(5)使接受訂貨和發出訂貨更為省力;(6)提高接受訂貨和發出訂貨精度;(7)防止發貨配送出現差錯;(8)調整需求和供給回答信息咨詢等。一個好的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會很好地解決上述的問題。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并且降低物流運輸的總成本。

    2.系統硬件產品介紹

    本系統設計的是一個基于RFID硬件產品已有的物流管理系統,所以首先對RFID不同用途的讀寫設備和它們的應用場合作了一下簡單的介紹,例如,下面這款電子標簽。

    本系統選用的電子標簽是T12048,這款電子標簽是TI公司新出的一款粘貼式的電子標簽。如圖3所示。

    

    圖3 電子標簽

    3.流程分析

    (1)物流公司工作的流程分析。每個服務行業的宗旨都是客戶至上。對于物流公司來說,也是這樣。物流公司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客戶的郵件及時準確并且完整地到達目的地,而且要確保郵件在終點是有顧客簽收的。圖4所示的是一個顧客返送郵件到收件人的全過程。

    

    圖4 物流公司工作的流程圖

    (2)基于RFID技術的系統流程分析。從圖4,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物流公司在收件裝車運輸這些過程中,是很容易發生郵件的錯裝和丟失的現象的。這樣就會造成工作量的增加,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工作的效率,這樣反而會增加物流運輸中的成本。

    RFID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行業中可以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提高了物流運輸的效率,從成本上得到節省,也就提高了整個物流公司的效益。如圖5所示的是應用了RFID技術的物流公司的工作流程圖。

    

    圖5 基于RFID的系統流程圖

    4.軟件平臺和功能設計

    JavaEE開發平臺目前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各樣的信息化平臺的開發中。在目前實際應用的JavaEE開發平臺中,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第一種是以Spring,Hibernate兩個框架為基礎核心來構建的,這種類型的應用一般都不要應用服務器的支持,一般在Jetty,Tomcat等Web服務器上就可以很好的運行,這類JavaEE應用被稱為輕量級的JavaEE應用;另一種類型的JavaEE則以EJB3.0為核心來構建,這種類型的應用需要EJB容器支持,一般情況是需要在JBoss,WebLogic,WebSphere服務器中來運行,這類JavaEE應用是sun公司官方推薦的JavaEE平臺,所以它一般情況下稱為重量級的JavaEE應用。

    5.RFID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

    首先,要確保系統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這里所說的先進性主要指的是RFID技術所特有的優點。包括它硬件和軟件上的優點。利用這些優點可以提高物流管理系統的運行質量。其次,是RFID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里指的是要確保寄件人寄出郵件信息的安全性。郵件屬于寄件人、客戶的財產,保證客戶財產的安全,是物流公司的首要職責。所以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如果公司沒有對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一定的保護,那么出現問題后不僅是客戶的財產丟失,更大的損失是物流公司,公司失去了在客戶心中的信譽。這種損失有時是無法彌補的。最后是系統通用性和擴展性的設計。通用性和擴展性是各個環節的樞紐,相當于是系統之間的接口。如果企業之間的系統不具通用性,合作起來就會有很多的問題。所以通用性的提高,可以加強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和溝通關系。

    6.系統模塊設計

    本設計中的管理系統軟件主要由8個模塊構成:系統的設置模塊、運單的管理模塊、專線管理模塊、車輛的管理模塊、辦公環境管理模塊、報價管理模塊、客戶資料管理模塊、射頻卡片管理模塊。

    六、總結與展望

    1.總結。本文設計是基于RFID技術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硬件設備包括電子標簽和閱讀器設備。軟件部分主要是由web服務器和基于JavaEE和SQL Server軟件平臺來實現的管理系統。本系統的最大的創新點是:將RFID技術與物流管理系統相結合。這個創意的最大優點是增強了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確保貨物運輸過程中的準確性和安全性,降低了物流行業的運輸和管理成本,不僅給客戶提供了良好的服務,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行業的經濟效益。

    2.展望。目前中國的RFID技術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狀態,RFID技術的應用還不夠完善,RFID技術的物流管理系統的成本較高,造成了RFID技術物流管理系統普及的困難。條形碼技術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著識別技術的主要市場份額。但是RFID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非常廣闊的前景。由于時間和實驗的條件有限,本文的設計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物流管理系統的方面沒有涉及到,需要在今后對此系統進行不斷的完善。主要包括:

    一是可以將GPS模塊應用導系統中。GPS目前已經在很多國家中被使用,但在中國還是很少使用的。利用GPS的定位系統,我們可以對丟失的郵件進行定位,然后搜查。 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二是物流管理手機平臺的應用。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有很多系統都支持手機平臺。時代的需求,人人都有手機,手機成了必備品,所以把物流管理系統應用在手機平臺,這樣方便客戶對物流行業運輸的需求。提高了管理和查詢的效率。

第7篇

物流學科是一門交叉學科,具有系統性強、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等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培養具備職業化特征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已成為大多數高等院校物流專業的教學目標。

創新型應用人才就是培養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問題、新觀點,并且能夠運用創新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方式,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但筆者認為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部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基本培養目標定義為:具有較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相關法規,掌握系統的供應鏈及物流管理理論知識,能夠從事物流系統優化、物流業務運作及物流管理的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根據教育部高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公布的統計數據,到2010年,我國大專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為30萬至40萬人,在職人員培訓需求達到100多萬人。在學科開設方面,自2001年北京物資學院正式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以來,到2008年,全國254所大學開設了物流管理本科專業,54所大學開設了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從現行各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上看,在物流課程的開設上一般有《物流管理概論》、《倉儲管理學》、《運輸學》、《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物流系統設計技術》、《國際物流學》、《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物流英語》等理論課程或類似課程,但在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1)重課堂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操作能力培訓。由于場地、資金、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制約,一些高等院校缺乏物流專業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學生只能從課堂上教師的講述和通過觀看實務視頻、到企業參觀等形式獲取理論知識以外的物流實務知識。從效果上來看,學生對實務技能的掌握程度較差,不能夠達到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求。

(2)灌輸式教育多于啟發式教育。教授的知識多而雜,但都是抽象的理論,即使是案例教學也是就案例講案例,沒有盡享擴展性討論。所以學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能舉一反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解決。

(3)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符。人才培養目標沒有能夠結合社會實際人才需求出發,導致培養目標廣泛而沒有針對性。學生完成四年學業后感到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不精,更不用說從事管理工作。而企業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專業技能人才,尤其是從事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管理、國際物流事務的人才。所以現在的畢業生雖然工作容易找到,但大多數都是從搬運崗位干起。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落到實處,對于高校來講,要利用好已有的實驗室資源,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一來可為當地企業輸送合適的人才,服務當地經濟,二來提高學生就業率與就業質量,使學生擁有專業技能,在就業方面增強優勢。

2 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設計

柳州是廣西及西南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全市工業涵蓋30多個行業,已形成以汽車、機械、冶金為支柱產業,制藥、化工、造紙、制糖、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并存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優勢企業,如柳州鋼鐵(集團)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團、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等。柳州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鐵路樞紐,湘桂、焦柳、黔桂等鐵路干線從柳州通過,向南可通過越南直達東盟各國,也可在防城港實現海陸多式聯運,并且擁有國家一級口岸,水路可通過柳江深入廣西中、北部廣大腹地甚至湖南、貴州等地。隨著柳州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物流業的發展,對物流的需求與日俱增,柳州大型的物流企業現有五菱物流、桂中海迅、瑞澤物

流、中鐵物流園等。柳州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柳州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培養上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對柳州高校來說,針對柳州產業結構進行教學體系設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一條好的途徑。柳州以汽車、機械產業為龍頭,這些行業的物流運作涉及到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及廢棄物物流。所以柳州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學體系設計應緊扣這一流程,使學生熟悉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模式和其中具體的物流操作和細節,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流管理學科要求以扎實的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科學及相關學科理論為基礎,所以公共課程的設計要包括外語、數學、計算機基礎、管理學原理、會計學、法律等。專業課程的設計要體現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特點,要有一些工科基礎課,使學生了解車間現場的車、磨、刨、銑、鉆等工藝,使學生能看懂零部件三視圖,在學生進入汽車、機械企業就業時,就能很好地理解生產物流,容易上手,并且在做采購業務時,能看懂零部件設計圖,理解規格、精度要求,不會出現紕漏。另外在專業課的設計上,要體現汽車、機械產業鏈的特點,要有從采購到廢棄物處理一系列的課程。實踐課程的設計要具有綜合性,以企業真實業務為依據,最大程度模擬現實企業經營管理環境(如表1所示)。

3 實踐課程解讀

3.1 金工實習

通過車、磨、刨、銑、鉆、焊接等工位的機床操作,以及參觀企業的裝配線,熟悉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現場,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產物流的含義,做好生產工位的JIT配送。

3.2 物流信息技術認知

包括條碼操作能力訓練、射頻讀寫器操作、電子標簽揀貨系統訓練、POS機操作、EDI操作、GPS和GIS操作能力訓練、WMS倉庫管理軟件操作、海關報關報檢軟件操作。

條碼操作能力訓練:根據EAN編碼原則編制條碼,通過條碼打印機打印條碼,將條碼貼在相應貨架上,利用條碼掃描儀掃描條碼。

射頻讀寫器操作:粘貼電子標簽,利用手持式RFID讀寫器或固定式RFID讀寫器采集信息。

電子標簽揀貨系統訓練:學生先在控制計算機加載本批次訂單,按下啟始按鍵之確認鍵,前往其啟始通道區進行揀貨,揀貨完成時,蜂鳴器響起,則再查看下一通道指示器上所顯示的信息,直到電子標簽LED屏顯示揀貨完成,方可離開。

EDI操作:熟練進行EDI報文的收發。

GPS和GIS操作能力訓練:熟練進行車輛監控(地圖定位、繪圖、距離測量、地名查詢、面積測量)、車輛調度、載貨管理、統計查詢、網上查詢。

WMS倉庫管理軟件操作:包括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在庫管理、預警管理、實時倉庫監控、結算管理等。

海關報關報檢軟件操作:進行出口業務報關、轉關、清關、報檢、財務、查詢等。

3.3 供應鏈綜合實驗

構建一條汽車供應鏈,學生分角色扮演零部件供應商、汽車制造商、銷售商、物流公司,完成銷售商下訂單、汽車制造商查詢整車成品數量、計算需要生產的整車數量,計算各個汽車零部件的需求量、查詢庫存零部件數量、制定出汽車零部件需求計劃、向零部件供應商發送訂單、供應商備貨、第三方物流接貨和入庫、按生產計劃排序揀貨、配送至生產工位、汽車裝配、產品檢驗、第三方物流向銷售商發貨、銷售商客戶管理一整套供應鏈操作業務。

3.4 第三方物流運作綜合實驗

包括入庫流程、在庫保管流程和出庫流程、整車運輸流程。通過硬件和軟件的操作,盡可能真實地模擬汽車產業鏈中第三方物流的日常運作(如表2所示)。

3.5 物流建模與仿真

適合于高年級的本科生,可作為課程設計或畢業設計的內容。學生對某一當地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調研,利用相應的仿真軟件(Vensim、Flexsim)建立模型并進行計算,最后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設計實驗內容及步驟,教師提出指導性意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8篇

基金項目:新疆醫科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XJC201215)

作者簡介:吳 淼(1981―),男,新疆烏魯木齊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文章編號:1003-6199(2014)02-0115-06

摘 要:目的:在醫院內建立基于條形碼的門診掛號系統軟件,從而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方法:依據患者掛號流程,綜合利用條形碼識別技術、數據庫技術和.NET編程等技術實現高效的門診掛號系統軟件。 結果:該軟件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掛號系統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結論:該系統軟件在醫院中應用,優化了門診業務流程,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改善了醫院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促進了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和拓展。

關鍵詞:門診掛號系統;條形碼;醫療信息化;軟件;研究;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7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Design of Barcodebased Patient Registration System

WU Miaok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Urumqi,Xinjiang 83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oftware of barcodebased patient registration system in the hospital, so as to enhance servic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hospital. Methods: Based on the patient registration process, we use barcod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NET programming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efficient software of patient registration system. Result: The software can be a good solution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registration system. Conclusion: The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the hospital optimized outpatient services processes, saved manpower and material costs, improved hospit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patient registration system; barcode; medical information; software; research; design

1 引 言

隨著社會化水平的提高,醫院的規模不斷擴大,就診人數和住院治療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由于傳統的掛號系統是由人工手動輸入標識號,輸過程中產生的誤差、輸入速度慢或重復輸入等原因,造成了掛號時間的增長,出現醫院排隊長龍,嚴重的影響了門診掛號的服務質量,還有可能引發醫患之間的矛盾。為了提高掛號服務質量,確保患者信息的唯一性和準確性,在掛號系統中引入條形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條形碼技術能有效地改變了過去那種工作效率低、重復勞動多、準確性差的落后狀況[1]。在掛號系統中引入條形碼能夠使每一位患者在初診時候獲得唯一的門診號碼,在復診使只要掃描病歷上的條形碼就能夠自動調出復診患者信息,減少了患者排隊等待掛號的時間,節省了人力物力。掛號系統中使用條形碼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創建良好的醫患關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庖濯[2]。

目前同類的掛號軟件存在在諸多缺點,如:沒有為患者建立掛號信息庫,患者在復審時,醫務人員查找其信息非常不方便;有的掛號軟件雖然建立了患者信息庫,但是患者在復審時仍需要工作人員手工地輸入標識號來調出患者個人信息,降低了掛號效率;傳統的掛號軟件所收集到患者的信息往往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的局面,數據信息只能在掛號科室內部使用,并不能有效地為其他科室醫務人員綜合利用。本文設計的掛號軟件和傳統的掛號軟件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引入了條碼技術,患者在復診時,醫務人員用掃描槍掃描條形碼可立即調出患者的信息;同時,本軟件還建立了患者掛號信息庫、科室資料庫、醫生資料庫等,數據信息可為其他指定科室的醫務人員利用;軟件在使用過程中,數據庫中的數據量逐漸增大,為進一步挖掘數據中潛在的知識提供了可能,為醫務決策人員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快了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發展。

2 條形碼介紹

2.1 條形碼技術及識別原理

條形碼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信息存儲和傳遞技術,集編碼、制作、識別、數據采集與處理、傳輸為一體,在計算機技術應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實用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由一組不同寬度不同反射頻率的條和空按規定的編碼規則組合起來,用以表示一組數據的符號[3]。如圖1所示:

圖1 條形碼オ

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相比,具有數據采集速度快、性能安全可靠、準確率高、設備結構簡單、應用成本低、易于制作等優點[4]。

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4年6月

第33卷第2期吳 淼:基于條形碼的門診掛號系統研究與設計

條形碼的應用是要具備一套條形碼識別系統的,它由條碼掃描器、放大整形電路、譯碼接口電路和計算機系統等部分組成。

由于黑色和白色碼條的反射光的強度不同即存在著色差,從掃描器光源射出的光照射到條形碼符號上后,其反射光經光學系統聚焦后,由光電轉換器接收,于是光電轉換器接收到與白條和黑條相應的強弱不同的反射光信號,并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輸出到放大整形電路。白條、黑條的寬度不同,相應的電信號持續時間長短也不同。但是,由光電轉換器輸出的與條形碼的條和空相應的電信號一般僅10mV左右,不能直接使用,因而先要將光電轉換器輸出的電信號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電信號仍然是一個模擬電信號,為了避免由條形碼中的疵點和污點導致錯誤信號,在放大電路后需加一整形電路,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電信號,以便計算機系統能準確判讀。

整形電路的脈沖數字信號經譯碼器譯成數字、字符信息。它通過識別起始、終止字符來判別出條形碼符號的碼制及掃描方向;通過測量脈沖數字電信號0、1的數目來判別出條和空的數目。通過測量0、1信號持續的時間來判別條和空的寬度。這樣便得到了被辯讀的條形碼符號的條和空的數目及相應的寬度和所用碼制,根據碼制所對應的編碼規則,便可將條形符號換成相應的數字、字符信息,通過接口電路送給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處理與管理,便完成了條形碼辨讀的全過程[5]。

2.2 軟硬件基礎

首先,在醫院安裝上醫院信息系統、安裝上正版的殺毒軟件,還要確保醫院網絡的連接。

其次,條形碼識別設備的配置,主要是配備條形碼掃描器,綜合成本和計算機識別接口還有方便程度,可以選擇適用與本院的條形碼掃描器。條形碼常用的接口類型有鍵盤接口方式、串口方式、TTL方式、USB方式[6]。鍵盤接口方式的掃描器得到的數據直接經鍵盤接口輸入計算機,這種方式無需驅動程序,跟系統無關,可以直接在各種操作系統上直接使用,不需要外接電源。串口方式的掃描器掃描得到的數據有串口輸入,需要驅動或直接讀取串口數據,需要外接電源。TTL方式的掃描器得到的是TTL電平,需要進一步開發譯碼等電路,不直接使用。USB方式掃描器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簡便又好用的方式,即插即用。現在醫院用得比較多的是USB接口的掃描器[7]。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使用的是metrologic MS-1690掃描器,支持RS232串口、PC 鍵盤口、獨立式鍵盤口、USB接口。它能識別一維、二維條碼,外殼比較結實可靠,專為環境惡劣的場合設計,支座自動探測功能,便于固定式掃描。

條形碼掃描器接入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正常使用條形碼掃描器進行掃描[8]。條形碼掃描器正確的接入方式是:將條形碼掃描器插入計算機P/S接口的同時,插入鍵盤,然后再按電腦電源按鈕。如果鍵盤影響操作,可在系統正常啟動后,即在系統識別條形碼掃描器為仿真鍵盤的輸入設備后,將鍵盤拔下,不影響條形碼掃描器的正常使用。另外,如果計算機上只有USB接口,而沒有P/S接口,可通過USB接口轉成P/S接口的轉換器,具體操作是:將轉換器插入電腦的USB接口,然后插入條形碼掃描器,便可解決接口不同的矛盾。不過現在的掃描器大多數都是UBS接口的,接口轉換器用得比較少了。

最后,條形碼的編制和打印,可采用自己制作、或者購買制作的條形碼碼塊。自己制作的好處是方便、隨時、價格便宜。如果購買條形碼公司制作的碼塊時,對公司提出碼塊的大小和質量要求,讓專業人員按照需要制作即可。購買的碼塊可以保證質量,但經費支出較大[9]。

2.3 患者掛號流程

在條形碼應用之前,門診掛號員必須為每個來診的患者輸入個人信息,掛號員必須重復做同樣的事情,拖延了患者的看病時間,很大地影響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更有可能造成醫患不和問題,而且患者在門診排長隊掛號給醫院帶來不良的影響[10]。但在條形碼應用到門診掛號系統后,情況就改善了很多,下面說一下新系統應用后患者掛號流程。

到醫院看病的患者可分為初診患者和復診患者,當患者來到掛號窗口,掛號員把一張新的條形碼貼在病歷本的右上角然后就用掃描器掃描(掛號系統默認光標焦點在條形碼掃描文本框上)就能把條形碼號輸入到系統中,并在系統窗口上顯示出來。然后根據掛號系統中的設置個人信息要求把患者的個人信息填入到系統當中、點擊掛號按鈕,收費后連病歷本和對應的門診卡交給患者。初診患者掛號就完成了。

如果患者是來復診的,首先是把病歷本或門診卡給掛號員,然后掛號員用掃描器掃描一下如果是有這條記錄的話就會從系統中調出來顯示在系統窗口上,個人信息等資料都會顯示,接著只需選擇掛號科室和醫生就可以了,交了掛號費,復診患者掛號也就完成了。

3 軟件系統實現

3.1 需求分析與可行性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院信息化的要求,然而,我國還有部分醫院的信息處理停留在手工方式,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效率低,醫師護士和管理人員的大量時間都消耗在事務性工作上,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長,輾轉過程多,影響了醫療的秩序[11]。計算機化的醫院信息系統已成為現代化醫院運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撐環境。門診掛號系統是整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第一個窗口,是患者到醫院就診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它用于收集患者的信息,協調科室醫生管理,控制各科室的流量等等。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直接影響著患者整個看病流程和看病的質量,如果處理不好有可能引起醫患爭吵問題。建立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掛號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中引入條形碼能夠很好的解決以上的種種問題,能夠很好的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整個醫院的辦事效率,進一步地提高醫院信息化水平。

門診掛號系統用于建立和維護患者的主索引信息,分配每個患者的條形碼號,確保患者信息的唯一性,還可以配備就診卡,對門診患者進行掛號或者預約號處理,而且為門診患者的后續活動以及門診工作量統計提供信息。條形碼和就診卡的使用避免了重復輸入患者信息和錯漏信息的出現, 減少了患者排隊掛號的時間,大大地提高了效率,掛號單上的條形碼號將是患者各個環節就醫的依據,實現劃價收費、項目檢查、藥房取藥的一體化流水作業。門診掛號系統中條碼的使用優化了掛號流程和維護,解決的以上的問題,這將可以提高醫院管理的經濟效益。

新疆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信息系統在全疆是走在社會的最前端的,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條形碼運用之后給醫院帶來的效益,大家都有目共睹,它的系統業務流程非常流暢,它的應用成功是值得其他醫院借鑒的。

3.2 系統的總體設計

3.2.1 系統的功能設計

根據醫院各部門的業務流程,對醫院信息系統進行了功能模塊劃分。在醫院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中,把整個系統總體分為門診掛號子系統、門診劃價收費子系統、財務核算管理子系統、要哭管理子系統、藥房管理子系統、住院部管理子系統、查詢統計子系統、病案管理子系統和系統管理子系┩車泉[12]。

門診掛號系統是醫院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本系統基本具備了掛號系統所具備的功能,友好的操作界面,簡單的操作流程,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都能夠操作,并且其中結合了條形碼,使整個系統更加完善和實用,具有其他以前的掛號系統沒有的功能,條形碼號是患者各個環節就醫的依據。下面介紹系統的功能,其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

圖2 門診掛號系統功能模塊

掛號系統設計的理念是操作簡單實用,使操作人員不容易出現錯漏。現在分析系統的功能模塊:

1)條碼掃描:這是以前其他掛號系統沒有的功能,引入條形碼能夠方便患者掛號流程和醫院的管理,只要用配備的掃描儀掃描事打印好的條形碼,就能在頁面上顯示條形碼號碼的,操作非常簡單方便,減少人工輸入的錯誤。

2)患者掛號:這個是掛號系統的主要完成的功能,能夠面向初診患者和復診患者的掛號。初診患者主要輸入基本信息就能掛號成功。復診患者只要掃描病歷本上的條形碼就能完成掛號。

3)掛號信息查詢:此功能能夠進行對掛號信息的查詢,支持模糊查詢,查詢條件是患者掛號信息表里的所有字段。

4)刪除患者信息:患者由于某些原因掛號后提出退號或者掛號員操作失誤造成掛號信息的錯誤輸入都可以應用此功能要刪除信息,然后從新輸入。

5)掛號信息統計:此功能方便于醫院管理病案統計,可以在掛號信息查詢的基礎上進行統計,主要是統計條件查詢時的患者信息條數,有助于了解掛號情況。

6)掛號信息打印:即報表統計打印,用于醫院病案管理,可以在查詢條件上打印各種情況的報表。此功能由于本人技術問題還沒在此系統設計上體現。

7)退出系統:該模塊實現退出門診掛號系統功能。

3.2.2 系統開發環境

系統開發的硬件配置:

主機:Intel(R) Core(TM) i3-2010 CPU 3.30GHz

內存:2G

硬盤:360GB

系統開發軟件要求:

操作系統:Windows 2000,XP均可,建議不要用WINDOWS7.0或vista版的系統,因為有些配件是不兼容的,很容易出錯或出現死機現象。

編程軟件及數據庫:Visual C#,VS2005,SQL Server 2005數據庫

本系統開發核心技術是基于Visual C#中文版及SQL Server 2005數據庫開發環境下運用的,充分利用Visual C#獨特的可視化界面設計方法,以及強大的連接數據庫功能,系統同時利用SQL Server 2005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豐富完備的編程接口,可在多平臺上使用的良好伸縮性和數據移植性,將有大大地擴充系統可使用的環境。

3.2.3 系統流程圖

確定門診掛號流程優化目標,主要包括減少患者排隊等待時間,縮短門診服務流程循環周期,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效益等。確定門診流程優化的組織機構和人員,以及實施流程優化與再造的方法,根據優化和再造目標修正新的門診流程并加以實施。

本系統設計比較簡單,只是添加了條形碼掃描步驟,主要的流程如圖3所示。3.3 數據庫設計

3.3.1 實體關系(E-R)圖

本系統的概念模型設計主要由三個實體聯系起來的,主要包括掛號患者、醫生、科室,其數據庫實體-聯系圖(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E-R),如下圖4所示。

圖3 系統流程圖

圖4 實體關系(E-R)圖オ

3.3.2 數據庫具體設計

綜合考慮到掛號信息數據量大,業務發生頻繁,設計時應遵循效率至上的基本原則[13]。本系統涉及到的實體共有三個,下面是系統中涉及到的部份主要實體數據表及其屬性(見表1至表3)

表1 患者掛號信息表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編號(主鍵)

varchar

20

條形碼(唯一鍵)

varchar

50

姓名

varchar

30

性別

varchar

2

科室號

varchar

10

掛號科室

varchar

30

費用類型

varchar

30

掛號費用

decimal

20(10,2)

醫生

varchar

30

醫生工號

varchar

10

掛號類型

varchar

30

掛號時間

datetime

表2 科室資料表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科室號(主鍵)

varchar

10

科室名稱

varchar

30

表3 醫生資料表

列名

數據類型

長度

醫生工號

varchar

10

醫生姓名

varchar

30

入職日期

smalldatetime

科室號

varchar

10

科室名稱

varchar

30

3.3.3 系統數據庫關系圖

本系統有三個數據表,患者掛號信息表,其包含患者掛號的全部信息,主鍵是編號是由系統自動生成的。科室資料表,是記錄科室信息,其主鍵是科室號,科室號是患者掛號信息表和醫生資料表的外鍵。醫生資料表,只要是用來存儲醫生的信息,主鍵是醫生工號,醫生工號又是患者掛號信息表的外鍵。根據三個表主外鍵關系可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圖,如圖5示。

圖5 據庫關系圖

3.3.4 數據訪問技術

是美國微軟公司最新推出的.NET平臺中的一種數據訪問技術。類庫中提供了用于數據連接、處理數據操作的類。System.Data名稱空間可以通過數據提供者與數據庫通信,對象允許通過組件連接到數據庫,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編輯、刪除和插入數據,并在程序中處理數據。支持已連接環境和非連接環境的數據訪問。

在訪問數據前,首先建立與數據庫的連接。在VS2005中,提供了兩種創建和管理連接的類,即OleDbConnection類和SqlConnection類。OleDbConnection類可以通過OLEDB訪問數據源,而SqlConnection類主要用于SQL Server數據庫的優化與管理。

本系統就是用SqlConnection類,該類主要用于SQL Server7.0或更高版本的數據庫的連接和管理。它位于System.Data.SqlClient命名空間中。通過SqlConnection類創建實例,可以通過其ConnetionString屬性來連接數據庫,也可以直接實用代碼創建SqlConnection實例并設置其連接字符。

3.4 系統詳細設計

3.4.1 系統界面設計

本系統界面風格比較簡單在.NET平臺下的winform技術,Visual C# 編程語言完成的。本系統包括三個頁面分別是門診掛號頁面和掛號信息查詢頁面和報表打印頁面(還沒在系統上實現)。

首先介紹一下門診掛號頁面,此頁面是掛號員主要的操作頁面,主要完成掛號工作輸入患者信息。窗體上顯示的主要有患者掛號信息如姓名、性別、民族、科室號、掛號科室、掛號類型、掛號費用、醫生工號、醫生姓名、掛號時間等信息。它們主要分為三類有必填信息、選填信息、系統自動生成信息,在掛號員輸入信息時都有提示的。窗體上還有清除按鈕來清除輸入信息、跳轉到查詢信息頁面的按鈕、退出系統的按鈕。此頁面用的最多是控件之間的綁定技術如下拉列表框之間的綁定和下拉列表框與文本框之間的綁定。窗體運行結果如圖6所示。

ね6 門診掛號頁面オ

患者掛號信息查詢頁面主要包括患者信息查詢統計、記錄刪除的設置。窗體用一個Datagridview控件通過綁定數據庫來顯示患者掛號信息,窗體包括下拉列表框來選擇查詢條件、在文本框中輸入查詢值,還包括查詢按鈕、返回門診掛號按鈕、刪除記錄按鈕、打印掛號信息按鈕等。窗體運行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掛號信息查詢頁面

3.4.2 代碼設計

本系統主要包括四部分代碼設計,分別是應用程序的主入口點代碼(Program.cs)、門診掛號窗體設計代碼(guahao.cs)、患者掛號信息查詢窗體設計代碼(chaxun.cs)、一個數據訪問類(SQLHelper.cs)。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贅述,需要參考代碼者,可郵件聯系本作者。

4 總結與討論

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迫使現代醫院進行醫療改革,醫院信息化建設就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本論文探討的基于條形碼信息傳遞的掛號系統就能體現出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條形碼在門診工作流程中應用, 優化了門診業務流程, 合理分配利用資源、改善醫院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 促進了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深入和拓展,樹立了醫院良好的社會形象。

條形碼的應用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一步,我們應該加大投入對其進行研究。現在醫院用的大多數都是一維的條形碼,我們可以探究二維條碼的信息系統,二維條碼是一種便攜式的數據文件,它本身就攜帶了大量的信息,不需要和外部數據庫相連,因此在出事地點或者無法獲得計算機及數據庫支持的情況下,通過便攜式數據終端也可以讀出條碼中的內容[13]。我們也可以把患者身份證號碼作為條形碼的碼號,這更易與社保或其它醫院的數據系統接合。條形碼在掛號系統中的應用,對提高掛號質量、診療質量和創建醫患關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志彬, 條形碼在門診工作流程中的應用[J].醫療設備信息,2007:22(8): 78-79.

[2] 袁慧穎,翁盛鑫. 條形碼在門診HIS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09,30(7):46-47.

[3] 李向陽,李建宏,陳小劍,等.檢驗項目的條形碼管理[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1):105-107.

[4] 陳麗莉,秦葦,余萍,等.條形碼處理檢驗醫囑的應用與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1123-1124.

[5] 靳晉.淺談條形碼技術[J].硅谷,2011(1):39.

[6] GLOVER, NaANCY,Challenges Implementing Bar-Coded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in the Emergency Room in Comparison to Medical Surgical Units[J].CincomputursInformatics Nursing,2013,31(3):133-141.

[7] HENNEMANPHILIP L,MARQUARD JENNA L.FISHERDONALD L.Barcode Verification: Reducing but not Eliminating Medication Error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2,42(12):562-566.

[8] HOLDENRICHARD J,BROWNROGER L,SCANLONMATTHEW C. Modeling nurses' acceptance of bar coded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technology at a pediatric hospital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12,19(6):1050-1058.

[9] 焦進杰,焦琳,楊紅燕,等.條形碼在掛號系統中得應用[J].醫學信息. 2007, 20(8):1328-1329.

[10]A于敏,夏洪斌,柴雙,等.門診預約掛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院管理雜志》.2012,19(6):26-30

[11]A胡珊,李超峰,劉蕪苑. 網上預約掛號系統的開發和應用[J] 《中國數字醫學》. 2011,6(9):90-96.

第9篇

關鍵詞 二維碼;手機;場館導引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1-0000-00

隨著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機場、車站這些基礎設施越來越多,博覽會議中心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在這些場館車站中,由于面積越來越大,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所以導引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現有的導引系統都是由導引標牌和詢問臺構成,這樣的導引系統很死板和笨重,在人流量大的情況下,經常使人們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所需的導引信息。同時,導引牌由于本身的展現特點局限了信息的形象度和精確度,詢問臺和問詢員的方式又會造成資源浪費。所以隨著當今社會步入以計算機應用技術為依托的信息時代,場館車站的導引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

由于在室內存在墻壁的影響使衛星信號強度大幅衰減,而且障礙物較多,多徑現象嚴重,所以GPS定位在場館車站中并不適用。因此本文根據現有系統存在的問題并考慮到便攜性的要求而提出一個結合二維碼,通過智能手機實時識別的導引系統,應用對象為龐大的智能手機用戶群體。該系統考慮到手機性能的差異性,既可以通過手機網絡或WiFi連接使手機與中央信息服務器進行交互又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進行信息處理,以獲得所在位置、路線導引、及場館車站信息等用戶所需的文字與圖形信息,從而實現用戶定位導引與場館車站信息的相關服務。

1 系統設計

系統由二維碼標識、智能手機、服務器和信息數據庫四部分組成。二維碼標識被印制在場館車站的入口、路口和樓梯等關鍵位置使得地理位置可以完全覆蓋;手機與服務器通過3G或WiFi網絡通信;數據庫則存儲了場館車站相關的多媒體信息。用戶用手機拍攝所在位置的導引標識,系統能自動識別定位,根據識別結果檢索信息數據庫,獲取該位置整體或局部的導引介紹。

系統在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共有四個功能模塊:圖像捕獲模塊、圖像處理模塊、解碼模塊和通訊模塊。圖像捕獲模塊啟動手機攝像頭,捕獲二維碼圖像,供圖像處理模塊使用。圖像處理模塊對二維碼圖像進行分析處理,生成標準二維碼圖像,供解碼模塊進行解碼。解碼模塊進行解碼和糾錯,最終得到二維碼中的原始信息,若未能成功解碼,則給出用戶相應提示。通訊模塊使用JSON來傳遞信息。

2 系統實現

2.1 圖像處理實現

導引標示選用識讀快、空間小的QR碼。其圖像識別處理的基本流程為:①對彩色圖像進行灰度化;②對圖像進行裁剪;③用適當的閾值T對灰度圖像進行二值化;④將QR碼旋轉至水平位置。

1)圖像灰度化。由于QR碼圖像的基本模塊均為灰度值為0和1的黑白圖形,而用戶采集的圖像是彩色圖像,所以其中的色彩信息分量是無用的,造成存儲空間的浪費。因此為了節省內存并加快效率,要把彩色圖像轉化為灰度圖像。可以根據標準灰度值轉換公式,公式1進行轉化:

W=0.30R+0.59G+0.11B 公式1

其中0≤R≤255,0≤G≤255,O≤B≤255,代表色彩分量值。

2)圖像裁剪。如圖1所示,若對QR碼從左至右垂直投影,則A和C兩點的橫坐標即為條碼的左右邊界;若從上而下進行水平投影,則B和D兩點的縱坐標即為上下邊界。然后對灰度圖像根據得到的邊界進行裁減,這樣可以減少圖像噪點,加快處理效率。

圖1 投影示意

3)圖像二值化。二值圖像是整幅畫面不呈現灰度變化而僅含黑白二值的圖像,存儲空間小,處理速度快,便于進行布爾運算。閾值的選擇是二值化技術的關鍵,使用局部二值化法對QR碼圖像進行處理,將圖像分割成若干尺寸為8×8的正方形區域,對每個區域求平均值,在對一個區域進行二值化時,將該區域周圍5×5的區域內25個區域的平均值求和除以25得到平均值,作為該區域的閾值進行二值化。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光照不均勻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效果較好。

4)將傾斜圖像旋轉至水平。QR碼是一個正方形,且在圖像中存在傾角,那么對其進行垂直投影時,同一個條碼的投影寬度是不同的,當傾角θ滿足-45≤θ≤45時,投影寬度與θ絕對值的大小變化趨勢一致。當θ為零時,投影寬度最小,條碼處于水平。可以基于這個原理來將二維碼圖像旋轉至水平。

由于已經得到了四個頂點的坐標,所以這里為了減少旋轉整幅圖像所需的巨大時間開銷,只需要對這四個點不斷進行旋轉及投影,計算并比較投影寬度,取得其最小值,由此得到二維碼水平所需的旋轉角度,對二維碼圖像進行旋轉扶正。

2.2 解碼實現

通過調用應用廣泛的SourceForgeQRCode庫,只需要將標準QR碼圖像以AndroidQRCodeImage類型作為參數調用decode方法即能得到解析出來的字符數據,最后進行數據匹配即可得到定位信息。

3 實驗結果分析

由于影響QR碼識別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圖像的旋轉透視角度,因此普通光線下,用三星note2在不同角度拍攝邊長2厘米的10個QR碼樣本300次。實驗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數據

實驗結果表明,圖像處理時間在150毫秒左右,結合解碼及匹配耗時,系統的響應時間在1.5秒以內,滿足實時性要求。

4 結語與展望

相比現有導引系統,本文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標示部署方便,成本低。

2)導引信息存儲在服務器,更新維護方便。

3)可以提供語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更加形象生動。

實驗結果表明,將二維碼應用于場館導引是可行且實用的。下一步將主要研究將真實景象作為導引標識進行導引,通過手機端快速、魯棒的特征匹配算法,實現實時識別,使得系統應用更加方便和廣泛。

項目基金

本論文得到:“多攝像頭的吸蟲機綠色控害技術研究(2011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項目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宏偉,嚴妍.快速響應碼的識別和解碼[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5,26(6).

第10篇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分析了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中的運作模式,指出了電子商務時代物流配送的問題,并從疏通配送渠道,完善配送系統,提高配送服務質量等方面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構想。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B2B和B2C商務市場交易額大幅度攀升,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嘗試打破傳統的交易模式,開始實行網上交易業務。但是,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物流業起步較晚,水平較低,在引進電子商務時,并不具備能夠支持電子商務活動的現代化物流水平。尤其是電子商務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網上購物的用戶比較分散,難以形成集中的規模性商品配送流量,導致物流配送的難度增高。因此,物流配送逐漸演變成為了電子商務諸多環節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目前,在我國電子商務的實踐中,從事電子商務的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種物流配送模式:一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統,即以國內互聯網為基礎,把全國各地區已有的物流系統通過協議聯系起來,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網;二是區域性單一業務系統改造模式,即以原有局部區域性單一業務的配送站點為基礎,并加以集成,把單一業務改為同類業務服務,通過計算機聯網,實現整個系統的網絡化、自動化管理;三是專業化配送系統改造模式,如郵政通訊、鐵運、空運、水運、汽運等部門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國性運輸網絡資源進行專業化配送。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已有的三類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還不成熟,效率不高,因而致使電子商務為大多數企業帶來的不是滾滾的利潤,而是沉重的虧損。

疏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渠道,完善物流配送系統,提高物流配送服務質量,是目前企業的當務之急。而實現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大力發展物流配送作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途徑:

1.完善適應電子商務需要的物流配送基礎設施

建設和完善與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關系到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必須努力推動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標準的接軌,包括物流術語標準化、物流條碼標準化和物流設備標準化。這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組織要在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同時,在高速公路網絡的建設與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規劃與管理等方面,政府應當加強投入力度,并且加強指導和管理,通過提供良好的服務與引導使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得到落實。此外,公共信息交流平臺的建立也只有依靠政府和相關行業協會的支持和引導才能建立起來。

2.完善相關法律政策

針對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出現的種種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研究電子商務的特點,迅速制定有針對性地法律、法規和政策,以規范電子商務活動,增加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任感。 轉貼于

3.加強軟硬件建設,提高電子化集成化管理水平

在電子商務時代,信息是物流企業的命脈,必須通過建立一體化的物流信息系統,做到持續、簡便、無差錯的數據移動,實時、自動地更新數據,提高物流全過程的可見性,為此,需要建立最具有兼容性的數據庫,數據庫是信息系統的基礎,不僅要與企業運行的任何系統完全兼容,還要具有可擴充性以滿足業務增長需要。

4.完善物流服務體系,發展以配送為中心

配送是商品市場發展的產物,隨著大批量、少批次的物流配送活動逐步被小批量、多批次所取代,個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配送已成為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活動的中心環節和最終目的。因此,一系列物流活動必須圍繞組織配送表現出活躍的市場機制。物流企業內部的所有部門和人員都應面向配送、面向市場、面向客戶。此外,物流企業要改變單一送貨的觀念,協助電子商務公司完成售后服務,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內容,如跟蹤產品訂單、提供銷售統計和報表等。只有這樣,才能緊跟電子商務的步伐,不被市場所淘汰。

5.優化物流管理信息功能,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訂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射頻技術、管理信息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的管理策略,應在我國的物流配送企業大力推廣運用。信息化是一切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的基礎,只有實現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擔起電子商務時代賦予物流配送業的歷史任務。

6.大力培養高層次的物流與配送方面人才

為了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物流配送行業的新要求,必須大力培養從事物流理論研究與實務的專門人才、懂得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的專門人才、既懂IT技術又懂電子商務的網絡經濟人、既懂電子商務又懂現代物流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模式可以多種多樣,關鍵是與實際相結合,著重于實際運作能力的培養和操作經驗的積累,明確的方向引導、市場需求的拉動、培訓途徑的科學完善都會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汪群,韓翔.企業商務電子化物流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崔介何.電子商務與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3]范冰.基于電子商務環境的我國企業物流配送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4]方平.物流現代化-電子商務的街壘[J].上海,電子商務世界,2006.67-91.

[5]柳彥君.試倫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J].物流,2007,(5):72-73.

第11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ERP integration system management based on PDM technology, which can provide better cost

control and improv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關鍵詞: 成本控制;ERP;優勢;PDM;完善

Key words: cost control;ERP;advantages;PDM;to perfect

中圖分類號:F40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8-0188-02

1 成本控制的理論

成本控制是企業規劃、計算和調節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支出和耗費,使之控制在目標成本的范圍內,促使企業不斷降低成本的一項管理活動,其目的是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生產過程,扎實做好基礎工作,最終實現更多的利潤。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傳統的成本控制過分強調事后控制和節約開支,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現在制造業的生產需要信息、計劃、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支撐,成本控制不但控制產品生產階段的成本,同樣重視產品設計成本、物料采購和庫存成本、產品銷售成本;不再單純強調事后控制,而且要求實現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三步有效結合;不僅強調節流,而且要求開源,全面整合企業供應鏈,從戰略和全局方面控制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要實時、準確、有效實現這一過程的控制,單靠單純財務管理軟件是不能實現的,ERP系統不僅涵蓋了財務管理功能,還包括項目管理系統、供應鏈系統、生產制造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使成本控制也由過去的事后控制變為事前的與預測、決策、計劃,事中的核算監控和事后的分析和考核。

2 基于ERP成本控制的理論

企業資源計劃(ERP)是當今國際上一種先進的企業管理軟件,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咨詢公司Gartner Group首先提出的。其內涵是以企業長期發展戰略需要為出發點,以價值增值流程的再設計為中心,強調打破傳統職能部門界限,提倡組織改進、員工授權、顧客導向及正確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合理業務流程,以達到企業動態適應競爭加劇和環境變化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尤其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ERP在成本控制中更凸顯出它的重要作用,學者們也在發展成本控制理論的同時,越來越關注計算機技術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一些規模性企業逐步采用ERP進行成本控制也證明是可行的。

3 基于ERP成本控制的優勢

ERP完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在系統內高度集成供應商、企業和客戶整個供應鏈信息,積極協調各類資源,大大增強了企業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快速變化的能力。因此,ERP相對于傳統管理存在很多優勢。

3.1 資源實現整合 ERP系統正是整合了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通過網絡將供應商、營銷網絡等供應鏈中的各方連接在一個信息系統中,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通過供應鏈各企業的協作,大大提高了成本降低的空間。此外,由于ERP整合了供應鏈上各企業的信息,可以對市場需求的變化作出及時的反應,將市場信息及時傳遞給協作企業。

3.2 信息集成共享 在ERP系統中,系統可以迅速的集成各種信息,使得成本控制和預測更為精確,也使得各種成本信息的傳遞更為及時,可以有效保證企業產品的及時生產,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創造競爭優勢。

3.3 有效控制物料 企業的ERP系統,將供應鏈和企業的一切資源納入計劃控制范疇,涵蓋企業運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對整個企業的資源進行優化和配置。在產品設計階段,企業運用ERP成本模擬功能,模擬設計方案的成果,根據綜合成本最低原則,選擇產品設計方案,在采購和庫存方面,ERP系統中設有科學的供應商管理模塊、物料采購模塊,設立標準的物料清單和唯一的物料編碼,可以有效及時地根據庫存變化和生產需及時確定采購計劃,避免了物料采購過多造成積壓、采購不及時影響生產等問題。同時結合系統內的供應商管理模塊,選擇優秀供應商,極大地降低了采購成本,減少了庫存資金的占用。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企業按照標準成本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各工藝作業是否存在消耗浪費,針對不合理的生產作業,管理人員迅速采取改進措施;產品生產下線后,財務人員核算出實際成本,通過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比較,管理人員對成本差異進行分析和考核,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生產打好基礎。在ERP系統中還制定產品標準作業成本,企業對生產物料、工藝作業制定標準成本,系統可以自動匯總歸集出產品標準成本。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采購和庫存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和工資系統等生成數據或手工錄入收據,系統按照已經設定的計算程序,自動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生成各類分析報表。ERP系統通過與實際作業成本進行比較,追溯源頭,分析差異原因,使成本控制更精細化、更深入化,為企業優化內部管理、提升競爭優勢提供有力保證。

3.4 成本核算嚴密 ERP系統中對于成本核算,是以BOM和編碼及工令號信息為歸集標準,以實際發生數量為計算結果,使用多少,領用多少,為哪個訂單領用,為哪個訂單周轉,為哪個訂單存貨,從訂單一開工就開始立項歸集,真正做到了誰使用,誰分攤。

3.5 成本體系完善 ERP系統并非單純的成本計算方法,它是把成本的計劃、控制、計算和分析結合起來的一種會計信息和成本控制系統。采用ERP標準成本體系,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出產品的標準成本、實際成本,并將差異自動結轉出來,可以幫助財務主管優化成本控制流程,減少大量繁瑣的日常核算和核對工作。

3.6 適應審計需要 ERP系統軟件具有充分的保留和提供審計線索的功能。在ERP財務管理軟件中,初始錄入憑證時有一條記錄記載,在改動、刪除時,并不是在原記錄上變動,而是另有記錄反映。這樣在查詢時,同一筆業務有哪些改動,什么時間改動,誰操作的,在哪項功能中變動的,均可查出。每一筆處理都留有痕跡,這就為審計工作提供了線索和方便。

以上可以看出ERP是比較先進的管理系統,在成本控制中占有很大優勢。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競爭的日趨激烈,很多企業已不滿足于單一的管理系統,在運用ERP系統系統的同時還融入其他管理技術。如產品數據管理(PDM)技術。

4 PDM的成本控制系統

產品數據管理(PDM)是以軟件為基礎的一種新的管理技術,它面向制造企業,是一門用來管理所有與產品相關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檔、CAD文件、結構、權限信息等)和所有與產品相關過程(包括過程定義和管理)的技術。

主要表現在:①通過PDM管理產品結構數據并自動生成所需的BOM清單,并為ERP等管理系統準備好前端的基礎數據。②由PDM系統將零部件、BOM及工藝路線等數據傳遞給ERP,從而減少人工的重復錄入及轉換工作。③由PDM系統自動根據產品的零部件及BOM信息,結合從ERP系統中獲得最新的價格信息來進行產品成本的計算和匯總統計。

5 基于PDM/ERP集成平臺的成本控制的完善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和完善都需要一個過程,PDM/ERP技術系統也不例外。為了充分發揮PDM/ERP,實施PDM技術環境下ERP成本控制的長處和優勢,規避帶來的不利影響,企業在實施和應用PDM/ERP成本控制過程中,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和深化。

5.1 加強PDM與ERP系統的緊密集成 這兩個系統一般都不是同一軟件開發商開發,為此在實施時應該充分考慮相互的集成問題,一定要梳理基礎數據,制定各自的編碼規則,注意不同的規范流程,在技術層面上則要解決PDM與ERP系統的接口形式,明確兩個系統集成時開發商各自要解決的問題,這兩個系統只有緊密集成,才能實現優化產品數據,規范工作流程,避免信息失真,確保信息流通暢,最充分地發揮企業資源效應。

5.2 推廣ERP與PDM知識的普及 企業中運用ERP與PDM系統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系統的應用離不開各級人員的參與,各級人員只有通過完備的培訓,才能掌握ERP與PDM技術,了解到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個人的素質。同時ERP與PDM也是一個不斷升級的系統技術,各級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分析與思考才能跟得上系統的更新。

5.3 有效與供應商的溝通 ERP系統的運作效果離不開供應商的配合。因此,除了對企業內部員工的培訓,和供應商的溝通也是完善整體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地和供應商進行平等溝通,不僅讓他們認識到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成為整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借助信息化。同時,在與供應商溝通的同時,他們會傳遞有效的經驗,提供正確、可靠的、必要、完整的原始數據信息,有利于企業正確的進行成本核算。

5.4 加強操作人員的能力 ERP系統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了眾多優秀企業的管理思想及企業自身的特點,其本身就是一個規范化系統。在運用ERP系統過程中,需要對各種業務操作人員加強培訓,確保錄入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通過系統培訓,全面提升與ERP相關人員的素質素養和技能水平,規范ERP操作人員的行為,為ERP項目的深入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5.5 數據系統及時維護更新 企業最大的不變就是變,企業市場在隨客戶的需要不斷變化,在考慮銷售的預測和計劃也要及時維護更新ERP系統的原有數據,如采購提前期,材料的價格,只有把數據的質量、信息化的質量放在比較高的高度時,信息系統的應用才會達到一定深度。只有及時錄更新了相關的數據之后,才會給相關的分析帶來準確的結果,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5.6 原始數據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拓展應用 ERP系統實施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錄入系統的單據,如送貨單、對帳單有一定格式要求,這是一個關鍵核心崗位,要求錄入員一定仔細、準確、及時地把數據錄入系統,不能出現差錯,為保證財務原始數據的正確性,企業需要不斷加強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對原始數據的重視程度,重點規范數據錄入工作,避免數據在錄入階段出現偏差。為了保證原始數據的正確性,錄入數據應用條碼和二維碼掃描。條碼技術的應用真正解決了數據錄入和數據采集的“瓶頸”問題,實現了ERP系統的單據自動生成,不僅杜絕了傳統“填寫紙張單據-按單人工錄入ERP系統-生成ERP單據”的低效模式,同時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

協同PDM技術的ERP信息系統管理,僅僅是管理者需要借助的一個工具,而無法代替管理本身。但作為ERP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可借ERP先進的企業資源管理的模式,有效的綜合的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出ERP的作用,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占據一席之地,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能.基于ERP的企業成本控制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2.

[2]韓超.基于ERP的成本控制研究——以SY集團為例[D].沈陽大學碩士論文,2011.

[3]高艷.PDM在產品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

第12篇

二維碼,又稱二維條形碼,它采用一定的計算機算法,將信息轉換成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并以黑白相間的小方格的形式記錄數據信息。在信息的讀取過程中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實現自動讀取。二維碼信息存儲容量大、編碼范圍廣,可實現中文、英文、符號的混合存儲,同時還具有采集速度快、糾錯能力強等優點。

1 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情況

1.1 二維碼技術研究情況

國外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目前二維碼技術在英美等發達國家中應用已很廣泛,涉及到電子商務、電子名片、信息識別、電子票務、娛樂應用等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國對二維條碼技術的研究開始于1993年。正式應用始于2006年9月,中國移動推出的手機二維碼業務,其主要用于手機上網,銷售對象是廣告商、SP服務商等企業客戶,業務范圍相對狹窄。近年來,隨著國內網絡建設的完善以及智能設備的普及,二維碼應用呈現出井噴的狀態。

1.2 國內企業二維碼技術應用情況

2011年初,騰訊公司推出了手機聊天軟件微信,同年年底,微信引入了二維碼身份識別這一新功能,通過掃描對方的二維碼信息,可快速添加好友,免除了以往查找好友時,需要輸入昵稱或賬號等步驟,改善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同時也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2013年,淘寶公司推出了支付寶錢包,同年年底,推出條碼支付,用戶可選擇采用一維碼或者二維碼支付,后續版本中,支付寶錢包中修訂為同時顯示一維碼與二維碼。目前,支付寶錢包的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1.9億,日常移動支付日交易筆數超過4500萬筆,2014年12月12日,支付寶錢包推出針對線下掃描支付的大規模5折推廣活動,受到優惠活動的刺激和新鮮支付方式的吸引,各大超市、便利店在活動當天天迎來了大量支付寶錢包用戶,二維碼的使用者也由“80后”、“90后”擴展到了“50后”和“60”后,二維碼技術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

1.3 國內高校圖書館二維碼技術應用情況

據統計,截止2014年1月全國115所211高校中有77所使用了二維碼技術應用到圖書館服務推廣活動中,推廣比例占到了67%。應用方面主要集中在書目檢索系統、移動圖書館、微博、微信四個方面,例如中央財經大學圖書館在書目信息中加入了二維碼,讀者在使用過程中只需要用手機掃描頁面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將所檢索到的書刊的出版及館藏等信息存儲到隨身攜帶的手機中。北京大學圖書館在門戶網中放置了包含了其圖書館標識的二維碼,用戶只要通過手機、ipad等設備掃描即可直接登錄北京大學移動圖書館,進行信息查找、獲取、瀏覽等相應操作。蘭州大學圖書館推出了“蘭州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并提供二維碼供讀者掃描,關注后可以使用“館藏續借”、“館藏查詢”、“座位預約”、“雜志精選”、“新書推薦”、“資訊速遞”等功能。南京大學圖書館在其門戶網站的左側提供了4個二維碼,分別對應“南京大學圖書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CASHL文獻傳遞服務”以及“移動圖書館”,掃描后即可進入相應系統,同時讀者可通過關閉按鈕選擇是否在首頁上顯示二維碼。另外也有部分高校通過二維碼推廣主頁、館內動態等信息。由此可見,二維碼技術已經被圖書館界所接受,并涉及到了圖書館內多方面的業務。

高校圖書館面對的服務群體主要為本校師生,年齡集中在20歲至30歲,知識文化層次較高,對新生事物接受程度與認可度高,圖書館可以針對其特點在結合傳統圖書館推廣范式的基礎上進行新方式的推廣應用,以更好的貼切目標群體的應用需求,達到更好的推廣效果。

據新華網報道,截止2014年12月,國內智能機普及率突破七成,奠定了圖書館利用二維碼技術開展推廣活動的硬件基礎,同時網絡資費也逐年下調,2006年10M流量需10元,2014年,10元可獲取100M流量包,已達到大眾日常生活可承受的范圍。在此環境下,圖書館可以利用新生的二維碼技術進行移動圖書館推廣宣傳活動。

目前移動圖書館建設思想已經被大部分高校接受,據中國社會科學網報道,截止2013年5月,全國34所“985”院校中有30所圖書館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服務,占總數的88.24%;33家省級圖書館(不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圖書館)有20所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服務,占總數的60.6%。移動圖書館通過智能設備為讀者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但是對于移動圖書館的推廣各高校方式并不一致。筆者通過網絡調查了部分高校的移動圖書館推廣情況,有些高校在圖書館門戶上給出了移動圖書館二維碼供讀者登陸,有些高校則是在圖書館新聞動態中做了通告,還有部分高校在本校論壇、微博中做了相應通知。移動圖書館作為實體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延升拓展,功能上除了可以實現圖書續借、圖書預約、館藏查詢、借閱查詢等基本模塊的處理,還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資料查找,論文瀏覽,電子書,電子刊的瀏覽,撰寫論文,參考咨詢等擴展模塊的處理,基于此,移動圖書館應該成為圖書館服務推廣的重中之重。受硬件限制,移動設備訪問互聯網應用時存在符號字母輸入繁瑣的現象,二維碼的出現恰好改進了這一點,移動設備只需要掃描特定的二維碼就可以訪問制作者指定的互聯網地址,極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圖書館需要做的是將二維碼推送至讀者,并引導讀者進行掃描。筆者認為利用二維碼圖書館可以在線上線下同時推廣宣傳移動圖書館服務。

2 線上推廣移動圖書館二維碼

2.1 利用門戶網站推廣

可以在校園門戶網站首頁與圖書館門戶網站首頁等師生訪問較大的網站首頁直接掛載二維碼供讀者掃描登陸,圖書館讀者數量眾多,個人耐性不一,這種方式比較直接,免去讀者需要去查找翻看圖書館新聞,登陸論壇,訪問微博等才能找到移動圖書館入口的弊端,只要打開門戶首頁即可登陸。

2.2 利用微博,微信網絡社交平臺

微博,微信服務是近年出現的依托網絡社交關系進行信息交流溝通的新媒體平臺,微博側重于簡短文字信息與圖片分享,通過帳號關注,信息推送等機制能實現信息快速共享。微信服務側重于實時性,互動性,通過朋友圈分享,微信平臺推送等方式傳播信息。一條微博或者微信信息經過轉發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千余人瀏覽,信息傳播速度遠高于傳統媒體渠道。圖書館可將移動圖書館對應的二維碼發送至校內宣傳部門,院系,學工系統,學生社團等部門的微博,微信,通過關注,轉發,朋友圈共享等方式將移動圖書館二維碼推送至廣大讀者,實現移動圖書館快速登錄。

3 線下推廣移動圖書館二維碼

3.1 被動式固定區域推廣

二維碼的組織特性賦予了其良好的附著性,二維碼可以印制在各類材料表面,如橫幅、塑料甚至于陶瓷。2013年十一期間,沈陽市區一棟建筑樓體上,高掛一幅巨型二維碼,掃描之后,進入一本手機雜志,僅十一長假期間就有近萬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利用較低的推廣成本下取得了較好的推廣效果。

圖書館可以將移動圖書館二維碼制作成個性化標志物,大幅海報,易拉寶,橫幅等實體擺放于教學樓,食堂,學生宿舍入口,圖書館各樓層,教學樓入口等位置,利用個性化于互動性吸引有興趣的讀者在經過時使用手機掃描并使用移動圖書館服務。

3.2 主動式二維碼推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卡通动漫中文字幕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 | 热99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亚洲日本成本线在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