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腔鏡手術術后護理

腔鏡手術術后護理

時間:2023-08-07 17:31: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腔鏡手術術后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腔鏡手術術后護理

第1篇

【關鍵詞】 護理干預; 腹腔鏡手術; 腹脹; 肩背部疼痛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8-0074-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41

隨著醫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和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其切口小、出血少、干擾輕等優點而大大減少患者痛苦,可促進其術后恢復,并已經逐漸代替部分剖腹手術,更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2]。但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易出現腹脹、肩背部疼痛等并發癥,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需對其實施護理干預,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本研究將重點探索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腹脹和肩背部疼痛的影響,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婦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臨床行腹腔鏡手術的110例患者選為受試對象,均于全身麻醉后行腹腔鏡手術,且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內科疾病者;伴有心肺疾病、腦血管疾病或頸肩部疾病者等。采用雙盲法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5例。本研究內容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取得受試者簽署的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年齡最大57歲,最小21歲,平均(38.55±3.23)歲,包括子宮肌瘤24例,卵巢囊腫16例,不孕癥10例和異位妊娠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大58歲,最小23歲,平均(39.43±3.55)歲,包括子宮肌瘤26例,卵巢囊腫12例,不孕癥11例和異位妊娠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感染、止血、補液等對癥處理和術后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予護理干預,(1)飲食指導。術前囑患者進食易消化食物,且晚餐進食減半,于術后適量飲用湯類以增加腸道蠕動,促進腸道內殘留氣體的排出而減少腹脹發生。囑患者禁食豆類、奶類等產氣食物及油膩、難消化肉類、甜點類等以防加重腹脹。(2)護理。保持患者頭低腳高位,抬高其下腹部和下肢,捂住其腹部切口進行左右翻身各5次,有利于患者腹部殘留氣體的吸收,有效緩解腹脹。(3)早期鍛煉。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麻醉醒后即可進行早期鍛煉,對其進行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10 min/次,3次/d,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環,囑患者深、慢呼吸,少說話并進行適量肢體活動。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其術后24 h時肩背部疼痛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腹脹和肩背部疼痛情況,并作統計學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腹脹和肩背部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肩背部疼痛發生率較對照組均明顯減少,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及肩背部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及肩背部VAS評分,均較對照組明顯少,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腹脹是腹腔鏡手術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原因可能有患者因手術產生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及外界環境刺激導致患者腸道發生生理性變化,影響排氣功能;手術刺激或因手術產生的疼痛及腸系膜損傷等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而手術物使用可不同程度引起腸道麻痹,使腸蠕動減緩;手術前后的禁食也會導致體內因電解質紊亂而減弱腸蠕動[4-6]。

腹腔鏡手術采用CO2形成人工氣腹以利于擴大手術視野,但使得氣體滯留于腹部而引起不同程度腹脹,影響患者術后舒適度且給其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7]。因此,如何避免術后腹脹發生,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和生活質量是臨床護理的重點。本研究通過臨床觀察得出,觀察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

肩背部疼痛是腹腔鏡手術患者另一常見并發癥,其發生率為60%~80%,有時疼痛非常明顯,在一定程度上會超過傷口的疼痛而成為患者主要不適癥狀[8]。腹腔鏡手術因建立氣腹而導致大量CO2氣體進入腹腔使得腹腔內壓力增高,膈肌上抬,同時CO2氣體對膈肌和腹膜均造成反復壓迫和牽張,持續刺激會導致反射性的肩背部疼痛[9-10]。本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術后肩背部疼痛發生率(30.91%)較對照組(65.45%)明顯低,術后肩背部VAS評分明顯少(P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可降低患者術后腹脹和肩背疼痛發生率,減輕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并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極具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康曉芳.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腹脹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6):85-87,91.

[2]張春枝.主動深呼吸緩解婦科腹腔鏡術后季肋部疼痛、肩背酸痛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11):2952-2953.

[3]薛淵,王聰穎.早期護理干預作用于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對照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12):2265-2266.

[4]彭秋琴,許春霞,何美清.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腹脹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9(35):119-120.

[5]黃繼青,趙玉華.循證護理在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0-12.

[6]張孟.護理干預在婦科腹腔鏡術后并發癥中效果與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2):99-100.

[7]黃娟.護理干預對降低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腹脹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2):241-242.

[8]周麗燕.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腹脹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5):110-111.

[9]魏紅梅,施如霞.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配合及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34(29):143-145.

第2篇

關鍵詞:腔鏡;個性化;手術室護理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女性多發疾病,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會給頸部留有瘢痕,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2000年Ohgami等[1]首先報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獲得很好的美容效果和臨床效果。除手術相關因素外,手術室護理對于腔鏡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的成功率、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恢復情況等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個性化手g室護理十分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2016年2月~12月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外一科二組行腔鏡甲狀腺結節切除術的100例患者,采用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11例,女39例,年齡27~68歲,平均年齡(48.1±19.6)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5±2.4)年;對照組中男13例,女37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2.4±12.7)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9±2.5)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家族史等一般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分別按術前、術中、術后給予針對腔鏡甲狀腺結節切除術的個性化手術室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探訪前認真閱覽患者病例對其基本情況詳細了解,以便于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運用通俗易懂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室情況,手術流程及術中護理出現的護理問題,耐心并詳細解答患者及家屬關于手術室護理方面的疑問;讓患者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緩解緊張情緒。②術前準備:術前準備好腔鏡手術所需要用到的配套光源等相關儀器、設備、器械,并進行消毒處理。③護理:患者送入手術室后,核對患者基本信息,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及時匯報做出對應處理。擺放時先將床降至最低,將患者頸部墊高,充分暴露術區,用固定帶固定住患者[2]。

1.2.2術中護理 仔細清點手術所需物品等,全程跟進手術,配合主刀醫師操作。巡回護士注意調整患者,避免造成局部過度受壓,對局部組織、神經等造成損傷等。手術完成后,清點手術器械及敷料等,檢查患者術區止血包扎無誤后送回病房。

1.2.3術后護理 ①心理護理:當手術結束后及時向患者家屬告知以緩解其緊張情緒;待患者清醒后給予患者鼓勵并告知手術順利;②飲食護理:以易消化食物為主合理飲食;③其他護理:讓患者早期下床走動促進消化及各項機能的恢復;嚴密監測血壓、血糖及心率等各項體征,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管醫師。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并發癥類型。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研究組總體滿意度94.00%,其中非常滿意達到74.00%,沒有不滿意的情況,對照組中滿意度明顯低于研究組(P

3 討論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以女性多發的疾病,傳統開放式手術會在頸部留有瘢痕,給患者心理造成比較大的壓力[3]。而經乳暈入徑的腔鏡甲狀腺結節切除手術不僅可同時處理雙側甲狀腺病灶,而且胸部留有瘢痕較小,衣物可遮擋,頸部無切口,具有較好的美容效果。此手術操作簡便,是目前甲狀腺手術的主要方式。由于手術本身會給患者心理造成壓力,會導致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因此,應該術前術后及時予以患者心理疏通與指導,多溝通交流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以積極正確的心態面對手術。故有效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則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減少并發癥、促進術后恢復[4-5]。

綜上所述,對接受腔鏡甲狀腺結節切除術的患者實施個性化手術室護理,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事件的發生[6],能顯著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并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Ohgami M,Ishii S,Arisawa Y,et al.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reast approach for better cosmesis[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0,10(1):1-4.

[2]江道振,仇明,張軍初,等.經胸前徑路內鏡甲狀腺切除術與常規入路的比較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19(8):486-487.

[3]謝造賢,林進維.35 例甲狀腺良性腫瘤復發再手術的體會[J].海南醫學,2013,24(17):2573-2574.

[4]羅軒明,曹新嶺,蘭志恒,等.胸乳入路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11):985-987.

第3篇

【關鍵詞】腔鏡;甲狀腺手術;護理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8-2790-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隨著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Huscher等[1]1997年首次報道腔鏡甲狀腺切除術(ET)以來,ET得到了迅速發展,此種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手術切口小等特點,在頸部不會留下任何疤痕。現將甲狀腺疾病患者60例通過ET與傳統甲狀腺手術(OT)的比較及術后護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60例,均為女性,腔鏡組30例,傳統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病例的選擇標準為甲狀腺結節直徑≤4 cm,術前細胞學檢查為良性結節。病例排除標準:(1)既往有頸部手術史或放療史。(2)有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

1.2 方法:腔鏡組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下進行,采用乳暈、胸骨前徑路[2,3]。切開頸前肌群,顯露甲狀腺,超聲刀行甲狀腺次全切除或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標本從前胸中央切口取出,徹底止血,放置引流管后縫合切口。傳統甲狀腺切除術組在全身麻醉下,采用頸前開放橫切口。分析兩組在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恢復活動時間、住院費用及切口美容滿意度等方面的差異。采用t檢驗、χ2檢驗等方法進行分析,P

2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無并發癥發生。術后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在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方面上的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腔鏡組較傳統組切口小且隱蔽,切口美容滿意度高,但住院費用高,見表1,表2。

3 護理

3.1 術后護理

3.1.1 一般護理:按全麻術后護理常規,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清醒后改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給于持續低流量吸氧。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和性質,防止皮下積液和皮下氣腫的發生。術后疼痛、惡心、嘔吐嚴重者可根據醫囑進行對癥處理。

3.1.2 飲食護理:術后6 h若無惡心嘔吐,可進溫冷流質,以少量慢咽,觀察有無嗆咳,術后1~2 d,可進半流質飲食,若無不適可進普食。

3.2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3.2.1 呼吸困難和窒息:呼吸困難多在術后48 h內發生,護理時應嚴密觀察,如出現氣促、皮下淤血、頸部迅速腫脹、引流液增多,要考慮內出血,立即告知醫生,協助搶救。如痰液黏稠,須鼓勵患者咳嗽,常規行超聲霧化吸入,稀釋痰液。床旁備氣管切開包、氧氣等搶救物品。

3.2.2 手術不良反應:術后觀察患者是否有嗆咳或聲音嘶啞,如有常提示喉上或喉返神經損傷,應做好患者心理護理,消除緊張情緒。告知患者聲音嘶啞是因為水腫壓迫神經引起,1周左右可恢復[4]。喉上神經損傷時,應指導患者飲食,協助患者進食以半固體食物為宜,避免嗆咳,常1~2個月癥狀消失。甲亢患者因術前準備不充分、手術應激等易引起甲狀腺危象,表現為術后12~36 h內高熱,體溫達40~42 ℃,脈搏快弱>140次/分,大汗、煩躁不安,嘔吐、腹瀉、瞻望或昏迷,護理過程中應嚴密觀察,及時匯報醫生,遵醫囑給于鎮靜、吸氧、降溫、口服碘劑等治療措施。

3.3.3 皮下氣腫:因術中采用CO2建立手術空間,如氣體注入壓力不當可造成皮下氣腫或縱隔氣胸,進而影響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5]。護理時要觀察局部皮膚有無捻發音,有無影響呼吸。一般不需特殊處理,24 h內可自行吸收,需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嚴重者術后持續低流量吸氧,囑患者過度換氣可緩解。

3.3.4 皮膚出現黃色淤斑:可能為術中建立操作空間時,游離皮下組織所致的淤血吸收引起[6]。一般術后3~5天自行吸收消退。

4 護理體會

微創外科是當前外科手術的發展趨勢,它獨具的微創性,美觀性,深受患者的歡迎。本文表明,ET和OT兩種手術方式的手術效果沒有差異,ET主要優勢體現在其獨具的美觀性,但所需支付的住院費用高,臨床上可根據患者需求,酌情施行ET。作為護理工作者,我們必須掌握ET手術治療的原理,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護理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Huscher CS,Chiodini S,Napolitano C,et al Endoscopic right thyroi-dlobectomy[J].Surg Endosc,1997,11(8):877.

[2] Ng WT.Scarless endoscopic thyriodectomy meast approach for better cosmesis [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0,10(5):339.

[3] Ikeda Y,Takami H,Sasaki Y,et al.Endoscopic neck surgery by the

axillary approach[J].J AmColl Surg,2000,191(3):336.

[4] 顧 沛,外科護理學[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8.

[5] 王存川.實用腹腔鏡外科手術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304.

第4篇

【關鍵詞】 脾切除術;腹腔鏡術;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Metho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data of 68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operation treatment. Results: 68 cases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were successful, and all patients were without bleeding,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nursing science, system is a guarante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operation smoothly and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 】 splenectomy; Laparoscopy;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59-01

腹腔鏡脾切除術( 1 a p a r o s e o p i c s p l e n e c t o m y , L S ) 在臨床應用中充分體現腹腔鏡技術創傷小,患者痛苦少,恢復快,美容效果好等優點[1]。2012年1月-2013年6月間我院共施行各種徑路腹腔鏡脾切除術68例,均取得了滿意效果。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共68例,男44例,女24 例;年齡16~73歲,平均35.3±4.8歲;病史1個月~15年,平均7年。其中門靜脈高壓癥患者30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7例、外傷性脾破裂11例。在氣管插管復合麻醉下,行LS手術。LS采用四孔法,即患者取仰臥位,于臍部右側、劍突下、左鎖骨中線與臍平面交叉點處、左腋前線與臍平面交叉點處分別切口置孔。建立良好氣腹后,手術依次顯露并切斷相關韌帶,游離處理脾蒂,切出脾臟,以標本袋裝脾,脾破碎之后從主操作孔取出,必要時于脾窩處置引流管1 根。

2 結 果

本組68例成功完成LS。手術時間120~280min,平均175min。術中失血50~650ml,平均125ml。粉碎脾臟重120~1540g,平均665g。術后血小板數平均上升至200×109/L[(103~650)×109/L]。術后48~72h拔除腹腔引流管。術后6例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和腹水量增多。術后住院4~12d,平均7.5d。所有患者均未發生出血、感染等并發癥。見表1.

表1 68例患者治療結果。

3 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 由于腹腔鏡脾切除術是一項新興技術,患者往往對手術方法、 治療 效果心存疑慮。因此術前責任護士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向患者講解手術的過程、方法、安全性及先進性, 并介紹與手術成功的患者進行交流,消除患者的疑慮,減輕其恐懼心理。

3.1.2營養支持 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低蛋白血癥是圍手術期預后不良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報道[2],低蛋白癥患者的感染明顯增加。圍手術期營養支持目標是最大限度地補充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等,以維持機體蛋白質、免疫功能和組織修復的需要。我們針對患者的條件采用中長鏈脂肪乳劑、多種氨基酸、白蛋白等輸注補充營養。

3.2 術后護理

3.2.1 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 手術結束后迅速去除患者左腰部所墊軟枕, 穿好衣褲, 蓋好被子以保暖。注意觀察生命體征、 切流等情況, 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待患者清醒后, 巡回護士陪同麻醉醫師護送患者回病房, 并和病房護士做好床頭交接工作。

3.2.2 疼痛的護理 當患者出現疼痛時,通過的改變,交流溝通轉移注意力,按摩等方法。患者均可減輕疼痛或疼痛消失。

3.2.3 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 按常規腹腔鏡手術通常不留置引流管,但為充分引流,防止腹腔積液等并發癥的發生。每日記錄引流量、顏色、性質。每天交班,隨時觀察并妥善固定。每日定時擠壓引流管,防止打折和血塊堵塞管腔,保持引流通暢。當引流液

3.2.4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LS術后的并發癥主要有出血、感染、胰漏、皮下氣腫、脾靜脈血栓形成、胸腔積液等。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脾蒂、胃短血管等血管結扎脫落或創面滲血。因此,術后24 h內特別注意觀察腹腔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并注意防止引流管堵塞或壓迫導致引流液不多的假象。如發現引流液增多,色鮮紅,并伴有面色蒼白、心率增快、脈壓差縮小、中心靜脈壓下降等表現,應立即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4]。脾臟切除后引流不通暢,特別是在胰漏或者胃漏的情況下,容易發生脾窩的積液和感染;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鼓勵病人咳嗽排痰,深呼吸,予以霧化吸入,保持切口敷料干凈。LS術中可能損傷胰腺尾部而導致胰漏。因此護理應注意觀察引流管情況,如果術后引流液不減少,要考慮胰漏可能,可通過檢測引流液淀粉酶予以明確。腹腔鏡手術若操作不當或術中氣腹壓力過高,CO2可經戳口進入皮下形成皮下氣腫,多發生于胸腹部、陰囊甚至肩部頸部等處。脾切除術后脾靜脈血栓發生率較高,其主要表現為發熱,部分病人甚至出現腹痛腹脹等。術后護理中注意觀察發熱、腹痛、腹脹等癥狀的發生和變化,監測血小板計數,如血小板計數大于300×109/L,同時應行超聲檢查了解有無脾靜脈血栓[5]。膈下手術常可導致反應性胸膜炎,術后應注意了解體溫變化,有無咳嗽、咳痰,特別是干咳。可予以超聲定位后穿刺抽液。

3.3 健康指導 患者出院后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易消化、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飲食。并鼓勵患者在身體能接受的情況下多進行適當活動,增強抵抗力。要求患者按時服用出院帶藥,包括得每通等胰酶替代藥物,不許私自停藥和減量。同時要求患者按時復診,有條件的應定期監測血糖變化。建議患者避免感冒,防止傷口感染,1個月后再進行淋浴。同時根據情況復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了解疾病進展情況。按醫生要求進行計劃好的化療方案。和患者家屬進行交流溝通,取得家屬配合,建立支持系統,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 討論

腹腔鏡下脾切除術的手術配合是否熟練是順利完成手術的關鍵。巡回護士要熟悉各儀器的性能、正確的連接方式以及各種簡單故障的排除方法,術中還需及時提供手術所需的一次性耗材、輔料等。器械護士應熟悉手術步驟,熟悉各階段所需使用的器械,積極主動地傳遞所需物品,注意無菌,避免污染器械。腔鏡器械較多,需準備專門臺面,有序擺放,避免損傷。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中轉開腹時,需和巡回護士迅速清點腔鏡所用物品,同時清點好開腹器械及新增敷料等,做到動作迅速,忙而不亂。同時,腔鏡手術能夠順利進行依賴于腔鏡器械的正常工作。在腔鏡器械的使用、清洗、保存過程中,各種操作是否規范,對于延長腔鏡的壽命至關重要。由于腹腔鏡手術例數的不斷增多,我院目前已建立腔鏡專科護士制度啊 ,腔鏡的清洗、保養有專門的流程,器械由專人保管、專柜保存 ,每次使用都需記錄在案,這有利于保證器械的良好性能。另外由于參加手術的護理人員相對固定,有利于快速掌握各個手術醫生習慣和特點,使術中配合更加默契,從而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也讓外科醫生對手術室工作滿意度有大幅提高。術前訪視可緩解患者的術前恐懼心理。

總之,完善的術前準備,流暢的術中手術配合、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是保證腹腔鏡脾臟切除術手術順利進行及患者康復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呂國悅腹腔鏡脾切除術在門靜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中的臨床應用體會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0,(12)

[2]麻朋艷 門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行腹腔鏡脾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0,(3)

[3]孫明生 王平 腹腔鏡脾切除術治療外傷性脾破裂的體會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0,(4)

第5篇

【關鍵詞】 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 術后不良現象;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30-0077-02

doi:10.14033/ki.cfmr.2015.30.038

長期缺碘會導致甲狀腺腺瘤樣改變或者遺傳因素也會造成甲狀腺腫。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甲狀腺良性病變,發病率較高,居甲狀腺疾病之首,且多發于女性[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治療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主要有甲狀腺全切除術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有研究發現,甲狀腺全切除術可以有效地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并防止復發和癌變,逐漸成為臨床上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首選療法。但是全切術適用于甲狀腺癌及惡性淋巴瘤[2]。大部分切除適用于壓迫氣管、食管的單純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伴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癥或有疑惡性變者,但其容易對患者生理功能造成影響,且治療后容易留疤,影響美觀。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更為美觀,手術出血量少,損傷小,術后不良現象少[3]。但由于甲狀腺本身的解剖特點,選擇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后也可產生多種術后不良現象,不僅增加了患者額外的痛苦,延緩康復進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4],因此圍手術期需要加強護理,基于此,本研究觀察了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的護理方法和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患者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齡20~45歲,平均(34.64±9.43)歲;體重49~72 kg,平均(58.74±8.21)kg;病程2~8年,平均(5.24±1.35)年;手術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18例、甲狀腺腺瘤46例、甲狀腺囊腫20例、甲狀腺結節性腫10例、甲狀腺癌6例。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綜合護理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組 常規護理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常規護理,術前完善各項檢查,術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尤其是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觀察切口滲血情況,及時更換污染的敷料。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受壓或扭曲。

1.2.2 綜合護理組 綜合護理組患者圍手術期實施綜合護理。(1)術前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配合要求、注意事項,使患者心中有數,更好地配合手術。術前應指導患者測定血鈣、尿鈣、血中堿性磷酸酶含量[2]。(2)術后加強觀察,及時發現術后出血、喉返神經損傷、手足抽搐、甲狀腺危象等術后不良現象。嘔吐是最常見的術后不良現象,主要是由于的作用。患者嘔吐時,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側臥,清理口腔和排痰處理,必要時可給予患者止吐藥,氣道堵塞患者可作氣管插管[5]。術后傷口出血時,當即迅速敞開傷口,清除血塊,解除壓迫后送入手術室重新止血,24 h內冷敷頸部切口,手術后患者取半臥位。喉上神經損傷的患者發音低鈍,進食嗆咳。應控制患者的飲食,給予軟食以免誤吸,給予藥物治療。低鈣血癥是手術后嚴重的術后不良現象,患者手足抽搐麻木癥狀明顯,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鈣片或維生素D3[6]。術后要加強對患者的排痰護理,防止因排痰不暢導致的窒息和呼吸困難。對氣道分泌物較多的患者(特別是對伴有咳嗽、咳痰癥狀的患者)而言,要及時通過藥物護理或者吸痰器的幫助來實現有效排痰。臨床上常通過超聲霧化吸入或者口服藥物來緩解患者的咳嗽癥狀,通過生理鹽水氣道濕化來進行排痰;對無法進行自主排痰的患者可借助吸痰儀器來進行輔助排痰。(3)術后不良現象護理。第一,出血。手術過程沒有徹底止血或者術后頸部頻繁活動會導致出血,因此如果在巡回檢查過程發現患者出現頸部變粗、胸壁局部飽滿的,且有頸部壓迫感和呼吸困難現象,高度懷疑為出血,應立刻匯報醫生,并給予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處理措施;第二,副損傷。主要是甲狀旁腺損傷、喉上神經損傷、喉返神經損傷等,如果患者術后出現失音和沙啞現象,可能是喉返神經損傷,出現誤吞可能是喉上神經損傷,在損傷癥狀出現后,應給予霧化吸入或者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肌肉注射;出現手足抽搐可能是甲狀旁腺損傷,需要禁止高磷食物攝入,并給予靜注氯化鈣或者葡萄糖酸鈣;第三,出現積液和瘀斑。需要明確術中解剖層次,并注重操作的規范性。術后對胸前進行施壓,確保負壓引流通暢。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和復發率對比

兩組患者手術耗時、手術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住院時長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遺癥比較

綜合護理組手術后遺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綜合護理組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術是臨床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案,傳統的手術一般采用放射性切口或是進行區段切除術進行治療,一般治療效果較好,但極易留下瘢痕,影響美觀[7]。有研究表明,乳暈區皮膚薄而富有彈性,血流豐富,切口愈合較快,且乳暈一般存在結節狀乳暈皮脂腺和色素沉著,可以使手術瘢痕不易顯現,因此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8]。圍手術期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水平和手術治療的效果,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對圍手術期各項護理工作盡心盡職[9-10]。

在本研究中,常規護理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綜合護理組的患者在手術前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其不良情緒進行緩解,使其端正心態,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并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在手術后對其加強臨床指導和生活指導,以減輕其術后不良反應。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最大程度為患者提供舒心滿意的服務[11]。經過護理,綜合護理組患者術后不良現象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護理滿意程度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

綜上所述,在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中,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減少手術后遺癥,增進護患關系,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柳小紅,趙瑜.完全經乳暈徑路腔鏡甲狀腺手術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4):161-162.

[2]肖玲,李析`,周鳳吉,等.完全經乳暈入路甲狀腺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民間療法,2012,20(7):64-65.

[3]李成玉.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22(1):30-32.

[4]李蘭蘭,易石堅,陳曉燕,等.雙乳暈路徑腔鏡甲狀腺手術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20(2):35-36.

[5]陳敏,孫菡.30例腔鏡下甲狀腺手術術前及術后的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4(9):30-31.

[6]劉麗.腔鏡下完全經乳暈入路甲狀腺切除術的手術配合護理[J].醫學信息,2014,27(25):351.

[7]仲香蘭,劉興燕.完全經乳暈途徑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4,34(5):818-819.

[8]肖玲,李析`,周鳳吉,等.完全經乳暈入路甲狀腺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民間療法,2012,20(7):64-65.

[9] Michae F,Mary S,Pascale parison of Fourier-transform tnfrared spectroscopic screening of exfoliated cervical cells with standard papanicolaou screening[J].Gynecologic Oncology,2012,10(1):10-15.

[10]張云紅.完全經乳暈入路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全科護理,2012,10(31):2922-2923.

第6篇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鞘膜內子宮切除;護理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正逐步在婦科臨床得到重視和普及。我科2005年10至2007年6月,對78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行鞘膜內子宮切除術,效果良好,現將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開放性手術組(以下簡稱開放組)78例,年齡37~55歲,平均46.0歲。肌瘤最大7.8 mm× 8.4 mm。腹腔鏡手術組(以下簡稱腹腔鏡組)78例,年齡35~54歲,平均44.5歲肌瘤最大7.6 mm×8.8 mm,兩組手術前上述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 手術方法 開放組,從下腹腹中線上縱切口,約8~10 cm,逐層進腹,暴露子宮及雙側附件依序逐步處理各韌帶及子宮動、靜脈,游離子宮并切除縫閉殘端。腔鏡組常規氣腹穿刺,氣腹壓力為10~12 mm Hg。氣腹形成后經臍孔安放10 mm套管置入腹腔鏡,與下腹兩側相當于麥氏點水平分別放置入5 mm或10 mm套管,為手術操作孔,術中進行檢查,鈍銳性分離,套扎、縫合、電凝、電切,取出組織等操作。術后各穿刺點予以皮內縫合[1]。

1.3 觀察項目及統計學方法 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拔除尿管時間、輸液天數、術后住院天數、住院總天數。組間比較采用t檢查。

2 結果

兩組均得成功,手術效果比較見表1。

表1示,腔鏡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天數,住院總天數均顯著少于開放組(均P

3 護理

3.1 術前心里準備 子宮肌瘤對患者來說是有壓力的,要與患者直接交談,因為唯有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最清楚,體會最深刻,要將患者視為一個完整的人,同時重視身心狀況及反應。①子宮肌瘤因切除子宮會牽扯到性生活及夫妻感情,患者思想顧慮多;②怕手術引起的疼痛;③擔心術中、術后出血而要輸血。護士應主動給患者講解腹腔鏡的基本知識與開放性手術的區別。詳細介紹腹腔鏡性鞘莫內子宮切除的優點及如何提高生活質量。講解術中術后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對手術有初步認識。腔鏡組患者均表示樂意接受腔鏡手術,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據了解,患者選擇腹腔鏡手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腹腔鏡疼痛小、出血少、恢復快。

3.2 術前準備 ①做好術前檢查如血、尿糞三大類常規檢查,肝腎功能, 出凝血時間、 胸部X線攝片, 心電圖及婦科檢查;②皮膚準備按常規腹部手術,但臍部用松節棉球徹底擦凈,在用75%乙醇消毒;③術前8 h禁食、禁水;④術前1 d行陰道沖洗1次并上婦潔栓1枚;⑤手術前20:00及次日06:00分別用0.2%肥皂液各灌腸1次;⑥術前30 min留置導尿管并肌內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

3.3 術后護理 ①腹腔鏡術后12 h內,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變化;為防止CO2氣腹造成高碳酸血癥的危險,術后常規給氧3 h,氧氣量2~3 L/min;②術后6 h拔除引流管及導管;勸其自行下床排尿;③術后16 h拔除陰道墊1塊;檢查有無陰道出血;④術后6 h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以減輕腹脹;⑤術后6 h進半流質飲食。

4 討論

腹腔鏡手術中切口小,減輕了術后的疼痛,腔鏡組患者術后平均使用鎮痛藥物1次,開放組患者使用鎮痛藥物6次。由于腹腔鏡手術對胃腸道干擾較少,術后6 h即開始進食,縮短了輸液時間。腹腔鏡鞘莫內子宮切除術,取普通全子宮切除術和次子宮切除術之優點。切除了子宮頸移行帶和頸內膜,可防止宮頸殘端癌的發生。保持了盆地組織的完整性,使患者術后仍存有較高生活質量,是子宮切除術的一種理想術試。明顯優于開放組。下床活動亦顯著早于開放性手術者。早期下床活動,可防止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從而縮短康復時間。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少,術后5 d拆線出院。術后2例5 d后陰道出血,經清洗陰道后,3 d后完全恢復出院。開放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4例,脂肪液化6例,其中2例因合并糖尿病3個月后才完全恢復。

由于腹腔鏡械不斷更新完善,用于婦科領域的各種疾病治療越來越廣闊。總之,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性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痛苦少、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2],深受婦女患者歡迎。

參考文獻

第7篇

隨著微創手術廣泛而深入的開展,腔鏡技術被引入到頸部外科手術中,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其優點在于頸部無切口,且創傷較小,術后恢復快,因此深得廣大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的認可。我院自2005年11月開展微創腔鏡手術以來,為26例患者實施了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其中一例手術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27歲,住院號227636,因發現頸部腫塊20余天,于2009年6月16日步行入院,見左頸部有一2×1cm大小腫塊,質軟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與周圍組織分界較清,入院診斷為甲狀腺腺瘤,遂收住微創外科手術治療。于2009年6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鏡下左側甲狀腺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恢復良好,住院7天,于6月23日痊愈出院。

2 手術護理配合

2.1 術前訪視

術前一日去病房訪視患者,通過閱讀病歷和與患者的床邊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相關病情。由于該手術是近期新開展的內鏡微創手術,患者對此缺乏了解,表現出懷疑、焦慮等不安因素,針對病人的這種心理特點,通過與患者及家屬的耐心交談,建立友善的護患關系,宣教有關手術知識,講解腔鏡手術的方式、優點,介紹成功的病例及醫生的技術經驗,使其減輕心理壓力,建立起對手術成功的信心。并告知其應做好相應的自身術前準備如禁食禁飲,術前排空膀胱,勿戴金屬飾品和現金等貴重物品。

2.2 術中配合

2.2.1 器械物品準備

電視攝像系統、冷光源、二氧化碳氣腹機、超聲刀、10mm30°腔鏡、無損傷抓鉗、平頭分離鉗、剪刀、持針器、彎沖洗頭、鈦夾鉗、5mmTrocar一套、10mmTrocar兩套、可折彎分離棒,腔鏡配套的基礎器械和布包類,80℃左右熱鹽水,負壓引流球等。

2.2.2 巡回護士配合

常規查對后接患者入手術室,于左上肢建立靜脈通路,協助麻醉醫師行氣管插管全麻。病人取頸過伸仰臥位,肩部墊軟枕,頭下墊頭圈,頭高腳低,雙下肢外展[1]。置攝像監視系統于病人頭側,安裝好各種儀器,測試其功能的同時調節好各種參數。二氧化碳氣腹壓力設定在4~6mmHg[2]。術中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各儀器工作狀態。

2.2.3 洗手護士配合

常規消毒鋪巾后,和巡回護士一起連接好各儀器導線,安裝并測試超聲刀。按醫囑給予鹽酸腎上腺素鹽水,于胸骨前雙連線水平皮膚皮下注射,以減少出血。在連線中點行切口,遞分離棒分離所需皮下腔隙后,置入10mmTrocar及鏡子,注入二氧化碳,壓力維持在4~6mmHg。于左右乳暈上緣分別切開放置10mm和5mm的Trocar,遞超聲刀和抓鉗,在腔鏡直視下用超聲刀分離皮下疏松結締組織,沿頸闊肌深面分離上至甲狀軟骨,下至胸鎖乳突肌外緣,切開頸白線,顯露左側甲狀腺及囊性腫塊,并切除囊腫。切下的標本經左乳切口取出,經送快速病理切片報告結果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囊性變。創面徹底沖洗止血,清點器械對數后,用3/0微喬可吸收線縫合頸白線,在甲狀腺殘端置一負壓引流球,皮下縫合切口。手術區加壓包扎。麻醉清醒后巡回護士和麻醉醫生一起護送病人回病房。

2.3 術后訪視

術后三天左右巡回護士回訪患者,詢問其恢復情況,并觀察切口愈合是否良好,引流管是否拔除,手術區域皮下氣腫和皮下瘀斑消退情況,有無其他并發癥等。告知患者皮下瘀斑一般在3周左右能自行吸收,皮膚顏色也能恢復正常,減輕其心理負擔,并征求其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以便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高。

3 體會

3.1 腔鏡手術器械精密貴重,正確的使用和保養尤為重要。洗手護士必須熟悉各種器械的性能,術中隨時清潔并檢查完整性。術后經酶液浸泡,由專人清洗,高壓氣槍吹干上油后,再用低溫等離子消毒滅菌備用。

3.2 超聲刀具有良好的直接凝固切割性,因為它切割精確度高,凝血效果好,不產生煙霧和焦痂,為腔鏡甲狀腺手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證。在檢測和使用過程中,刀頭應避免與其他金屬物品如穿刺器等接觸,以免損壞。

3.3 由于該手術的操作空間是利用組織間的潛在腔隙制造出的空腔,并非真正完整的,由密閉腔隙所封閉形成的空腔,因此在使用二氧化碳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腔內壓力在4~6mmHg,同時觀察局部有無皮下血腫,有無縱隔氣腫,氣道壓力是否正常,并及時檢測血氣分析。術后也應注意有無呼吸困難等情況。

參 考 文 獻

第8篇

關鍵詞:手術室;腔鏡;設備器械管理;精細化管理;滿意度

0引言

現代外科學的進步,很多是得益于外科設備的進步,由于腔鏡設備的進步,致使從19世紀90年代早期,“大外科醫生-大切口”的年代結束了[1]。大量的腹腔鏡操作應用于普外科,一個腔鏡外科或者叫內鏡外科的時代到來了,從此腔鏡技術在各個科室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那么越來越多的外科腔鏡設備的引入,也就帶來許多的實際問題。腔鏡手術器械結構精密、復雜、價格昂貴,成為管理的難點,加強腔鏡設備器械的規范化管理不僅是手術室質量控制的前提,也是完成腔鏡手術的重要保證[2]。精細管理方式最初適用于制造業,近年來也逐漸應用于醫療行業[3]我院從2012年以來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手術室腔鏡器械管理的工作中,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開展腔鏡是在1999年,也就是腹腔鏡膽囊切除,那時腔鏡設備相對落后,手術種類單一,手術量少,無所謂有精細的質量控制。通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我院腔鏡手術幾乎占據了外科手術的80%,設備也由原來的一臺,發展到現在的多個品牌的多臺,手術例數亦大幅度的增加。從2013年實施精細化的腔鏡設備管理和流程的不斷改進,本文收集實施精細化管理前2012年10月至12月300例腔鏡手術,與實施精細化管理后2013年1月至3月300例腔鏡手術的器械使用情況和醫生滿意度進行比較。

2方法

2.1護理人員培訓

2.1.1成立腔鏡設備管理小組,任命一位年資高、工作責任心強,有能力的護理人員擔任組長,組長赴腔鏡培訓基地進修學習,全面掌握腔鏡的使用說明,各規格參數的設置,腔鏡器械的拆分、組裝,清洗、保養等。不定期請腔鏡設備的工程時來院對腔鏡組的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培訓,并定期要對以上工作人員考核,使所有的腔鏡護理工作人員都能對腔鏡及相關器械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熟悉相關的使用流程。

2.2設備管理

2.2.1建立專門的腔鏡設備及器械庫房及器械柜,各品牌不同的設備有固定的擺放位置,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存放盒,都要編號排序。2.2.2術前與手術醫生溝通,充分準備所用器械,將所用腔鏡設備及器械在患者接入手術室前要分別就位并檢查設備、器械的完好。患者麻醉前要和麻醉師手術醫師再次溝通、核對所用設備、器械的種類、數量、數據參數以及設備、器械擺放對麻醉師及術者是否會產生影響。2.2.3術中緊盯術者使用器械的變換,警惕器械中出現零件脫落、導線、管道扭曲、打折的發生及時糾正。術前術后輕拿、輕放腔鏡設備、器械,尤其時鏡頭,要向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它。2.2.4減少環節,手術室建立專門的腔鏡清洗、消毒室,以減少在運送以及不同部門操作人員損壞的機率。術后專門護理人員及時進行清洗,清洗前將各部件拆至最小化,拆卸后的小部件放到專門的容器內,防止丟失。先用流動水沖洗表面血跡,用專用毛刷反復刷洗管腔,對不易清洗的器械如分離鉗前端小齒槽可用較軟的小刷子進行清洗,必要時用針頭剔除小的污漬。高壓水槍沖凈管腔內的殘留組織物及血塊,用紗布擦干器械后,手術器械完全浸入多酶溶液,在30~40℃下用超聲機清洗10min(鏡頭不能放置于超聲機中清洗)。機洗完畢再用純凈水反復清洗,高壓氣槍吹干,待干燥后在器械的關節、軸節、鉗端等部位涂上專用劑,再進行檢查,按器械卡及照片清點、安裝好。尤其要注意小螺帽、小彈簧等小部件,發現缺漏及時查找并補充完整。細、銳器械前端用膠套保護,分別裝入器械盒內,根據器械不同材質選擇不同的滅菌方法備用。如涉及到特異性感染手術的腔鏡器械,術后應浸泡消毒30min后按上述要求進行清洗。2.2.5建立設備、器械故障、損壞、丟失上報制度;設立專門的腔鏡設備、器械登記本,設計成表格記錄當天患者姓名、術式、術者、器械核對使用情況,是否完好、缺失,是否需修理、補缺,將術后清理、消毒檢修、補缺過的器械、設備打包,登記姓名、日期后送專用設備、器械室保管。2.2.6加強細節管理如統一培訓,精細設備、器械的拿準、放穩,避免碰撞,導線呈圓圈或8字纏繞,并將這一理念完全傳達給手術醫生,再連接導線與設備時避免摔、碰、撞擊、對折的發生。活動的配件,尤其是小零件一定要分門別類包裝、放置,并且是多套的備用,以防萬一。

2.3建立獎懲制度

2.3.1腔鏡組組長負責腔鏡圍手術期各方面的質量控制,每日有手術巡視員進行手術巡視,發現問題、缺陷要記錄,每月匯總并向護士長報告,對反復出現類似問題或貴重設備損壞,器械零件丟失的人員給予處罰,對經常受到醫生表揚、設備、器械準備齊全、到位,極少發生問題的人員給予獎勵,以期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2.4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手術室腔鏡設備、器械實施精細化管理后,設備、器械的損壞、遺失率明顯下降,醫生的滿意度明顯提高,見表1。

4討論

外科腔鏡技術已成為外科發展的主流,尤其以普通外科尤甚,這樣腔鏡設備、及器械的管理以及手術流程的設置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嚴重依賴這些器械、設備的手術,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勢必影響患者的安全和手術的進程。通過規范化的設備管理和護士培訓,提高設備完好率,使護士了解設備的基本原理、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設備日常保養維修,工作中能嚴格遵循操作原則,提高了護士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確保手術的高效率和安全性[4]。其次通過嚴格的考核及獎懲亦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精細化管理最早期是用于管理企業的科學管理理念,其管理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況為“精、細、準、嚴”[5],近年來應用于醫療,尤其目前設備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手術室,因此精細化的腔鏡設備、器械和圍手術期的管理既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手術室的運轉及手術醫生的滿意度,又能保障設備、器械的使用壽命,減少財產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鄭樹森(主譯).腹腔鏡外科學[M].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

[2]杜育芳.手術室腹腔鏡設備及器械的管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27):862-863.

[3]車群江,黃曉君.手術室腹腔鏡設備及器械的管理[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5):123.

[4]華靖,李霞,等.精益管理在手術室腹腔鏡設備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2):143.

第9篇

【關鍵詞】電視輔助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267-01

電視胸腔鏡(VATS)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新技術,它具有切口小、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術后恢復快等特點[1]。我院從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開展了全VATS肺癌根治術188例,手術過程順利,效果滿意。在護理過程中針對病情特點,加強呼吸道護理,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88例患者中,男126例、女62例,年齡39~80歲、平均60歲。術前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證實為肺癌,均在完全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患者手術順利成功,無術后嚴重并發癥。

2 護理

2.1術前準備

2.1.1手術室準備:術前層流臭氧消毒手術室1h;術前0. 5 h用1:100施康消毒液擦拭無影燈及手術機械移動車,手術室進行濕式打掃,室溫調至22~25℃、相對濕度50% ~60%。

2.1.2患者準備:患者除行常規術前準備外,手術室護士于術前看望患者,認真了解其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其緊張情緒,使其更好地配合手術。

2.2 術前護理

2.2.1心理護理:因患者未受過相關知識的教育,會不同程度地產生焦慮、緊張不安、恐懼與渴望得到有效治療的心理狀態并存。護理人員與患者多接觸,給予誠懇、熱情、耐心細致的關懷,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做好心理疏導。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必要性,介紹胸腔鏡的基本知識、手術方法,該手術的優越性,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講解術后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各種護理措施,使患者對胸腔鏡有了初步認識,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可為患者多介紹此類手術的成功案例,消除其思想顧慮,使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2]。

2.2.2 健康教育:入院后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咳嗽、排痰方法和肺功能訓練方法,并講明其重要性。咳嗽方法;囑患者深呼吸后屏氣,用力咳嗽,反復訓練。肺功能鍛煉方法:采用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增加膈肌的力量,增大潮氣量,也可采用呼吸訓練器進行鍛煉,可有效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3]。

2.3 術中護理配合

2.3.1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保持通暢。協助麻醉師麻醉,幫助患者擺好手術,以便在全身麻醉下行雙腔氣管插管(便于術中雙肺分段通氣和分泌物吸出),然后取健側臥位。

2.3.2洗手護士于術前30 min洗手,準備胸科常規手術敷料及器械,包括胸腔鏡鏡頭、腔鏡曲羅卡、分離鉗、抓鉗、電凝鉤、推節棒、超聲刀、剪刀、鈦夾鉗、腔鏡縫合切割器等。熟練掌握手術步驟,準確向手術醫生傳遞或取回器械及所用物品。

2.3.3 巡回配合:巡回護士檢查冷光源、顯示器、電刀、吸引器等性能是否良好,做好術前常規準備[4];將患者接至手術間,做好“三查七對”工作,協助麻醉醫生做好麻醉;患者平臥,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成功后,取90°健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連接各種導線及吸引器,調節顯示器對白及焦距;手術開始前,與洗手護士共同清點臺上物品并作記錄;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輸液情況,根據手術情況調節冷光源及顯示器,及時供給臺上所需物品。

2.3.4 洗手配合:洗手護士嚴格清點物品,連接胸腔鏡鏡頭,用0.5%碘伏擦拭鏡頭,并保持鏡頭清潔透亮,連接各線路;手術第1切口在患側腋中線第6肋或第7肋間隙,切口長約1 cm,遞內徑10 mm穿刺曲羅卡,拔出管芯,遞鏡頭,第2、3切口分別在腋前線第4或第5肋間、腋后線第6肋間隙做切口,放置內徑5mm曲羅卡,伸入電凝勾與卵圓鉗分離組織,應用腔鏡直線型切割吻合器械進行切割和縫合組織或血管[5],遞標本袋取出病灶,檢查有無出血,4-0Prolene線縫合小出血或漏氣處,超聲刀或電凝勾進行區域淋巴結清掃,張肺,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中注意保護鏡頭,保持鏡頭干凈透亮,嚴密觀察手術進展,特別是進行血管縫合時;手術結束前,用溫無菌蒸餾水沖洗胸腔,并再次檢查有無出血、漏氣等情況,常規在胸腔鏡進鏡口放置胸腔引流管,與巡回護士清點物品,配合醫生縫合傷口;胸腔鏡鏡頭為精密儀器,術畢用酶液浸泡15min,清水洗凈擦干,放置于固定櫥柜內上鎖保管,防止遺失與損壞;術中同樣要注意無瘤操作。

2.4 術后護理

2.4.1 生命體征的監測:注意呼吸的節律、頻率、幅度,使用呼吸機時是否有人機對抗等情況;術后24 h內給予心電監護,尤其是老年患者極易出現心律失常,動態連續無創性監測患者的血壓及血氧飽和度變化,可早期發現低氧血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4.2 呼吸系統的護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因胸腔鏡手術創傷小,全麻清醒后即開始鼓勵患者自行深呼吸,咳嗽排痰,指導患者做深呼吸運動,術后d 1進行吹氣球等呼吸功能鍛煉,促進肺復張;術后予半臥位;在胸部手術后早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缺O2,術畢回病房后常規給予吸O2 48~72h,霧化罐內加入蒸餾水,O2流量6 ~8 L/m in,48 ~72 h后根據情況調節至2~5 L/min,全肺切除患者適當延長吸氧時間;定期或根據病情監測動脈血氣分析。

2.4.3 排痰護理:術后輔助咳痰尤為重要。選擇在霧化吸入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此時痰液較稀易于咳出;護士站在患者術側為其叩背后囑其咳嗽,同時用手按壓兩側胸廓,隨著咳嗽動作的發生,護士雙手輕按患者術側胸壁,盡量減輕胸壁的震動,以減輕傷口疼痛。

2.4.4 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妥善固定,防止受壓受阻;病情穩定后采取半臥位,便于引流,每15~20 m in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凝塊阻塞管腔造成胸內積血;要準確記錄單位時間內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質;如引流量>200 m l/h,應及時向醫生匯報;如連續3 h引流量均>200 m l/h,則提示出血不止,及時與醫生聯系,及時處理;術后48~72 h患者呼吸平穩無紫紺,胸液8 h

3 體會

近年來,隨著電視胸腔鏡微創胸部外科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其手術適應癥逐漸擴大,相應亦給臨床護理帶來新的課題。手術護士要求訓練有素、反應敏捷、操作熟練,熟悉VATS肺癌根治術所需手術器械的名稱、用途和使用方法,準備器械齊全,防止遺漏而影響手術[7]。同時,手術護士還應熟悉手術各步驟,根據各個手術步驟,遞送相應的手術器械。全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具有創傷小、切口小、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患者心肺循環干擾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我們不能因手術創傷小而忽略了對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而應針對其相應的特點,調整護理對策,促進患者的康復。術前除按常規進行術前準備外,還需重點針對患者對新術式的顧忌與懷疑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既要讓患者充分了解手術的優勢,也要對術后可能存在的風險有足夠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取得其積極的配合。為減少術后呼吸道的并發癥,仍需嚴格督促患者戒煙、加強呼吸肌鍛煉以及咳嗽訓練,術后應盡早加強呼吸道的管理,減少并發癥,使其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李桂民,姜洪春,段煥春,等.小切口輔助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附21例報告)[J] .中國內鏡雜志, 2005, 11: 11.

[2] 季俊紅.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5例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齊魯護理雜志[J],2011,32(17):65-66.

[3] 洪林.胸腔鏡下行肺葉部分切除術護理.實用醫學進修雜志[J],2009,3(37):186-188.

[4] 姜慧萍.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護理配合.護理與康復[J],2005,8(4):287.

[5] 夏靜波,王網鎖,劉飛,等.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切除術.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J],2006,12(3):288-290.

第10篇

【關鍵詞】女性患者 腔鏡 甲狀腺手術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200-02

甲狀腺位于頸前部,位置暴露,血液供應豐富,且分布有重要的神經。傳統開放的甲狀腺手術會在頸部留下一條瘢痕,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國近年來開展了一種高科技微創手術――腔鏡甲狀腺手術。甲狀腺腫瘤是一種以中青年女性為主要患者群的疾病,患者本身對手術特別術后康復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

一 心理護理實踐

針對腔鏡甲狀腺手術的特殊性和女性患者生理心理特點,我們將其心理護理分為“心理排毒”、“心理干預”和“心理重建”三個階段。“心理排毒”主要放在手術前,而“心理干預”和“心理重建”主要放在術后。

1.心理護理的第一階段

心理排毒[目的]讓女性患者“心平氣和”,保持良好的術前狀態

[實施心理護理]

1.1釋放不良情緒:護士主動與患者攀談,針對女性患者愛說的特點,鼓勵患者把她的疑慮、擔心和不安說出來,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在訴說中得以釋放,排除心毒,并對女性患者的基本心態作出判斷,分析影響患者的主要心理因素。

1.2消除認知誤區;護士配合主治醫生重點向患者及家屬宣講相關疾病知識及治療原理,以消除她們的疑慮;告知院方的手術方案,介紹院方的成功病例以增強信心.

1.3實施放松訓練;首先告知患者術前緊張多屬正常,使其在心理上接受正常的緊張,不必在意;其次讓患者學會通過深呼吸放松身體,要求他們進行反復練習;

1.4術前換個心情;創造條件讓病室溫馨一些,放點輕音樂,做一些趣味(心理)游戲,讓患者講述她最開心的事,最得意的事,最成功的事,最有面子的事,以此建立術前積極的心理暗示。

1.5消除不公平感:引導患者選擇積極的參照物和積極的參照結果――多想想那些比患者更為嚴重但最終創造生命奇跡的同類病例。

1.6做好患者家屬工作:護士配合主治醫生對患者家屬做好充分的溝通――向患者家屬告知必要而恰當的病情和院方的手術方案及護理措施,告知家屬術前與患者交流時必須禁止的語言內容和非語言方式,告知患者家屬我們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需要他們配合的內容及具體方式方法,并且在實施前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的輔導和訓練。

2.心理護理的第二階段:心理干預

[目的]讓患者和家屬有希望、有信心,心有所屬

[實施心理護理]

2.1向患者提供認知支持:在主刀醫生告知完手術情況以后,護士要告知家屬在患者蘇醒前要配合的具體事項,術后可能出現的術后不良反應及其并發癥,進行術后康復指導。

2.2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勵患者家屬向患者表達他們對手術和康復的支持與期盼,通過各種非語言方式有意識地將醫生和護士對手術成功和術后康復的信心傳遞給患者。

2.3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對術后疼痛的生理心理特性向患者和家屬做出說明,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針對女性患者不同的興趣愛好,可以通過放音樂、講故事等方法適當轉移患者的注意;當然還要配合一些必要的藥物鎮痛。

2.4建立患者的心靈歸屬:人,一定要有希望,一應要有寄托,一定要有目標,人心,也一定要有停靠的港灣,要有歸屬的家園,女性患者尤其如此。通過與患者家屬的配合,在與患者的交流中強化女性患者的健康對家人的重要性,家庭及其家人是她心靈的港灣,她的生命并不完全屬于她自己.

2.5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輔導:鑒于患者的相對被動性,我們在開展任何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之前,都要事先與患者家屬代表進行溝通,在他們充分理解并能配合操作到位情況下方才開始各項護理的具體實施。

3.心理護理的第三階段:心理重建

[目的]讓患者不執著于疾病和手術,重新感悟生命,在心理上回歸社會。

[實施心理護理]

3.1移情,轉移患者注意的方向:當手術成功進入康復階段時,要指導患者開始轉換角色,轉移注意方向,在家屬的配合下,向病人多講一些外邊的事等鼓勵家屬和患者對出院后的生活和工作做一些規劃。

3.2重建,回歸社會的全新角色:進入康復階段后,要求患者把自己當成健康人,鼓勵患者適度地去做健康人該做的事,同時在家屬的配合下開展一些適度的回歸社會的行為訓練,感悟到鳳凰涅般的新生。

3.3指導,心靈回歸原來的生活: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開展一些為出院準備的行為適應訓練,重新認識疾病和手術,看到疾病和手術給其帶來的積極意義,鼓勵患者聯絡原來生活圈子的朋友,讓患者盡快恢復常態的近似以往的生活內容和節奏。

二 心理護理實踐體會

經過女性腔鏡甲狀腺手術心理護理實踐,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護心”在整個手術治療護理過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

1.護理先護心:我們在開展女性腔鏡甲狀腺手術心理護理實踐中,體會最深的就是“心若在,夢就在”,護理先護心,生命奇跡就會再現。腔鏡甲狀腺手術在國內已廣泛開展,這種微創甲狀腺切除術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愛美女性患者的首選。因此“護理先護心”的實踐準則在女性腔鏡甲狀腺術后護理實踐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11篇

關鍵詞:胰體尾腫瘤;腹腔鏡;手術護理

胰腺位于后腹膜內,解剖位置深,周圍大血管多,手術操作困難,故開放手術切口較大,術后患者切口疼痛明顯,且容易發生腹部開放手術并發癥。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發展和器械的改善,使腹腔鏡逐漸應用于胰腺外科。胰腺微創手術較適合于良性胰腺疾病和胰體尾腫瘤,文獻表明[1-2]微創胰體尾切除(MIDP)比開腹手術對機體損傷小,并發癥少,術后痛苦少,恢復快,美觀等優點。我院2011年~2013年共開展腹腔鏡胰體尾聯合脾臟切除術17例,手術順利,效果好,現將護理配合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胰腺腫瘤17例,男7例,女10例,年齡18~62歲,平均41.5歲。其中胰體尾實性假狀瘤5例,胰尾神經內分泌瘤1例,胰體尾漿液性囊腺瘤4例,胰體尾粘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導管內狀粘液性腫瘤1例。

1.2方法

1.2.1 Trocar安置 麻醉成功后,取臍部左下緣做一弧形切口,穿刺10mm Trocar,置入30°腹腔鏡,探查腹腔。在腹腔鏡引導下,分別于右鎖骨中線臍平面、左鎖骨中線臍平面上方3cm及左腋前線肋緣下3cm分別置入5mm、10mm、5mm Trocar。

1.2.2暴露和血管處理 分別置入分離鉗、無損傷抓鉗、超聲刀、吸引器等器械,超聲刀離斷胃結腸韌帶、脾胃韌帶、脾膈韌帶,充分顯露胰腺。打開胰腺上緣后腹膜,超聲刀分離胃胰皺襞,使胃胰完全分開,超聲刀打開胰頸體部下緣后腹膜,分別于脾動脈、靜脈近心端上兩枚塑料夾,遠心端上一枚塑料夾。提起胰體部,于塑料夾之間剪斷脾、動靜脈。

1.2.3胰腺組織、脾臟游離和切除。仔細游離胰腺后方間隙,胰腺后方小心探過一分離鉗帶紗布條牽引胰體部,距離腫瘤左側緣約3cm以直線切割閉合器(Endo-GIA)離斷并閉合胰體部,檢查胰腺斷面無出血及胰漏,沿腹膜后間隙超聲刀游離至脾門,離斷脾結腸韌帶、脾腎韌帶,完整切除胰體尾脾臟。

1.2.4標本取出和關腹 標本裝入塑料袋,擴大臍部切口約3cm,取出標本,可吸收縫線連續縫合關閉臍部切口,重新建立氣腹,檢查創面有無出血及胰漏,于左膈下放置一根乳膠引流管,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等手術用物,逐層縫合切口。

1.3結果 17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術中出血量(195±103)ml,手術時間(155±25)min,術后住院(9.5±2.2)d,術后切口愈合好,未發生大出血及切口感染并發癥。

2 手術護理和配合

2.1術前準備

2.1.1心理護理 腹腔鏡胰體尾切除手術是一項新興的手術方式,患者對此種手術方式及術后恢復會產生疑慮。術前1d巡回護士到病房了解病情后訪視患者,給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室環境及設備,介紹該手術醫生成功手術先例,講解腹腔鏡胰體尾聯合脾臟切除術的優缺點,以宣傳卡片形式簡要說明手術過程及配合要點。介紹同種手術患者術后良好的恢復狀態,以消除患者恐懼和焦慮的心理,以最佳狀態迎接手術。

2.1.2器械及特殊物品準備 腹腔鏡設備及器械,超聲刀系統,5mm、10mmTrocar,腔鏡切割縫合器(Endo-GIA)及釘倉(60~2.5mm),hemolock鉗及夾(544240),腹腔鏡用腸鉗、持針器,標本袋,常規開腹器械。

2.1.3手術 麻醉完成后,患者兩腿分開成大字位,扶鏡醫生站于患者兩腿之間,術中手術床向右側傾斜20°~30°,頭高腳低10°~20°,術者站于患者右側,便于手術操作。

2.2手術配合

2.2.1巡回護士配合

2.2.1.1環境布局 由于腹腔鏡設備器械種類多,腹腔鏡胰體尾聯合脾臟切除手術特殊,所以手術間合理的布局是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手術開始前,將顯示屏移至患者左側頭端,超聲刀位于右側。并檢查儀器設備性能是否完好,二氧化碳氣體是否充足,嚴格掌握每一種設備的使用方法,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2.1.2術中護理 將洗手護士傳遞的鏡頭、導光纖維線、氣腹管、超聲導線、吸引管、電刀線連接好,使其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調節氣腹壓力為12~14mmHg。術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及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如發現患者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皮下氣腫等并發癥,應配合麻醉醫生及時處理。準備好開腹器械及物品,按常規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等物品數目,做好開放的準備。

2.2.2洗手護士配合

2.2.2.1器械傳遞 器械護士要熟悉腹腔鏡器械的名稱及用途,并檢查各種器械的小零部件是否齊全,按手術順序整齊擺放,術中注意力集中,密切關注手術進展情況,及時傳遞器械,使手術配合默契。

2.2.2.2特殊器械使用 配合醫生消毒鋪單,傳遞5mm、10mm穿刺器,協助醫生逐一建立觀察孔、操作孔、輔助孔。連接超聲刀手柄與刀頭,并測試超聲刀功能,確保其處于備用狀態。術中應輕拿輕放,并及時借助生理鹽水沖洗超聲刀刀頭的血塊和組織殘渣,保證正常使用效果。腔鏡下直線切割縫合器的使用高效、省時,利于降低胰漏發生率和胰腺斷端的出血[3-4]。術中離斷閉合胰體部之前,器械護士準備好腔鏡直線切割縫合器(Endo-GIA),并同手術醫生確認選擇合適尺寸的釘倉,在安裝釘倉之前,器械護士應檢查釘子的完整性,并確保Endo-GIA器械上的黑色退回鈕已完全拉回,防止釘倉無法裝載;器械護士將底座上的標志與釘倉上的標志對齊,向右旋轉45°,將釘倉鎖定到位,小心取下釘倉上的裝箱楔,按下綠色保險按鈕,避免誤擊發;離斷閉合胰體部時小心傳遞于主刀醫生。

2.3手術器械的清洗及保養 腹腔鏡及超聲刀儀器貴重,器械精細、昂貴,手術后巡回護士用專用的器械盒存儲器械,由消毒供應室負責清洗與保養。為延長器械使用壽命,將器械最小化拆卸后流動水沖洗,酶洗3min,超聲清洗10min,流動水沖洗;腔鏡器械管腔用專用清洗刷刷洗,高壓氣槍吹干,等離子滅菌。手術結束后,先關閉儀器開關,再切斷電源,清潔擦拭儀器表面,并加蓋防塵罩。定期檢測功能,建立貴重儀器使用登記本,記錄使用時間、使用者、手術名稱、使用狀態、相關護士等[5]。專科組定期對全體護士進行儀器設備的使用培訓,確保腹腔鏡組專科護士熟練掌握腹腔鏡儀器及器械的性能及操作步驟,嚴格按要求進行使用。17例無護士使用不當造成的器械損壞。

3 討論

充分的術前準備,合理擺放腹腔鏡儀器設備,熟練掌握腹腔鏡儀器的性能及操作步驟,器械護士熟悉腹腔鏡器械的名稱及用途,熟練掌握超聲刀、腔鏡直線切割縫合器(Endo-GIA)的使用方法,熟練手術過程,與手術醫生默契的配合,對提高手術效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等方面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廖泉,趙玉沛,等.腹腔鏡胰腺手術的現狀和思考[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9,15(4):244-246.

[2]Giuseppe R, Alan S,Rosman,et al.Met analysis of trials compa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d 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ies[J].Surgical Endoscopy,2011,25(5):1642-1651.

[3]張彩虹,付秀榮,高嶺,等.2例完全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研究,2013,27(1):67-68.

第12篇

【關鍵詞】鼻內窺鏡;手術;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8-0314-01

慢性鼻竇炎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手術治療[1]。為了提高護理質量,解除患者緊張情緒,有利于手術順利地進行和患者盡快地恢復健康,我科對鼻竇炎患者手術前后進行綜合護理[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12月我科收治86例慢性鼻竇炎患者,男57例,女29例,年齡18~62歲,均經CT檢查診斷為慢性鼻竇炎,其中90%有鼻塞、流涕癥狀,60%有頭暈、頭痛癥狀,5%~10%有嗅覺減退等癥狀。經采用局麻或全麻下行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治療,86例均痊愈出院。

2 術前護理

2.1 術前心理護理指導:入院患者對醫院的環境有陌生感,鼻內鏡手術多為擇期手術。如果病人對術后狀態估計不足,術后可能出現耐受力差、過度緊張的情況,對即將進行的操作、檢查、手術有擔心恐懼的心理。護士應予熱情接待,詳細介紹醫院及病區環境,主管醫生及護士,探視、陪伴制度,作息時間等。與患者談話時語氣溫和、態度誠懇。介紹鼻內鏡手術的優點、手術的大概過程、術后可能發生的情況,使他們對鼻內鏡鼻竇手術有初步的認識,有的放矢地請一些同類手術術后病人做現場說教,讓患者心理上提前適應。并詳細介紹我科的先進技術力量、優良的醫德醫風及完善、系統的護理措施,為病人提供有關疾病的完整信息。另外,做好家屬的宣教,家屬的冷漠或不恰當的暗示可能產生負面效應,我們采取與家屬良好的溝通,充分發揮家屬的情感支持效應,使他們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2.2 術前準備:做好患者的清潔工作,如洗澡、理發,做好抗生素皮試,剪鼻毛,滴鼻藥。全麻患者通知術前8h禁食水,保證患者充分睡眠。指導患者術前戒煙、避免受涼,訓練張口呼吸。做飲食指導,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減少黏膜的刺激,進食后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臭,預防口腔感染。協助醫生做好各種檢查,訓練半臥位,床上進食。查對醫囑,術前30min肌注魯米那0.1g,阿托品0.5mg,護送病人到手術室。

3 術后護理

3.1 術后心理支持: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及有利于病情恢復的信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盡量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保證其愉快積極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病人由于術后疼痛、鼻腔填塞呼吸不暢、口干舌燥、睡眠質量差等情況,往往表現出焦慮不安和煩躁。主管護士應采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親切得體的語言解釋術后可能出現疼痛、滲血等癥狀。耐心講解術后注意事項,及時了解病人的情況,做好心理調適,讓病人緊張的精神狀態逐漸放松,使病人對疾病充滿治愈的信心。

3.2 : 一般取半臥位1~3天。全麻患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有利于分泌物及血液流出,6h后取半臥位。

3.3 飲食護理: 術后飲食溫度不宜過熱以免出血,進溫涼飲食。術后當天進流質飲食(全麻患者術后6h才能進食),第2天進清淡易消化軟食,第3天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軟食。不食過硬的食物,避免牽扯傷口,引起疼痛、出血。每天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增進食欲。

3.4 觀察生命體征,注意病情變化: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鼻腔填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頭脹痛、鼻痛,可采取半坐臥位,頭部置涼毛巾。由于病人因年齡、健康狀況、耐受力不等,應做好解釋工作,講明術腔填塞紗條的必要性,必要時遵醫囑用止痛劑,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擤鼻或自行拔除鼻腔填塞物。應取張口呼吸,少量多次飲水,濕潤咽喉部,或嘴唇外蓋一濕潤的紗布,濕化吸入的空氣,減輕口腔黏膜干燥,鼻腔內填塞的紗布于術后48~72h,由醫生取出,要注意不要隨意拔出,避免出血。手術7~10天,不擤鼻涕,避免出血。鼻腔內有少量滲血,鼻部冰敷可止血,減輕水腫。術后傷口滲血入口腔,輕輕吐出,勿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適,便于觀察出血情況。鼻腔滲血較多時,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應及時報告醫生做出相應的處理。

3.5 基礎護理:保證床單元干凈、整齊、病房安靜、空氣清新。溫度18℃~20℃,濕度70%~80%,努力為病人營造良好的休養空間,協助病人進行生活護理。

4 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定期換藥。講明術后隨訪,綜合治療的重要性。術后隨訪是提高鼻內鏡鼻竇手術療效的重要階段,不斷清除術腔的肉芽、血痂、分泌物及壞死組織,解除術腔粘連,保持鼻腔鼻竇的通暢引流,有利于促使術腔黏膜盡早上皮化。出院后如有鼻塞、鼻出血、流膿涕及頭痛等癥狀隨時就診。出院時需向患者詳細介紹注意事項,如戒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鍛煉,預防感冒。勿用力擤鼻、挖鼻,按時吃藥,定期來醫院復診等。

參考文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