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28: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灰姑娘劇本,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旁白:After that, Cinderella had to been their servant. She worked and worked from morning to night.(Cinderella在洗衣服,掃地,干別的家務活) She had no room to live and she have to sleep in sofa(睡在沙發上); she had no good food to eat and good clothes to wear. She was more and more dirty. 第二場布景:灰姑娘家 (士兵在門外敲門) 后媽: Who is it? 士兵: I'm the soldier of the palace. (后媽打開門)Good morning, madam, this letter is from the palace, for you and other girls in this house. Good-bye, madam! 后媽: What is it? (打開信看——歡呼,向后媽女兒(1)(2)招手)Helen, Jenny, good news! There will be a big dancing party in the palace. Prince Edward will select a queen among the young girls in this kingdom. 后媽女兒(1): Hooray! I'll be the queen! 后媽女兒(2): Hey, I will be the queen, not YOU!!
后媽: Okay, girls. You must put on your most beautiful dress and make up immediately! 灰姑娘: (小心地走出來問道)Mum, I want to go to the party, too. 兩個后媽女兒: You? Look at yourself, so dirty and so ugly. (大笑起來) 灰姑娘(看著在鏡子前整理衣服化妝的后媽):Mum,please, can I… 后媽: Girls, are you ready? Let's go. Cinderella, you are so dirty and ugly that you haven’t any excuse to go. And you must do your housework FIRST! Good night!! (后媽和她的女兒很驕傲地走出門外,灰姑娘很傷心地坐到地上哭了。這時,貓、鴿子和狗來了) 灰姑娘: (猛然發現)Oh, my friends. I really want to go. What shall I do? 貓,鴿子,狗: Don't be so sad, Cinderella. At least, we are with you. If we can help you, we will do our best! 灰姑娘:Oh,my friend,thank you very much. But I haven’t any beautiful dresses now! What can I do? WHO can help me? 仙女:(突然跳著舞出現) Poor girl, let ME help you. You need a carriage, you need a coachman, you need some horses, you need a bellboy, and you need a beautiful dress.(揮動魔杖,用南瓜變成馬車,用老馬變成馬車夫,用老鼠變成馬,用狗變成侍者,把灰姑娘變得很漂亮) 貓、鴿子和變成侍者的狗:(睜大眼睛,看著灰姑娘)Wow, how beautiful! 貓: You're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ve EVER seen. 狗: Yes! You will be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party! (拉拉灰姑娘的手) 鴿子: Yes! You will be the most beautiful lady in this party! And Prince Edward will love you at once! (歡快地飛來飛去) 仙女: Now, Cinderella, go to the party and dance with the prince. But remember you must come back before 12 o'clock. REMEMBER, 12 o’ clock! Or you will change back into now. 灰姑娘: Thank you, kind fairy. (沖出門外) 仙女: (對灰姑娘喊)Be careful! Don't forget the time! 灰姑娘: I won't forget. (跳上馬車)Good bye, kind fairy and my dear friends!! (揮動手帕,消失在暮色中) 第三場布景:皇宮中
大臣(1): Good eve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prince-dancing ball. This night, our worshipful Prince Edward(這時,王子走了出來,向所有來賓鞠躬)will select the most beautiful and kindest girl to be his queen .Now, young girls, come to the front, please! (女孩子們走上前) 大臣(2):(將頭轉向王子)Highness,how are they? Which one do you like? 王子: (皺起眉頭)Mmm…I don’t think they are… (Cinderella suddenly comes in) 大臣們: (驚嘆)Wow! How beautiful THAT girl is! (眾來賓驚恐地回過頭) 旁白:She's like a fairy. She's like an Angel. She's so lovely. She's like a princess. How pretty Cinderella is! 王子:(走上前,鞠躬) Pretty lady, may I be honored to dance with you? 灰姑娘: I'd love to.(握住王子的手,開始跳舞) (Music and dance) 旁白:Beautiful Cinderella and handsome Prince Edward are dancing. They fall in love.
(12點的鐘聲猛然敲響了,敲了6下) 灰姑娘: Oh, it's time to go back. I must go now. I am sorry that I cannot dance with you any more, sir! 王子: Wait, miss, please wait! (追上去) 灰姑娘:(急忙地跑,掉了一只鞋)Good bye, sir! 王子: (拿起鞋)Pretty lady! Why are you leaving? I must find you!! Soldiers!! 士兵們: Yes!! 王子: Take this shoe to every house and let all the young girls have a try tomorrow morning. You must find the girl for me. FAST! 士兵們: Yes, highness! 第四場布景:灰姑娘家的花園中
灰姑娘:(失去了魔法的幫助,變回了原樣)Oh…He was gentle, he was handsome, oh! I cannot forget him… I love him! But I hadn’t found Prince Edward and danced with him yet…
鴿子: Cinderella, don’t you know? The man who danced with you was PRINCE EDWARD!! (貓和變回原樣的狗點頭附和)
灰姑娘:REALLY?? My goodness!! (捂住嘴巴,不敢相信的樣子) Oops, I am sorry…I haven’t done the housework! Mum, Helen and Jenny will back soon! They will be angry! See you soon, buddies! (哼著小曲跳走了) 第五場布景:灰姑娘家
(士兵敲門) 士兵(3):Good morning, madam.
后媽: Good morning. What’s the matter, sir? 士兵: Are there any young girls in this house, madam? 士兵(2): The pretty lady lost her shoe in the palace. 士兵(3): The prince wanted to find her and marry her. 后媽:(笑著說)Of course, sir, wait a minute!(往身后招招手,讓女兒(1)過來)
后媽女兒(1): (急急忙忙跑上前)Let me try. The shoe is mine.(說著把腳伸進鞋子) 士兵: No, It's not yours. It's too small for you.(把鞋子拿開) 后媽女兒(2): (跳著大喊)It's mine. I AM the queen. Let me try it.(說著把腳伸進鞋子) 士兵(2): No, it's not yours; it's too big for you.(再次把鞋子拿開) 后媽: Hey, sir, maybe it's mine. Let me have a try. (急忙想要去穿鞋子) 士兵(3):(馬上把鞋子拿走)Oh, please, it couldn't be YOURS. Are there any other girls in this house? 灰姑娘: Good morning, gentlemen, may I try it? (款款走來) 后媽 :You? That’s impossible! (大喊著,做出“快滾”的手勢) 后媽女兒(1): Look at yourself, PLEASE! (譏笑) 后媽女兒(2): So dirty and so ugly! Please not to waste the solders’ time! (諷刺) 士兵: Oh, ladies, let her try! Prince Edward said that all the young girls should have a try. Here, young girl, try it on, please! (送上鞋) 灰姑娘:(輕輕把腳伸進去)Thank you! (試鞋,正好合適) 后媽和兩個女兒:It couldn’t be Cinderella! It couldn’t be!! Maybe there’s something wrong, sir! (瘋了一樣大叫)
《巴黎戀人》結局:姜苔玲和韓啟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解析如下:
1、姜苔玲和韓啟柱確實是現實中存在的,他們最后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2、最后出現的金晶恩正在構思一部愛情小說或者是電影劇本,大意是寫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其中的女主角叫苔玲,在看到報紙的時候覺得有趣,原來現實生活中真的有灰姑娘的存在。
3、最后出現的金晶恩和樸信陽和劇中的苔玲社長沒有關系,他們只是另外一對即將陷入苔社愛情模式的陌生男女。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童話;灰姑娘;性別秩序
“灰姑娘”的故事是世界上流傳最廣并已得到極大關注和研究的故事類型之一,在許多國家和民族的民間故事里都能覓得此類型故事的蹤跡。美國當代著名民俗學家斯蒂?湯普森在《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一書中曾指出:“也許全部民間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
在世界范圍內包含“灰姑娘”母題的故體為數眾多,構成了一個超地域、超民族的故事類型。對于這個民間故事類型在全世界究竟存在多少個異文,答案至今沒有一個確數。瑪麗安?洛爾夫?考克斯早在1892年就曾對這一故事母題作過系統的研究,她盡可能地搜集所有流傳于歐洲的“灰姑娘”故事并整理出版了一本“灰姑娘”故事集,總共記錄下345個屬于此類型的故事。在她之后,民俗研究者們展開了更為廣泛的調查與統計工作,迄今為止已在亞、非、歐、美發現了700多個“灰姑娘”類型的故事。如果再加上以此為主題的圖畫、音樂以及各類劇本等,那么“灰姑娘”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形式不下于1500種。
“灰姑娘”型故事無論在細節上有多少差異,其主要情節都是相似的。這個故事類型通常包含以下因素:一位善良而不幸的女主人公,女主人公母親的離世,新家庭成員對女主人公的欺侮,幫助女主人公克服難題并最終為她帶來幸福的神奇力量,用于識別女主人公的一件物體(通常是一只鞋)。
為什么在如此漫長的歷史年代里、在如此眾多的民族中流傳著一個相同的故事母題呢?童話故事淵源于千百年流傳的民間故事,有其屬于口述傳統文本的看似樸素簡單實則駁雜豐富的特色,它最能反映集體無意識,最凸顯豐富的原型。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就曾指出:“當童話在‘人民口頭創作’的歷史階段,當時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當時社會的風俗和習慣,這些都像四周事物反映在鏡子里般地在他們的創作――童話里。”古今中外的童話作者在創作童話的過程中都會在無意識中使用、激活了原型意象,把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典型情境加工制作成為文學作品,表現人類共有的恐懼和愿望。灰姑娘故事的世界性流傳,與作品本身所蘊含的人類精神與心理的共通性相關聯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灰姑娘故事,西方最早的文本記載出現在法國人夏爾?貝洛(Charles Perrault)的《古典童話及神話故事》(Histories et contesdutemps pass é),副題為《鵝媽媽的故事》(Contes de mamere loye,1697)里,1792年經過森巴(Robert Samber)的翻譯后,在英語國家流行。19世紀初被格林兄弟收入故事集而名聲大噪。格林兄弟在對灰姑娘故事整理加工時形成了一套與19世紀歐洲處于主導地位的性別意識形態相連的修改范式,即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加強對男性權力的再現和性別迷思的傳達,并強化壓迫女性的社會文化機制。
以下的論述將通過對“灰姑娘”故事中原型意象的解讀來闡述故事中所蘊含的這套性別秩序。
一、父親缺席 后母施虐
后母現象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之后出現的產物。這一文化現象與古代醫學事業不發達有密切的關系,“在那個時代產褥熱的病原體還沒有被發現,生母的死亡率很高。成為鰥夫的父親為了找人照顧眾多的孩子,必須趕緊續弦。當然未必都能如愿以償。”
在人類社會中后母虐待前妻孩子的劣根性長期存在,東西方的民間文學作品對此都有真實的反映。“殘忍的后母,禁忌、魔術,有關動物、惡魔、巫婆、精靈和矮仙的談論――這些都是故事講述者隨意取舍的角色和場景的共同庫存品。……原始民族的共同生活和場景的思考導致的這些母題,大約是各自獨立產生于許多地方。”
這種矛盾的產生究其社會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人類重視血親關系的傳統。人類社會自古就強調血脈的重要性。后母在一個家庭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身份,她雖說是家庭中一個成員,但跟其他成員問的關系卻很疏遠。后母的介入,打破了原有家庭中的血緣關系維系的穩定,不僅疏離了家庭成員情感,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對財產和地位的紛爭。第二,重男輕女――人類社會的一大陋習。在私有制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結構與家庭關系中,親母與繼母、繼母與非血親子女之間的矛盾具有相當的社會普遍性。這種普遍的社會矛盾,再加上一夫一妻制家庭確立之后,家庭中幾乎排斥了女性的繼承權,在后母續繼的家庭,他生女兒的地位更為低下。后母與非血親子女的對立,使得二者在家庭結構中的關系異常緊張。“灰姑娘”故事就是在后母和非血親子女之間的矛盾斗爭中展開的。
在大多數“灰姑娘”故事中,家里惟一的男性――父親因為種種原因始終不曾露面,即使偶有露面(給灰姑娘帶回一根榛樹枝),我們仍無法看出他對繼母女以及繼姐妹之間的關系持何種態度,更無法猜測父親本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的。但是父親的缺席使灰姑娘失去了家中惟一可以當作依靠的依靠。辛德瑞拉、葉限等灰姑娘失去了父親依靠的直接后果是終日忍受后母的無情虐待。父親的缺席還使得一家之權落到后母手里,后母因此有機會肆意施虐。父親的缺席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對灰姑娘地位的否定。如果說后母施虐僅僅只是灰姑娘在家庭中備受壓迫的原因,那么灰姑娘的受虐待與地位的改變都是根源于父親的漠然否定。
“灰姑娘”型故事涉及到的是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的淪喪這一文化現象。這些受虐待女子最終命運的改變只有通過婚姻的完成才能得以實現。“灰姑娘”故事中,丈夫的身份或是王子、公子、王爺、狀元乃至國王等等,都是地位與金錢的象征。
二、棲身廚房 恪守禁令
在“灰姑娘”故事的多數文本中灰姑娘的棲身之所是廚房。廚房,是個充滿了無休止勞作和珍饈美食的陰性屬地。它是灰姑娘的工作室,把灰姑娘安排在廚房里意味深長。
故事的講述者把灰姑娘安排在廚房筆者以為有兩層用意:其一宣揚傳統婦德規范。傳統婦女的工作價值基本上都體現在廚房里。灰姑娘“不得不干那些重活兒和臟活兒,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打水、生火、做飯、洗衣服”,滿足一家人的生理需要。灰姑娘的處所正是這一婦德規范的反映。其二宣揚男性優于女性的思想。“廚房”與“圍裙”相關聯。在民間俗語中,圍裙圍“蠢”。在大量的民間傳說中,圍裙是神靈或男人使女人變蠢的計策。譬如我國湖北孝感地區就有一個這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婦女們聰明能干,男子都愿聽從她們的調遣。她們還常相邀著沿天梯上天游 玩,后因嬉笑聲觸怒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斬斷了天梯,并送給每個婦女一件漂亮的圍裙,婦女們穿上圍裙,從此變蠢了,成了整天日著鍋臺轉的“屋里人”。在男人眼里廚房是齷齪的地方,廚房是物欲的,低等的,就像灰姑娘睡在灰堆里,花一個小時從灰堆里撿后母撒進去的兩盆豆子,或者將紅豆和扁豆分開一樣。所謂“君子遠庖廚”。但男人卻把女人安排在廚房里。這種思想在故事其它地方也有體現,譬如在所有“灰姑娘”故事中,后母是惟一曾經掌握權力(主動權)的女性,王子的出現則意味著對一度旁落的權力的收回。顯然女性是不配擁有權力的,因為她們一旦大權在握,便會使公道喪盡,黑白混淆,乾坤顛倒。男性比女性更適合擁有權力。男性世界是高于女性世界的。
此外,“灰姑娘”故事里還有一個“半夜十二點”的禁令。灰姑娘穿上仙姑送給她的水晶鞋,成為世間最美麗的仙女,在王子選美的舞會上迷倒了王子。但是,講故事的人并不想讓灰姑娘迷失在魔法虛構的幻夢中,他要讓午夜的鐘聲適時地敲響,將灰姑娘喚醒,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灰姑娘通向幸福生活的權杖并非握在自己的手里。美麗聰明又順從的灰姑娘惟有恪守禁令,及時逃離舞會,回到自己的灰堆里,被動地等待才有可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這一禁令不僅使那只漂亮的水晶鞋丟失了,而且充分地說明了對一個渴望在男權社會里獲得成功的婦女守規矩是多么的至關重要。灰姑娘如果不懂規矩、不服從“半夜十二點必須離開舞會”的禁令,所有施加在她身上的魔法都將失效,她不可能被王子發現,更不可能得到救贖。在民間集體無意識中,女人似乎與生俱來就該是隱忍的、謙卑的、安分的。不安分的女人遲早會遭到懲罰。“半夜十二點”的禁令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男權社會所宣揚的婦德規范。這一禁令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至今仍是規范婦女行為的一種心理習慣。
“灰姑娘”故事對以上所有這些細節的描述都在宣揚一個觀點:任何婦女只要服從這些規范,遵從這樣的婦德,她的美德終究有一天會得到報償,她最終會從眾多的婦女中脫穎而出,獲得成功。灰姑娘默默承受著后母的虐待,內心希望博得王子的垂青,行為上卻總在逃避王子的追逐,然而正因為這樣她最終才能夠坐上王妃的寶座。她的兩個繼姐妹使盡渾身解數,即使“削足適履”也未能博得王子的歡心,卻落得眼瞎或被飛石砸死的悲慘結局則是從反面宣揚婦女們應該逆來順受、安于天命的思想。
三、以鞋驗婚 喜結良緣
多版本的“灰姑娘”故事都有一個大致相似的主線:失鞋尋鞋得鞋喜結良緣。在“灰姑娘”故事中,推進故事情節發展的核心元素和中心意象就是――鞋。雖然不同的灰姑娘有不同的鞋,但是不管是布鞋、金鞋、玻璃鞋、水晶鞋,還是軟木鞋、木屐等等,試鞋都是故事中的重要情節。
如果從社會歷史的現實理性出發來辨析灰姑娘丟下的鞋的含義,鞋的實際意義指兩個方面:對于王子來說,它代表著男性對女性的價值期待――美貌和美德(溫柔、善良、克制、順從、任勞任怨);對于灰姑娘來說,它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中惟一能夠選擇的獲取自我幸福的合法途徑,即靠美貌和美德贏得一個有錢有權的男人,并由此獲得男權社會給她規定的合法性生存空間中的婚姻幸福。鞋成為一種象征。
“灰姑娘”得鞋、丟鞋,王子(國王)得鞋、尋鞋主、試鞋、得鞋主、喜結良緣,這是一個充滿曲折的成功追尋。這種追尋體現了女子期望通過高攀婚姻(嫁給國王或王子這樣有權有錢的男人)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欲望和幻想。這種皆大歡喜的婚姻結局既是人類最基本愿望的反映,也是男權意識投射的影子。在“灰姑娘”故事里女性追求的目標往往是嫁給一個王子,從而過上富足的生活,因此快樂結局把女性的訴求最終框定在/物欲的滿足上;男性的追求卻是獲得智慧和才干,而他與灰姑娘的婚姻結局象征著他從此擺脫稚氣,即將登上王位,獲得權力。這種婚姻結局,是對童話中男性英雄智慧和勇敢行為的表彰,而女性則被限制在物質感官的滿足,這延續了男性優于女性的思想。童話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正符合了父權社會對男女兩性的期待。
結語
從以上的原型意象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父權制操控下的“灰姑娘”故事遵循著一套性別秩序,即男人主動,占主導地位;女人被動,歸順于男人。女人因為失去男人(父親)的保護而處于危難中,最后也因為男人(王子)得以解脫。因此,“灰姑娘”故事,是一種再現父權意識形態的文本。
在這個父權的文本范式中,童話的各類意象都被安排好了固定的位置。從童話人物的身份設置來看,女人均以女兒、姐妹、妻子、母親的面貌出現,她們是家庭的組合結構,不允許發揮自身主體性和表達自我欲望,忠于家庭、生子相夫、恪守婦道是她們不可違抗的職責;男性的身份通常是王子、勇士、騎士,他們被鼓勵獨立自主地參與離家與冒險活動。童話的情節設置也原原本本地遵守著所謂的性別秩序,只有賦予了女性悲劇的命運、從屬的地位、順從、單純的本性,才能突顯出男人們救贖的強大力量和不可動搖的主體地位。
埃里奇?西格爾的女兒弗蘭西斯卡在父親的葬禮上說:“帕金森癥毀了我的父親。”的確,西格爾罹患帕金森癥已經25年了,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弗蘭西斯卡說:“父親在生病期間,每一秒鐘都要奮力呼吸,奮力活下來,這種令人肅然起敬的頑強,很能說明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以同樣頑強的精神,追求他的教學、他的寫作、他的跑步,以及追求我母親。他是我們之中最鍥而不舍的人。”
他為“披頭士”寫劇本
西格爾博學多才,在校時曾是一位田徑運動員,之后在耶魯大學教古典文學和比較文學,他因給“披頭士”樂隊寫電影劇本而名噪一時。
西格爾是一名猶太后裔。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親已經是紐約布魯克林地區有名的牧師,不僅如此,他的爺爺也是一名牧師,曾經在充滿爭議的猶太教文化中心立陶宛傳教。后來,一家人飄洋過海來到美國,他們仍然沒有放棄這一備受尊敬的職業。
西格爾的父親是一名保守的宗教主義者,所以當兒子1937年6月16日降生于紐約時,父親便希望兒子將來能夠繼承他的衣缽,成為一名牧師。因此,西格爾的幼年時期,只能人讀當地的猶太宗教學校,接受正統的神學教育。直到西格爾長大一點兒之后,他才和父親達成協議,入讀附近優秀的公立中學――布魯克林地區的密林高中。西格爾還幸運地得到了到瑞士進行短期夏季交流學習的機會。豐富的成長經歷,為他以后的寫作事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雖然西格爾并沒有接過父親的牧師接力棒,但他對希伯來語和拉丁文化相當感興趣,所以在1958年從哈佛大學畢業時,他成功地拿到了拉丁文和古典詩歌的學位,并在一年之后攻讀了哈佛大學的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他再接再厲,最終于1965年拿到了夢寐已久的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難得的是,西格爾并不是一個書果子。在攻讀博士學位漫長的歲月里,他成為學校的田徑運動員,并利用自己豐富的文學知識,撰寫詩歌和音樂,組隊參加附近的演出,業余生活可謂十分豐富。當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后,很快就接到了耶魯大學的邀請,到該校教授比較文學和古典文學的教程。
1968年是西格爾生活的一個轉折點。盡管他還是耶魯大學的一名教師,但電影《黃色潛水艇》的制片人阿爾布魯達克斯邀請他為該劇撰寫劇本,而演出者是大名鼎鼎的“披頭士”樂隊。能獲得這份工作,讓西格爾十分意外。隨后,他被送到倫敦“閉關”,作為一名曾經的田徑健將,他開玩笑地形容這段經歷:“除了在酒店房間里跑來跑去,我哪兒也不能去。”
后來,《黃色潛水艇》大獲成功,而無名的西格爾也漸漸為人所知。這次經歷對他最大的影響在于,他確立了自己寫小說和劇本的自信心,風靡一時的《愛情故事》從而成為他此后幾年的工作重心。
風靡全球的《愛情故事》
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或許有些老套。但《愛情故事》還是展示了真愛的道理,告訴人們:“愛就意味著永遠不要說對不起”。
作為上世紀70年代最富盛名的小說和愛情電影,人們在評價《愛情故事》的時候往往說,這個故事很老套,一個富家子弟奧利弗,一個面包師的女兒珍妮,不過是又一段發生在哈佛校園的灰姑娘的普通故事……但是,關鍵在于,為什么這個普通故事如此成功?
西格爾這本131頁的《愛情故事》小說于1970年2月出版后,立刻被千百萬美國人爭相傳誦,連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也感動得向他的朋友傾情推薦。該書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長達41周,精裝本在一年內重印21次,并以30種文字在全球出版,累計銷量超過3000萬冊,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0世紀10大經典愛情”之一。
而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由賴恩-奧尼爾和艾麗麥嘉露主演,1971年上映便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并獲得包括最佳電影、導演,男女主角、劇本及配樂等多項奧斯卡獎提名。其中的經典臺詞“愛就意味著永遠不要說對不起”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最佳電影對白”的第13名,主題曲“愛情故事”成為經典電影音樂傳唱至今。
有消息說,《愛情故事》其實就是西格爾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男主角奧利弗匯聚了他以及他身邊多個生活原型的性格特點,其中就包括后來成為美國副總統的戈爾的故事。戈爾年輕時迷戀“被頭士”,而西格爾恰好因為寫過《黃色潛水艇》與這支樂隊結緣,兩人在偶然的機緣下成了朋友。在西格爾為《愛情故事》尋找素材時,戈爾正在談一場相差懸殊的戀愛。
《愛情故事》一開始只是壓箱底的故事,無人問津,直到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的文學經紀人路易斯華萊士提醒西格爾用另外的形式對故事再創造之后,它才得以和觀眾見面。西格爾用平實、樸素而幽默的筆調,沒有刻意細描,而是完全讓感情來說話,用簡潔的文筆、樸素的故事、純潔的愛情打動人心。
有分析家說,男主角奧利弗是當時美國躁動的年輕一代的代表,他們有才華,思想獨立,渴望掙脫家庭的桎梏,所以奧利弗才為了真愛和富有的家庭脫離關系,開始自己的人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了獎學金。大家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當他和珍妮通過自我奮斗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時,人們為他們鼓掌,當珍妮被病魔奪去生命時,人們和他一起哭泣。
盡管《愛情故事》深受好評,但西格爾表現得相當謙遜,以至于美國國家圖書獎要頒獎給他時,他都自嘲地說,自己不應該和厄普代克等前輩放在一起。西格爾不太在乎外界如潮水般的好評,仍然靜心堅持自己的愛好,繼《愛情故事》之后,他又創作了《奧德賽》、《奧利弗的故事》、《男人、女人、孩子》等劇本,1985年創作的、同樣以哈佛大學為背景的《班級》還榮獲了法國和意大利的文學獎項。
談家鄉
她是典型的山東小“熳”
“我爸爸是青島人,我媽媽是濟南人,我和濟南的情分很重。”于越說自己出生于青島,小學階段是在北京完成的。1998年,經過家人一番商量,她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了濟南讀初中。“我姥姥家就在舜耕路那兒,所以在濟南生活很方便。”于越告訴記者,她在甸柳一中讀書,一直到2002年,在山大一位教授的專項指導下,自己居然成功考取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專業。1年半后,因為對表演情有獨鐘,她決意考取中央戲劇學院,并獲成功。
于越對記者表示,自從買車后,她幾次來濟南都是自駕車。因為10年前有在濟南生活的經歷,她對濟南特別適應。生在青島長在濟南的于越對山東這塊地方有著深厚的感情,她的身上也時刻閃現著山東姑娘的本色。時而靈動可愛,時而掩卷沉思,恰似一位鄰家女孩兒,率真、開朗,又不失優雅。
談起對濟南的印象,于越這樣說道:“我覺得濟南很好啊,我非常喜歡濟南,誰說濟南不好我能跟誰玩命。”骨子里透露著山東姑娘的大氣、仗義,讓人不自覺地就喜歡上她。
談演戲
她是新晉“帥女郎”
于越拍過的作品很多,歷數于越飾演過的角色:溫婉者如《神》中的大小姐徐暖暖,孤苦者如《淘金年代》中的蘇云,凌厲者如《尖刀戰士》中的韓彤,豪邁者如《戰雷神》中的,聰慧者如《滲透》中的顧雨菲……于越把每一種類型的角色都演繹得十分精彩。如果說之前的戲有些或許沒有產生這么大的轟動效應,那應該是由于之前她只接文藝片吧。于越這樣總結自己。
的確,在接拍王小帥導演的《我11》之前,于越一直非常執著于文藝片的拍攝,這也源于自己內心的熱愛。雖然有時候那些作品非常小眾,關注度也不高,但是于越一直樂此不疲地堅持著。
直到有一天,與多年老友王小帥導演的偶遇,一陣互相寒暄之后,得知王導最近在籌拍一部叫做《我11》的電影,于越隨口一問,“又沒我啊?”其實是句玩笑話,調侃來著,沒想到王導立馬陷入沉思,然后答道:還真有。就這樣,當天下午于越和王小帥導演就近找了家茶館,暢聊起劇本來。酣暢淋漓地聊了一下午,王導越來越覺得于越像周老師,而于越也被精彩的劇本所吸引,當即就這么敲定了。
就這樣,于越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夢中情人周老師,她對該角色的成功演繹也直接將她和她的周老師一起帶到了西班牙國際電影節。
由周老師到車雅尼,不得不說角色跨度非常大。在最近的熱播劇《浮沉》中,于越飾演“白骨精+灰姑娘”車雅尼,除了要面對工作中的挑戰,還要面對“各方威脅”,照顧心臟病父親、面對母親逼婚、忍受鄰居側目……可以說車雅尼的生活在電視劇中被更加豐富化,也更加符合現代職場中白領女性的生存狀態,與此同時,這個角色的難度也就更大。
于越的一雙大眼睛可謂車雅尼這個角色的“福地”,于越各種角色給人的最深印象也恰恰在她的一雙眼睛上。它們可以靈動、可以嫵媚、可以堅毅。依靠著相信各種角色的積淀加上天賜的一雙眼睛,于越把商戰中的“白骨精”和生活中的“灰姑娘”演繹得非常精彩,受到觀眾和同行們的一致好評。參演這部戲的初衷,于越也透露,與導演滕華濤也是多年的好朋友了,該劇是他的收官之作,“就想著好朋友們聚一起,大家共同完成一件都喜歡做的事兒,留作紀念。也算是給滕導送的一份小禮物。”
而近日,就在于越接受記者采訪時,她正在拍一部叫做《打狗棍》的電視連續劇。于越向記者介紹說,《打狗棍》是通過一對父女的傳奇故事講述了熱河人民1933年到1945年的民間組織的抗戰故事。于越飾演的戴若冰投身抗戰前是—個文弱女教師,但是在參加抗戰之后就儼然變成一個巾幗英雄,遇事冷靜,勇謀相濟。郭導的老搭檔威子出演男一號,即戴若冰的養父。郭導稱這個角色是一個跨越50年的野驢一樣的男人。《打狗棍》是一部男人戲,男人扎堆的戲里面,女演員會有“物以稀為貴”的待遇,于越成為“萬綠叢中的一點紅”,變身抗日“鐵娘子”。
劇中,養父威子對于越飾演的養女戴若冰疼愛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這個女兒甘愿與世隔絕7年。于越對于這種感情的理解是,“這是一種超越了血緣關系的感情,應該說是更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吧。因為那個年代很特殊,動亂,在每個人都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一個養父為了女兒甘愿在山林中度過七年,一定是有十分偉大的力量。”
談自己
相信自己走得更遠
表面光鮮的背后,于越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星路并不算一帆風順的她,在政法大學大一剛剛讀完就選擇了退學,而去考中央戲劇學院。備考的日子是最讓人難忘的。于越坦言,那段時光是其人生中最黑暗、最辛苦的,一輩子都不會忘。好在在父母的支持下,于越一舉成功,考取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導表專業。于越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
去年,在第五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上,望江縣黃梅戲劇團推出的黃梅戲《阿珍》是一部有市場前景的好戲。其一,他是樸素的,傳統的舞臺美術,傳統的燈光音響,連一臺電腦燈都不用,非常適合在縣以下農村演出,二是它是具有傳統戲曲精神的作品,令觀眾喜愛。
說實話,當初《阿珍》這個劇本并不為人看好。一個近乎神話式的傳奇劇,一個看到開頭就能知道結局的故事走向,一個王子愛上灰姑娘,白天鵝愛上丑小鴨的愛情故事,怎么能把越來越挑剔的觀眾吸引在劇場里呆上二個多小時?但看完戲卻給人全新的感覺。郭漢城先生說過:“對于一個戲曲劇目,不僅要從劇本所提供的形象入手,更重要的要從舞臺演出所提供的形象入手。因為舞臺形象比劇本文學形象豐富得多。”這是因為,1.戲曲是綜合藝術,僅在劇本中,我們看不到表演、音樂、舞美這些手段的作用,2.作為戲曲舞臺藝術的中心――演員的形象表演和唱腔對于劇本的升華在我們心中更是空白。從這點看,《阿珍》的舞臺呈現是劇本的數度跨越。《阿珍》好就好在真正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戲曲精神。
按照李漁和王國維先生的觀點,中國傳統的戲曲精神,首要的是講究情韻和情調,具有較強的抒情性特征。也就是說中國傳統戲曲以傳情為第一要義。戲曲不是講臺,它不需要講哲學,她首要表現的就是一個“情”字。這在元雜劇和“臨川四夢”中都非常突出。《阿珍》整臺戲以情為中心,除了精心打造“阿珍“和“南國王子”的童話式的愛情,還著意描寫了阿珍和養父母的“親情”,如果說作為這臺戲的正面情感讓人刻骨銘心和陶醉外,那么作為反面的南侯養女路娃和南侯夫婦的“親情”以及路娃對“南國王子”的單相思我們也感到無可厚非,并且給予深深的同情。這就是情感的“自私性”和“公認性”的矛盾。戲曲舞臺上一種情感的“圓滿”往往是以一種情感的“幻滅”為代價的,這是傳統戲曲審美定式,我們無法左右。難能可貴的是劇中的神來之筆是偷閑表現了阿珍和動物們的親情,這在現實中不可能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和自然的距離,和傳統的距離。中國傳統戲曲精神的第二點就是講究戲曲的非情節化和散文化,不太注重西方戲劇所特別重視的矛盾沖突的刻畫,這種非情節性和散文性的傾向與抒情性是聯系在一起的。《阿珍》的故事很簡單,矛盾也很單純。一個侯爺驕橫且心高的女兒看不上身邊的所有追求者,只好比武招親。可是勝者比她更清高,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侯爺女兒賭氣的對身邊追求者說,只要誰能穿越大森林,找到傳說的仙女湖就嫁給誰。當所有的追求者都被森林的瘴氣猛獸嚇退時,比武獲勝的王子決定前往,但他不是為了侯爺之女,他是為了好奇和男人的尊嚴。在仙女湖畔,王子被阿珍的單純、友善、濃情所傾倒,阿珍也為王子的率性、剛強和真情所擊中,兩人相愛了。但侯爺之女早已被王子的風范擊倒,陷入痛苦的單相思之中,等待王子從大森林歸來。但歸來的王子卻帶回了阿珍和她的養父母。于是為了爭奪王子,侯爺夫婦和女兒展開了攻勢。然而強扭的瓜不甜,當侯爺之女喜氣洋洋入了洞房時,王子卻重回大森林心上人阿珍身邊。這個故事和元雜劇、明清戲曲的故事有著相似的結構。但附著在故事之上的抒情性和散文詩的韻味,卻很濃烈,仍能打動觀眾。中國傳統戲曲精神的第三點就是,雖然沒有太過強烈的矛盾沖突,亦無曲折的情節,但往往具有傳奇性色彩,這是其能保持引人入勝的戲劇魅力的原因所在。《阿珍》標榜的就是傳奇劇。如果說一場龍卷風把漁家女卷到侯爺家還有可能的話,那么,同時把侯爺家的女兒卷到漁家,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但這樣的故事卻發生了。就像《牡丹亭》里的“杜麗娘”復生和《倩女離魂》中的“倩女”離魂,為什么這樣不可能的假設卻被我們認可并大加頌揚?這是因為,這樣的設計是有人性為基礎的,是有情感做內容的。
中國傳統戲曲精神不太注重現實主義式的工筆描摹,具有較強的寫意性特征。《阿珍》雖然從故事的編排上有寫實性,但傳奇色彩和童話意境表現的更多是寫意性。這里寄予了作者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的渴望。其實,傳統戲曲精神是需要演員來表現的。我非常欽佩望江縣黃梅戲劇團有一大批能唱能演有基本功的演員。這得力于他們長期走市場的結果。一年300多場戲鍛造了他們。在這里,我很欣賞“阿珍”的扮演者童玲紅,唱念俱佳,在臺上精氣神十足,刻畫人物準確生動,是一個前途無量的演員。我也很欣賞龍妮的演唱,它繼承了祖父龍昆玉的衣缽,運腔和嗓音都圓潤通透,還有何東,那么年青的小伙把漁夫演得那么老到,且唱功了得,令不少所謂的明星汗顏。可以肯定的說,《阿珍》在某些專家眼里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在老百姓那里一定受歡迎,這就夠了,戲就是給老百姓看的。
記者:據說,你生過一次大病?
陳彤:是的。2003年,我生了一場病,病得很嚴重,不能上班了。那時候,我老去醫院找醫生,醫生建議我說:你需要每隔一段時間來復查一下,但是,你老來也不好……所以,中間的那段時間我就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中。我也到處想找工作,但是,真的沒有合適的,都是需要加班的或者特別辛苦的。我自己也知道,因為身體狀況不允許,我以后很難再從事記者這個職業了,我加不了班,也跑不了現場。
記者:你是什么情況下開始寫劇本的?
陳彤:2005年的一個偶然,王海老師看見我寫的一本書,她向出版社要了我的電話。在電話里她說: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寫電視劇?我以為她找錯人了,結果她說:這本書是不是你寫的?如果是的話,那我找的就是你。于是,就有了《新結婚時代》。是王海老師帶著我寫的,她是第一署名編劇,我是第二署名,從此以后,就有很多人找我寫劇本了。所以我很感激王海老師的提攜,她把我帶到這個行業里來,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門,尤其在我貧病交加,人生陷于低谷的時刻。
記者:你是學倫理學的,這對你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陳彤:學過倫理學你就會知道,你的道德觀沒有那么絕對。比如我們上課的時候,講古希臘倫理學,就講到勇敢,對于那個時代的貴族而言是美德,而對于奴隸就不是美德,奴隸的美德是順從。比如婚姻,今天我們認為出軌是不道德的,但是在漫長的古代社會,在男人一夫多妻制的情況下,提倡妻不妒妾不爭,男人三妻四妾是合法的,女人要求男人只愛自己一人叫“專寵”,是不道德的。陳世美之所以買兇殺妻,是因為按照當時封建法制“始貧賤后富貴”,男人不得休妻,除非秦香蓮同意解除婚姻,放在今天,陳世美要離婚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沒有那么絕對!所有的道德都是跟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對它的認知相關聯的。所以,我在寫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站在某個人物的角度去理解某個人物。
記者:編劇這個職業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陳彤:至少在生病沒有社會交往的那段時間,讓我有了一個比較適合的社會交往。我平常不需要太多的外界接觸,但是在寫完劇本以后又必須跟人接觸,比如制片方會找我,導演會找我,演員會找我……這樣的社會交往對我的健康是很有益的!
記者:你覺得女性編劇的優勢是什么?
陳彤:我一直想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什么絕對弱勢,關鍵是你要有自己的優勢!優勢不是性別,而是你的擅長。
電視劇《離婚律師》是吵出來的
編劇與題材之間的相遇往往是渾然天成的巧合。2011年,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三在正式出臺前有一個征求意見稿,那時,陳彤寫了幾篇相關的博客討論新婚姻法。由此,她就被電視臺請去錄節目。陳彤跟律師是正反兩方,吵來吵去。之后,剛好有制片方約她:最近有什么想寫的?陳彤說:離婚律師。
《離婚律師》這部劇展現了很多很現實的社會問題,小三、被小三,出軌,出軌后被原諒……引發討論狂潮。對此,作為該片的編劇,陳彤更有發言權。
記者:女性離婚以后應該怎樣自我修復?
陳彤:第一,人要面對現實,已經離婚了,你就要接受這件事。第二,至少在那個時候不要檢討自己,不要老想這件事,不要責備自己,不要老說:我到底做錯什么了?你或許什么都沒有做錯。
記者:這個理論從何而來?
陳彤:這個思維是我的醫生告訴我的。那時候,我經常會問醫生:我為什么會得這個病?醫生說:如果我知道這個原因的話,我就可以得諾貝爾醫學獎了,現代醫學對很多疾病的原因還沒有找到最終解釋,只能在實踐中找到治療的方案。因為有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或者不完全一樣,這個藥你吃下去好了,我吃下去就沒好。還有,每個人的康復期不同……用這個來比喻離婚,有的人離完婚以后,第二天就有新歡了;有的人,離完婚以后10年都走不出來,最后自殺了。正所謂個體康復和個體差異不同,治療方案完全一樣是不可行的。所以,這個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醫生會跟你說增強體質,多鍛煉,提高你的抵抗力和康復能力,對你一定有好處。感情上也是一樣的,增強感情上的康復和修復能力,這個很重要。那個時候,不要一天到晚想:他為什么會離開我,我哪里做錯了?也許你哪里也沒有錯,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該約會就約會,多見幾個人都沒有關系,反正已經離婚了。在婚姻當中,最值得珍惜的是感情,在離婚狀態,最應該珍惜的是自由。
記者:你怎么理解婚內出軌?
陳彤:比如《離婚律師》里的焦艷艷,很多人都說她,老公在外面,她寂寞就出軌了。其實,我一直想說,在焦艷艷出軌這件事情上,池海東是有責任的。他在婚姻當中沒有幫助他的妻子成長。一個成功人士,娶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在現在基本屬于標配,帶出去有面子,自己看著也賞心悅目,生的孩子也會漂亮,他當時肯定是這么想的。但是,女人不是一個擺設,不能娶到家里擺著,就算是家電,很長時間不用,也會壞的。
我寫焦艷艷這個人物,實際上是想說:這是男人的責任。你養盆花,也得澆;養個寵物,也得遛。一樣的道理,怎么娶個老婆回家,就覺得她應該自動地對你好,就得自動會成長?但是,很遺憾,大家看了以后都罵焦艷艷出軌,而沒有去討論這個比較深刻的問題。
記者:你覺得什么樣的男人出軌以后還能夠被原諒,還能夠重新在一起?
陳彤:他真誠地覺得自己錯了就可以再給一次機會。如果那種出完軌回來,說:“我是動物,男人都這樣的。”那就算了,就別給他機會了。除非你愿意和動物過一輩子,或者把自己也當動物,那么你就不要怨別人不拿你當人了。
你再也不是灰姑娘
離婚以后,總有一段艱難的時期,陳彤的建議是要跟過得特別好、比離婚之前過得還要好的人在一起。“我那個時候就跟一大批這樣的人在一起。他們一下子把你的視野打開,你就會覺得擁有自由的人生沒有什么不好。”
陳彤至今記得,她離婚后,身邊的小伙伴跟她講過這樣一句話:你不要再有灰姑娘心態,而且就算是灰姑娘,也得自己打扮好了坐著馬車去王宮跳舞。你不要想著:我好可憐。然后,有一個超級英雄來拯救我。不要這么想,因為你遇到超級英雄的幾率非常低。你要學會依靠自己,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能拯救你!這樣,在你自我拯救的過程中,反倒有機會得到貴人相助,因為人們都愿意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
記者:你會從前面借鑒很多嗎?
陳彤:不會,我會讓別人遷就我,因為遷就別人很難。每個人要有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判斷,我的自我認知和判斷是:我是一個不太會裝的人。比如,我對你有看法,表面上夸你,你也會覺察出我內心的想法。那樣,你會更加不舒服。
我以前覺得自己可以奮不顧身地去愛一個人,愛了以后,可以把自己變成他喜歡的那個樣子。但是,后來我發現我不會遷就或者不善于遷就。那么,我就想還是要找一個合適的,你也不要遷就我,而且你我又剛巧相互喜歡。
記者:會不會覺得中國太缺乏失敗教育了?
陳彤:是的,中國沒有好的情感教育、失戀教育和離婚教育。從小到大,你的生長環境是這樣的,你是個好女孩或者你是個好男孩,你好好學習,然后有好大學,畢了業有好工作,然后你就會娶到好妻子,你就會嫁到好老公。所以,你會認為美好的愛情是自然而然的。但實際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爭取的。那么,憑什么愛情就不是爭取來的?而且,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要付出努力的,學鋼琴你會彈錯、跑步你會摔跤,很多事情你都要反復去做,不斷練習才能做好,怎么愛情你一次就能成的?一次能成的是個特例,就像彩票中獎了一樣,但是,我們把它變成了當好女孩或者好男孩的獎賞。當你沒有得到這個的時候,你會認為是不是我不夠好,甚至責備自己。其實,根本不是你不好,是你太好了。
記者:你對愛人的標準是?
陳彤:每個年齡段不一樣,現在的我要求溫暖一些。女人年輕的時候對男人要求很多,歲數越大要求越少,要一個核心價值就好了。
在這幾天,課堂上都是我們放肆的笑聲,因為有人故意制造笑料。
話說一天演情景對話,同學們就把老師圍了個水泄不通,都是要道具的,誰叫老師是個老好人呢。看著蜂擁在講臺邊的人群,我心里無不感嘆:畢竟是可以放肆心情的年紀,誰像我一樣,老了不好意思和他們一樣拉著老師撒嬌。正郁悶不好措辭時,旁邊一個外校初一的男生用一種極嚴肅的教授的口吻緩慢地說:“這體現了一個素質問題!”我和旁邊的女生“哈哈”笑了起來,也不顧什么“淑女”風范了。
后來,我知道那個男生叫做吳曉天,極?寮??的名字。
上外教課時,吳曉天也幽默了一把。他與外教的對話如下:
“Potter?”(吳曉天現場取的英文名Harry·Potter)
“呃?”正在奮筆疾書的某人抬頭。
“You look great today!”
“Thank you!”
沉寂一會兒后,外教再次開口:
“Hi!Potter!”
“呃?”
“Hi!Potter!”
“Thank you!”
“What's you hobby?”
“My hobby is,is……”
“I know ,you hobby is ‘呃?’”
全場大笑。
昨天老師發給我們幾個劇本,說是最后一天要演的,本人榮幸的當上了《灰姑娘》一劇的導演兼旁白。第一天排練會怎么樣呢?
但是事實是,咳咳,本人作為導演十分慚愧,課本劇流產了。因為我的懶惰,也因為我們的經驗不足。
正當我郁悶之時老師又拿出“擊鼓傳花”的老一套來選表演情景對話的人。天哪,我在心里暗暗叫苦,每次有一些緊張的事我的心臟就受不了,讓我懷疑我有心臟病。
說時遲,那時快,游戲已經開始了。老師的mark筆在同學之間傳來傳去,拿到的人就像燙手山芋一樣立即傳給另一個人。傳到我這里時,我迅速遞給了我一旁的江琪,而江琪又將筆扔給了他旁邊的男生,那男生把筆放到了旁邊的桌子上,這時,只聽他撕心裂肺一聲喊:“胖子你在干什么!!!”然后他就光榮地跟“胖子”一起上了。我和江琪笑得不行,原來那“胖子”正彎下腰撿筆,而男生看不到人于是就喊了出來。
“哈哈哈哈哈哈……”我捂著嘴不知怎么是好(寫本文時我也呈以上狀態)。
結果兩人的對話仍爆笑不已。
“What's do you think of DJ?”
“I think the DJ is interesting.”
“Why?”“胖子”不忘將他一軍。
“No why!”男生成無奈狀。
“Why no why?”
全體暈倒。
電影源頭來自王家衛2001年拍攝的短片版《花樣年華》,劇情設定卻來了個時空大挪移,爵士名伶諾拉?瓊斯扮演的女孩伊麗莎白橫穿美國大陸,尋找生命與愛情的真諦。電影里基本沒有親密鏡頭,但至關重要的一吻,卻是三天里連拍150次。這個吻特別需要技術含量,拍攝時諾拉?瓊斯的頭部必須轉成90度,頭上墊3個小枕頭――既然對象是裘德?洛,總還可以算是享受吧。王家衛說,藍莓是失戀的滋味,又說,這是一部關于“戒癮”的電影,“在戲里面,每個人都很固執,執著于某一樣東西,這個戲就告訴大家怎么樣去放下。”
一向拍戲沒有劇本,講究心血來潮的王家衛,此次破天荒請來曾獲愛倫坡獎的懸疑小說家勞倫斯?布洛克撰寫臺詞,拍攝只用了8星期,讓人很期待將它與拍拍停停4年多才完成的《2046》做個比較。
《藍莓之夜》
導演:王家衛
主演:諾拉?瓊斯、裘德?洛、娜塔麗?波特曼
《幸運查克》
導演:馬克?海弗里奇
主演:丹尼?庫克、杰茜卡?阿爾巴、丹?弗格
查克擁有一種力量,只要和他上過床的女人,遇見的下一個男人就是她們的真愛。每天都有受到愛情困擾的美麗女人跑到查克這里尋求“幫助”,他也抱著何樂而不為的態度。當他終于遇到夢中情人凱姆,卻發現這一次想要的不再是無意義的。查克知道,只要和凱姆上了床就會失去她,只好保持距離,可她對于他為什么這樣卻完全摸不著頭腦。
《最遙遠的距離》
導演:林靖杰
主演:桂綸鎂、莫子儀、賈孝國
錄音師小湯五年的感情走到盡頭,他獨自來到臺東,錄下自然界最美的聲音寄往臺北,卻不知女友早已搬離原來住處。小云陷于毫無出路的三角戀,一卷卷來自遠方的錄音帶,寄給她不認識的前房客,錄音帶里的聲音和情感召喚她啟程……周董《不能說的秘密》功績之一是捧紅了氣質美女桂綸鎂,她主演的這部電影得到去年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
《發膠》
導演:亞當?山克曼
主演:克里斯托弗?沃肯、米默爾?菲佛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講述一個體重超標,有舞蹈天賦的胖女孩兒特蕾西,如何在風靡一時的“柯尼?科林斯電視秀”上大紅大紫,歷經考驗。這個“灰姑娘”的故事翻拍自19年前的經典歌舞片,最吸引人之處是那股濃烈的1960年代風情:夸張精美的拱形頭和貓王頭、閃亮亮的花襯衫、波普風的裝飾、扭臀潛水舞……
《愛情》
導演:郭景澤
[關鍵詞]韓劇 文化共享性 電子媒介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309(2010)07-0082-03
自1993年中央電視臺引進第一部韓劇《嫉妒》開始,韓劇在中國的熱度就一浪高過一浪,其后引進的《愛情是什么》、《藍色生死戀》、《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愛上女主播》、《看了又看》、《大長今》、《浪漫滿屋》、《傳聞中的七公主》等更是吸引了中國觀眾的眼球,可以說每引進一部韓劇都會在中國掀起不小的波瀾。
韓劇為什么能夠在中國久盛不衰?
首先是由韓劇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韓劇類型豐富,側重展示多方位的社會生活及普通人的情感追求。生活化的劇情、強烈的時代感、完美的畫面、音樂的和諧、市場化的運作,這些都是其在中國風行的基礎。
從過程上看,流行是傳播的結果,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社會流行的傳播方式不盡相同,在現代社會大多是從大眾傳播媒介傳向社會大眾的。但無論如何,傳播得以實現的條件是清晰的,這些條件運用的充分性決定了傳播效果的好壞,從而也決定了是否流行和流行的程度。韓劇得以風行也是受這些條件影響和決定的,我們從以下四個條件進行分析。
一、文化共享性
文化的共享性是人們對文化的認同和理解。首先,韓劇的風行是由中韓文化的共享性決定的。韓國的流行文化不是簡單的韓國傳統文化,而是一種中介文化,即亞洲文化和歐美文化融合改造過后遞交的作業,是傳統與現代的糅合。最熱門的風潮由歐美最先走進日本和韓國,再從那里分流,亞洲的時尚潮流多是從那里興起并熏染了獨特的理解后蔓延開來。所以中國觀眾在接受韓劇時要有對這兩種文化的理解和解讀。
(一)中韓文化
從地緣的角度上看,中韓兩國同處于東亞地區,相似的地理因素孕育了許多共同的文化,因此存在文化的趨同性,文化起初、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都有相同之處。儒家文化的影響,使兩國同屬于以重人倫為內在本質的文化圈,在倫理道德、審美情趣上也存在著相近之處。而交流和往來更加深了兩國在文化范圍內的相互了解和學習,長此以往,中韓文化的共享性使中國人對韓國文化產生了心理認同。這是兩國跨文化傳播和文化共享的基礎,對雙方來說有十分廣大的共同的意義空間。
(二)中西文化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傳播和跨文化傳播日益發展,西方文化以其絕對強勢充斥著全球。文化沒有優劣,西方文化中適合我們的部分會通過文化的內旋機制被吸收。這是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基礎。
韓劇正是韓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的統一,由于中國文化與其皆有契合之處,對雙方都有一定的認同和理解,韓劇被中國觀眾接受也在情理之中了。韓劇中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適合了中國不同觀眾的要求,無論從韓劇所展現的傳統內容、倫理道德,還是現代的繁華鬧市、新奇的服飾透過劇情所發出的信號,都被中國觀眾統統接受。
二、傳播關系
傳播關系是在文化中發生的聯系。韓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基于歷史上由來已久的交往關系,在轉型中的中國風行起來的。
(一)全球化語境推動下的文化輸入
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不在不同程度上卷入了全球化浪潮,這不僅表現在經濟上、政治上,也滲入到不同的文化形式之中。全球化趨勢攜帶流行文化席卷著世界,轉型中的中國迅速融入國際化軌道,與世界流行文化的脈搏一同跳動。韓國流行文化本身就是全球化的產物,是儒家文化與美國工業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利用了文化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沖突與調和,將傳統倫理與現代性的沖突、東西方價值觀的沖突體現得淋漓盡致。代表流行文化的韓劇傳入中國并迅速風行就成為一種必然,而且勢不可擋,這是中國參與全球化的結果。
(二)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
中國現在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文化由單一向多元發展,從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化的過程之中。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生活方式革命性的變化,生活節奏加快,行為方式乃至觀念變化,新階層的出現和階層結構的變化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圍,這都為韓國流行文化的輸入提供了條件。
(三)歷史上,中韓兩國的交流
在長期的歷史歲月里,兩國在文化交流中,韓國在大量消化吸收漢文化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韓國特色的東方文化。中韓兩國自1992年建交后,隨著兩國政治、經貿、教育、科技交流的飛躍發展,兩國文化交流也順暢發展。根據兩國政府部門商定的年度文化交流計劃,兩國民間、政府間的文化交流正在正常進行。而且在兩國政府部門推動下,中韓兩國的民間文化交流十分活躍。這種背景下,韓劇更成為韓國文化產業輸出和中韓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三、傳播媒介
前面提到,流行是傳播的結果,在現代社會流行的傳播主要是依靠大眾傳播媒介,由此而形成獨特的媒介文化。媒介文化的生長條件是由大眾媒介的傳播功能和社會的流行趣味共同構建的。這種全新的文化,把傳播和文化凝聚成一個動力學過程,將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裹挾其中,成為我們當代日常生活的儀式和景觀。大眾媒介便是一架便捷的造神和造夢機器,是現代神話孕育的溫床。
在當今社會,人們已經陷入到物的包圍圈中不能自拔,被物的結構所控制,但是失去信仰的人必然要尋找精神上的救命稻草。而現代神話的敘事對象是普通的人和物,因此其題材范圍要廣泛得多。它不僅可以在每一個細小的題材上做文章甚至做大文章,還往往與廣大的觀眾在共謀的情況下達成一致。現代灰姑娘的神話、百萬富翁的神話、丑小鴨的神話、阿甘的神話便在影院和電視機屏幕前完成。其實神話的種子是早就埋在人們的心底的,人們只是借別人的臺詞表白自己的愛情,借別人的手帕擦自己的眼淚,在現實中無法滿足的東西在精神世界里尋找補償,滿足年輕人尋找代言人的心理需求。
韓劇本質上就是媒介文化的產品,它自然也是由大眾媒介構筑的神話。韓劇中不乏這樣的劇情,一般是一個或長相普通或家境貧窮,平凡但卻堅強甚至個性野蠻的女孩,同時被兩個以上高大帥氣、有錢有勢、溫柔專一的男子追求,中間不乏一個高挑美麗、氣質出眾卻用心險惡的女人挑撥離間,從《星夢情緣》、《冬季戀歌》、《玻璃鞋》、《明朗少女成功記》到《那小子真帥》、《我的女孩》、《浪漫滿屋》,女主角多是灰姑娘式的人物,而男主角則是白馬王子式的人物。
媒介文化的造神機制在運行過程中,通過對這種產品的消費,填補了中國民眾尤其是都市消費者在社會轉型期的心理空虛和迷茫,為其提供了一個宣泄渠道和緩解壓力的好辦法。世界的聯系在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在疏遠,現在出現越來越多的“電視人”,將感情寄托在電視等媒介編輯的一系列符號的意義中回味一樣的經歷、體味不一樣的人生。虛假的個人想象空間帶給了他們心靈的慰藉,電視及其通過這種渠道傳播的電視劇成了他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傳播方式
在電子文化時代,由于電子媒介的作用,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由間接性變為直接性,觀眾簡直用不著思考、用不著理解、用不著想象,就可以直接感受,直接看、直接聽。
電視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現實與影像就處于一種新的關系之中。電子媒介與市場的結合,必然形成消費主義意識形態以及被動的文化行為。現代神話依靠電視這一媒介手段,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便可成為一種物美價廉的商品,并且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色彩、光線、煽情的語言、真實的鏡頭、拼接的畫面以及多媒體技術等等構成了一個時空包圍圈并一步一步逼近觀眾,滿足了他們的感官需要,使其沉浸在其間,不能自拔。藝術再也不像古典時代藝術創作那樣神圣、神秘、永恒。機械制作、大量復制、流水線上的文化制品充斥文化市場,把創作和欣賞帶入新的境界,觀眾有時也變成了作者。
韓劇在制作方式上有別于中國電視劇的產生。中國電視劇需要編劇先構思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后要把這個故事編寫成劇本,最后導演與編劇對劇本進行完善之后,才進入拍攝階段。而韓國電視劇是在拍攝過程中,在觀眾反饋的基礎上逐步完成的。觀眾的反應是電視劇是否繼續拍攝的唯一根據,受觀眾歡迎故事就一直發展下去,一旦觀眾對故事失去興趣,電視劇就會應聲而止。
韓劇就是利用電視這樣的電子媒介,收買了廣大的中國觀眾。韓劇《藍色生死戀》和《冬季戀歌》的導演尹錫湖在介紹韓劇的制作時曾說:“韓國電視劇是在流水線上完成的藝術作品,是有它自己獨特的規律的。”他認為現在韓劇在后期制作上追求盡善盡美,完全按照電影鏡頭的標準精雕細琢,使每個鏡頭都充滿美感,正是整個行業人員在每個環節上都精益求精,才使得韓劇在亞洲久盛不衰。
綜上所述,韓劇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國的轉型時期得以發生,以文化的共享性為基礎,依靠大眾媒介產生的媒介文化,采用電子媒介的各種光怪陸離的手段使觀眾深陷其中,并感到其樂無窮。因此,韓劇在中國的風行是一種必然。
[參考文獻]
[1]蔣原倫媒體文化與消費時代[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沙蓮香傳播學――以人為本的圖像世界之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常常覺得自己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因為我一直都很喜歡聽故事。
小時候喜歡聽人說故事,對說故事的人,自然而然就生出了崇拜的心。那時候會講故事的人,是爸爸、媽媽和鄰居阿公、阿婆。
念了小學以后,最喜歡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上課,而講故事給我們聽。老師講的故事,幾乎每一個都精彩好聽。聽完一個,我們會貪心地要求再講一個,然后一個接一個,希望老師不要停止,也希望下課鐘永遠不要響起。
讀書識字的好處,是我開始可以自己讀故事,而不必仰賴大人說故事了。大人們總是有忙不完的事要做,不可能天天有空講故事,而且他們的故事好像也講得差不多,再沒有新鮮有趣的可聽了。
開始自己讀故事以后,我的世界忽然變大了,我覺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未知等著我去發現。從此,我愛上了書本,為書著迷。
在《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小紅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綠野仙蹤》等外來的童話故事里,我看到了公主、王子和神怪、冒險的神奇;在《花木蘭》《楊家將》《包青天》等民間和歷史故事里,我看到古老的中國,感受到忠、孝、節、義的動人;在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四郎、真平等漫畫人物身上,我讀到憨厚、熱誠、機智和正義。所有的故事都精彩好看,不但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的童年,給了我幻想的樂趣,還教了我不少做人處世的道理。
上了中學以后,我接觸了翻譯小說、世界名著。往后,讀書的范圍愈來愈廣。結婚后,有了兩個孩子,我又陪他們讀童話故事、民間故事,重來一次的感覺真好。現代兒童比起我們那一代,幸運得多,不但書的種類多,漫畫也多,還有兒歌和有聲書,以及吸引人的卡通影片。陪孩子一起成長,使我又深深愛上卡通影片,而且重溫了一次童年生活。
現代父母喜歡用照相機記錄孩子的童年,那似乎是最簡單的方法;但一直喜愛寫作的我,則認為把孩子寫進故事里,他們會更有成就感。于是,我從一個愛聽故事、愛讀故事的人,變成了編故事和寫故事的人。
剛開始,我寫一些簡單的、短的兒童生活故事,把兩個孩子當成故事中的主角;也寫一點家里養的小巴西龜的故事。回響很快就來了,兒子放學回來后,拉著我的衣角說:“媽,李方國說你下次寫故事時,可不可以把他也寫進去?”我很慷慨地答應了。過了幾天,孩子回家又抱著我的脖子說:“媽,張浩哲要我問你,他的兩只巴西龜可不可以寄養在我們家?”我一聽,覺得這種事情較麻煩,就問:“他為什么不自己養?”兒子可憐兮兮地說:“張浩哲媽媽不準他養,說要把烏龜拿去丟掉,好可憐喔!張浩哲都哭了。”我看兒子的表情也像要哭了,再次慷慨地答應。
這是好的開始,讓我知道孩子們喜歡讀生活故事,而且像我小時候一樣,以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節都是真的。于是我開始寫長篇的故事,有幻想的童話,有落實于家庭、游戲、人際關系等的生活故事。寫故事,讓我好像又回到童年那無憂無慮的歲月中,而且可以讓筆下的小主角去幫我實現小時候的夢想。
從前不能實現的愿望,在寫故事時得到了滿足,那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小時候我最大的愿望是能飛;第二個愿望是能隱形;第三個愿望是自己是一位公主;第四個愿望是希望能擁有法力,可以主持正義、打擊惡魔、打抱不平……總之,愿望很多很多,也隨著年齡在變,而且非常熱切地盼望有實現的一天。但是,人一年年長大,愿望一年年減少,最后終于知道有許多愿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我開始寫故事時,那些消失的愿望又一一浮現心頭,我心想這不正是可以實現兒時愿望的最佳渠道嗎?所以我筆下的小人兒、小狗兒、小花兒、小草兒、小露珠兒,都成了愿望的化身,借著他們的經歷、感情、認知,我讓自己小時候的愿望一個個都實現了。
扣籃:您在美國那么多城市待過,最喜歡的球隊是哪支?
賴聲川:我小時候喜歡凱爾特人,長大后因為在灣區,只能去看勇士比賽。我看過的大部分NBA比賽都在奧克蘭球館。勇士也曾經有過令人興奮的表現,不過最近十幾年都只會讓人失望。盡管如此,只要有時間,我還是會去奧克蘭的球館看比賽。
你不光看也喜歡打球,平時都打什么位置?
以前主要打前鋒,現在什么位置都打,對我來說,能運動就足夠開心了。以前總想說,如果能夠打到50歲,自己就很滿意。現在58歲了,還能打,比預料之中的還多了好幾年,真的很感恩。年輕時我會比較多地在內線沖撞,不過現在,組織后衛,中鋒,我都打。當然,打中鋒我會把更多精力放在防守上面,總之,用腦筋打球。
這是您第一次解說NBA?
沒錯,第一次,反正也沒有什么壓力,就是聊天。就好像自己平時在看球,和朋友聊天。為觀眾提供某一種角度,畢竟我看了這么多年球,NBA這幾年有一些新的球迷,作為老球迷,我可以幫忙引導他們理解NBA的精妙之處。
您考慮過拍一部籃球題材的戲么?
我以前拍過一個電視劇,《我們一家都是人》,現場就有籃球架,那是一部情景喜劇。然后休息的時候,我們也會在那里打球,算是我的一點小小的私心吧。我也設想過一部音樂劇,開場就是50個人胯下運球,然后連續投籃,全部投進去。我就只想到了這么一個開頭。純粹是好玩,畢竟我身為球迷,而我的專業又是戲劇,配合在一起,挺有意思。
在您看來,籃球和戲劇之間有什么關系么?
當然有,我認為籃球和戲劇內在是有關系的,作為一個戲劇導演,就像教練看似沒在干嘛,其實全場的節奏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在戲劇中,故事的展開節奏、情緒變動也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您最喜歡的教練是?
菲爾?杰克遜!現在還在執教的是凱爾特人的里弗斯。應該說,重視團隊籃球的我都喜歡。團隊就是籃球最重要的部分。有這么一個故事,拉里?伯德的4個隊友在場上練球,場邊球評說這是4個好球員。接著伯德來了,于是場上變成了5個偉大的球員。在籃球里面,愿意分享球是很重要的東西,不管你是什么位置。從艾弗森、科比后,籃球開始變得有些自私,當然,整個世界的潮流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過去是個分享的年代,而現代變得越來越自私。有時候我們去美國的球場跟不認識的美國人打球,真的很無聊,10個陌生人,8個人讓開、2個人單干。但籃球本來不是這樣的。我覺得看到機會,分享球權、然后輕松得分,這才是籃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