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7: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兔子簡筆畫,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牛 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對牛的評價。我們在畫牛的簡筆畫時,要融入卡通元素。牛的鼻子要大一些,在畫它的眼睛時,一定要多注意一些。眼神可以凸顯出牛的可愛。
3、虎 老虎作為深林中的王,一定要突出它森林之王的特征。在我們畫老虎的簡筆畫時,要注意它頭上的“王”字。同時可以融入卡通元素,使其既萌萌噠有不失王的風范。
4、兔 小兔子相對比較簡單一些。我們在畫兔子的簡筆畫時要注意兩點。一,大耳朵,在畫耳朵的時候要注意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長。二,短尾巴,尾巴一定要短小。
5、龍 龍是比較神圣的,它是我們幻想出來的。所以我們在畫龍的簡筆畫只需抓住龍的特點去畫即可。我們在畫龍簡筆畫時,龍角還有龍的身體要特別注意。
6、蛇 想必我們都比較害怕蛇。但是卡通人物里的蛇卻是非??蓯鄣?。我們在畫蛇的簡筆畫時,融入卡通元素,可以使畫出來的蛇更加的可愛。注意:蛇的舌頭比較細長,一般都是吐露到嘴外面的。
7、馬 馬在古代是一種交通工具,千里馬便是對好馬的評價。所以我們畫馬的簡筆畫時,要注意它的四肢的強壯。
8、羊 小羊肖恩使小朋友們對羊有了很好的認識。我們在畫簡筆畫可以借著肖恩的外形去勾畫出羊的形狀。
9、猴 齊天大圣孫悟空便是一只猴子,它使得我們對猴子非常的喜愛。我們在畫猴子的簡筆畫時可以模仿孫悟空來勾畫。
10、雞 在從前,公雞總是第一個起床打鳴,告訴人們早晨要來了!我們在畫雞的簡筆畫時便可從此處下手。畫出一個打鳴的公雞。
11、狗 小狗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的特征也比較明顯。
關鍵詞:簡筆畫;數(shù)學教學;低年級兒童;數(shù)學知識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遠程教育設備走進課堂,唾手可得的簡筆畫在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中就發(fā)揮著不小的作用。學習數(shù)學知識對低年級兒童來講,是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上面講有個別學生在下面亂畫不注意聽,走近一看,原來是在畫畫。由此可見,學生對畫畫顯然是非常有興趣的。新編數(shù)學教材在更新內容的同時,也適當?shù)嘏浼恿艘恍┎鍒D,這些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與圖畫相比,簡筆畫更貼近學生生活,簡筆畫風格和色彩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變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學習為富有兒童情趣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探索活動。利用簡筆畫,不僅容易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對學習數(shù)學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它還具有直觀性、形象性、聯(lián)想性、簡單方便易行的特點。下面,我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利用簡筆畫進行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的體會。
一、利用簡筆畫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利用簡潔漂亮的簡筆畫激活課堂,吸引學生,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直觀化、樂趣化。簡筆畫具有生動性,別看它只是簡單的線條,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前后”“上下”方位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在上這一課時,我根據(jù)教學內容,用彩筆在黑板上畫上幾只小動物,有兔子、長頸鹿、烏龜?shù)?,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位置”。學生們一看到這些形象可愛的小動物時,頓時歡呼雀躍起來,課堂紀律看似亂了,但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創(chuàng)設了意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松的氛圍,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發(fā)了。對于誰在誰前面第幾,誰在誰后面第幾,學生一眼就看出來了,在適當位置插入雞和鵝,這時它們位置變了,但學生仍然能直觀地看出它們的前后順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學生學得特別快,知識點也牢固掌握了。
二、利用簡筆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低年級學生識字少,語文識字與數(shù)學教學往往不能同步。學生在做一些應用題時,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題意。如講一個皮球賣5元,買了3個要多少元?教師隨手用粉筆畫一個使學生把5元和皮球迅速聯(lián)系到一起,可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效果。在教學中利用簡筆畫還可以起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作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把練習8+6=14編成游戲“小魚找尾巴”,即畫一條魚身上寫上“8+6=”,尾巴上,寫上不同答案,但只有一個正確的讓學生來找,既訓練了學生口算能力,又使課堂變得生動活躍。
三、利用簡筆畫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尤其是在使用新教材時如學習9加幾時,要倡導讓學生計算方法多樣化。當讓學生交流多種算法,這時往往有個別學生不愿聽,或是不愿意把自己想法表達出來,這時教師隨機在黑板上畫……說:“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填在星星、圓里”,學生興趣馬上來了,注意力也由簡筆畫集中到口算方法上。
再如,在計算13-5=8時,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朵花,在花心上寫上13,在兩片葉子寫上8或5,這樣,學生興趣馬上來了,由簡筆畫轉到口算方法上。所以,作為低年級的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們的孩子呈現(xiàn)天真,使我們的教育對象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數(shù)學學習。
四、利用簡筆畫可以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
學生做數(shù)學計算題時往往不太有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給學生畫簡筆畫作為獎勵,若做對了,畫一面紅旗或紅花,比總是口頭表揚效果好。簡筆畫與數(shù)學習題結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做題的欲望,同時也提高了計算準確率。如讓學生給數(shù)學作業(yè)配一個簡筆畫作為插圖,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做題的興趣,還可以達到發(fā)揮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力,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做題氛圍的效果。課后讓學生畫帶數(shù)學問題的簡筆畫,讓學生用數(shù)學畫描繪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還可以發(fā)展學生思維。在當今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領域,新的方法不斷出現(xiàn)。其中,數(shù)學日記風靡全國。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我采用了一種以簡筆畫為形式載體的數(shù)學周記。在開學之初,我自己用簡筆畫的方式繪制了一批數(shù)學日記,內容有:我們班有45名同學,6位老師;每天媽媽給我1元錢;王老師個子高,小明個子矮;長方形的操場,圓形的花壇;燒烤架子上擺了多少串食物……學生開始自己放眼觀察課本外面的世界,他們繪出了運動會上我第一、我比××跑得快、買橘子、比大小……讓學生動手畫一畫,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起到訓練技能的作用。
五、簡筆畫也是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模仿力特別強。教師和藹可親的面容、和諧幽默的話語以及淵博的知識、流利的講解會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教師過硬的基本功和漂亮的簡筆畫更會讓學生對你崇拜得五體投地,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你的課。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 直觀手段 語言技巧 情景模擬
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興趣教學法(Interest-Stimulated)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質量和水平行之有效。所謂興趣教學法,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學習的自然環(huán)境,運用科學的課堂規(guī)則,幫助學生設計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潛能,使學生在興趣中能自主、自發(fā)地學習英語,
激發(fā)其興趣,從而產生巨大的內驅力。它包括教學措施和對學生思想的引導措施。
一 、運用恰當?shù)闹庇^手段
根據(jù)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在教學中實用直觀的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在學生腦中形成直觀印象,以便詞匯符號迅速地在神經網(wǎng)絡中找到其對應關系。常用的直觀手段有簡筆畫、教具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圖畫或圖片,有時請學生幫助繪制一些圖畫。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就運用簡便易行的簡筆畫,有時邊畫邊呈現(xiàn),有時邊畫邊操練,有時讓學生邊聽邊畫。簡筆畫不僅簡便易行,易學易畫,而且風趣幽默,省時、省力、省料,寥寥數(shù)筆就能表達出豐富的語言信息或概念。比如大學英語單元模塊“Language”中,運用簡筆畫讓學生來畫兔子、眼鏡蛇、蜜蜂、小狗、小貓等,并鼓勵他們來猜動物的各種語言,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不僅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內容,而且易于學生加深印象,強化記記,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具的使用是靈活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具備指著周圍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出口成章的能力。不管是新課的講解,還是知識的復習,出示教具或作簡筆畫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是很有效的。
二 、運用恰當?shù)恼Z言技巧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我們教師一定要注意對信息的傳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所要傳遞的信息進行重新組合,把知識變成有序的、多層次的智慧,在課堂上用生動淺顯的語言“傳遞”給學生,用啟發(fā)興趣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地吸收信息,再將所吸收的信息內化為自身的智慧。在language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幾種運用語言的技巧:
1.幽默的運用
美國作家特魯 .赫伯曾經闡述:“真正的幽默是在嚴肅與趣味之間達到相宜的平衡......進而使我們的身心和周圍的一切均衡地成長,實現(xiàn)更高級文明?!庇哪\用于嚴肅的課堂教學,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比如在Language教學中,我讓學生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并用英語來表達。這樣學生們可以在輕松地氛圍中完成了任務。
2.講故事
在教學中適當使用“講故事”,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講故事可以使教師擺脫通常在課堂上使用的那種“教師腔”,講故事的教師不僅使用淺顯易懂的詞匯,而且使用聲音、表情和手勢,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強烈而又真實的語言交流的體驗。比如在語言模塊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jù)黑板上的簡筆畫,運用想象用英語來表達一個小故事,他們都積極參與在課堂上輪流上臺為大家講述。通過實踐,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他們對英語語言的操控能力。
3.游戲的使用
參與游戲是學生們與生俱來的合群性的體現(xiàn)。通過游戲可以達到鞏固詞匯、語法、聽力、口語等的目的。 “連環(huán)拼詞”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由一個學生說出一個詞,第二個學生所說的詞必須以第一個人說的詞的尾字母開頭。如:
Player 1: suggest
Player 2: tap
Player 3: particular...
在必要時,還可以對所說的詞增加限制條件,如詞性等,以增加難度。
這樣,原本枯燥的單詞記憶就在有趣的游戲中得以實現(xiàn)。
三、設置恰當?shù)慕浑H情景
關鍵詞:英語;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077-01
如何有效地教授單詞是老師們最為關注的教學重點之一。說起“背單詞”,很多學生、包括家長都會感到頭痛不已和束手無策。為了背單詞,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都嘗盡不少的辦法。同時也嘗盡了許多苦頭,常常還屢戰(zhàn)屢敗。小學生學習詞匯離不開記憶,然而,背單詞是不是詞匯教學的全部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語言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工具。它是由音義結合的詞匯和語法組成的一個整體。如果說語言是一棟房子,語法是鋼筋,那么詞匯就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要想讓語言更豐富,就要注重“材料”的積累。英國著名語言學家Wilkins曾說:“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 ,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一般而言,一個學生的詞匯量越大,那么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口頭,書面表達就越豐富,翻譯水準就越高,就越能在交流中準確而地道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下面是我對小學英語單詞教學的一點看法。
一、直觀呈現(xiàn)法
可以通過單詞卡片、實物呈現(xiàn)、和簡筆畫來呈現(xiàn)新單詞,使學生對單詞的“音、義、形”有直觀的認識。T:Hello, kids. Look at the ears. What’s the animal?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雙小兔子的耳朵,)
Ss: It’s a rabbit.
T: Oh, maybe. Let’s go on the drawing. (老師繼續(xù)把整體兔子畫完整。最后把兩只耳朵換成兩個字母“bb”,)
Ss: Wow, letter “b” is the rabbit’s ear!
T: Yeah. Kids, read after me. Rabbit!
Ss: Rabbit!
學生通過簡筆畫的直觀認識,對rabbit這個單詞的發(fā)音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學生還能通過觀察兔子的耳朵,像兩個字母b,從而對rabbit這個單詞有了直觀的認識,加深了對單詞拼寫的記憶。
二、趣味鞏固法
在呈現(xiàn)完新單詞后,學生需要對新詞的加深印象和鞏固運用。機械的操練方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歌謠和游戲則能活躍課堂氣氛、改變呆板沉悶的機械的單詞操練方式。可以通過編歌謠或者直接演唱課本的歌謠,來讓學生鞏固新詞匯,提高詞匯的鞏固效應。游戲是提高學生興趣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課程標準在教材呈現(xiàn)方式上小學以游戲為主。小學英語課堂上的單詞鞏固游戲有很多。常見的有,踩炸彈、高低音、缺少了什么(What’s missing)、聽音猜單詞等。
T:Oh, the animals are caught by the hunters. Let’s call their names and take them home. But don’t call the ones with bombs.
(教師板書出相關的動物圖片,)
T:Let’s read the names of the animals.
這是一個放炸彈的游戲。學生必須快速讀出老師指著的單詞,但是有炸彈的單詞就不能讀出聲音。否則這個炸彈就爆炸。誰讀了有炸彈的單詞,其他同學就可以對著這個同學說“Bomb”。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自己對單詞的要求,來變換游戲的呈現(xiàn)方式。比如,要求學生認讀單詞的讀音,就可以呈現(xiàn)圖片。但如果要求學生能認讀單詞,就可以把圖片換成單詞。放炸彈也是有玄機的。當在單詞認讀的教學中,學生掌握得較好的單詞,就可以在這些單詞里放炸彈。比較難掌握的單詞,就不要放炸彈。盡量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多讀多練這些單詞。
三、圖片呈現(xiàn)法
圖片呈現(xiàn)單詞教學法其實和實物呈現(xiàn)法差不多,也是為了學生能夠直觀理解單詞的教學方法。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圖片來表示單詞的意思。
四、故事引申法
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引出要學習的單詞,讓單詞在情景中呈現(xiàn),使得學生更能理解單詞意思,加深對單詞的記憶。
五、開展小組競賽記單詞
【關鍵詞】 活化地圖 策略 應用
一、“活化地圖”的概念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圖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理教學的最基本特色。本文從初中生地圖學習心理出發(fā),提出“活化地圖”的概念,就是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增加靜態(tài)的、平面地圖的畫面感和立體感,把“死”地圖變成“活”地圖,增加學生在學習地圖過程中的“感知”刺激,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讀圖興趣,收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愉快地掌握地理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智力和能力,陶冶情操。
二、“活化地圖”策略的應用
2.1形象記憶法活化地圖
形象記憶法對初中學段的學生來說,一方面把抽象知識形象化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另一方面形象化的圖形、圖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圖形圖象法:把某一國家和地區(qū)按本來的特征畫成圖。如歐洲大陸像個平行四邊形,非洲大陸像一個三角形加上一個半圓形,南美洲像一直角三角形。
2.物體形象法:如英國像一只向大西洋張望的兔子,意大利像一只高跟皮靴在踢足球,中國像高唱的雄雞,云南像個只開屏的孔雀,陜西像兵馬俑,等等。
3.數(shù)字記憶法:多哥共和國像1字,越南像3字,朝鮮像5字,索馬里像7字。
4.字母形象法:如黑海像F,波羅的海像K,佛羅里達半島像J字等。
2.2手勢法活化地圖
1、巧用象形性手勢,描述靜態(tài)地理事物。。案例1:在地圖這一節(jié)教學不同的山體形態(tài)時,讓學生自己,手握成拳頭,其實我們的手就是一座五指山,手背部關節(jié)突起的部位相當于山峰,關節(jié)間的部位相當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當于山脊,手指縫相當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向手背灑些水,水順著手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山體的集水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fā)源地。(如圖所示)右邊是該地形區(qū)的平面圖,左邊是它的等高線圖,用你的拳頭對照著比比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不妨試一試。
2、活用演示性手勢,描述動態(tài)地理事物。。案例2:在講授地球自轉方向時,運用“南左北右”規(guī)律進行手勢演示,即南半球的極點俯視用左手,北半球的極點俯視用右手,雙手豎起大拇指,四指握拳,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極方向,四指彎曲方向俯視成逆時針,為地球自轉方向;左手大拇指代表南極方向,四指彎曲方向俯視成順時針,為地球的自轉方向。地球自轉兩極俯視方向“北逆南順”就一目了然了。
2.3用簡筆畫教學活化地圖
1、使用簡筆畫可以使靜態(tài)的過程動態(tài)化,教學的過程趣味化。案例3:在講長江的內容時,老師在黑板上繪制長江干流略圖,從長江的發(fā)源地繪起,給學生講干流象一個不規(guī)則的英文字母W,在W的第一個轉彎處是洞庭湖,在W的第二個轉彎處是鄱陽湖,用綠色粉筆畫上兩個湖泊,講到哪里就畫到哪里。講長江的支流,用藍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支流,邊畫邊講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把宜昌和湖口兩地名稱用紅色粉筆標在干流上;并說明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于航運”。這樣有形有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簡筆畫不是靜而是動的感覺,可以特別體現(xiàn)事物的特征,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使用簡筆畫可以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學習的內容理解化。案例4:講鋒面雨帶隨夏季風在我國東部移動的規(guī)律時,一邊畫簡筆圖,一邊用興奮的情緒感染學生:每年5月份,源于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趁機登陸,在南嶺一帶受到冷空氣的阻擋,冷暖兩種氣團在此交鋒,用土黃色粉筆勾畫出南嶺,藍色粉筆勾出珠江,這里首先進入雨季,珠江水流開始上漲。爾后,夏季風的“援兵”趕來,勢力增大,于6月份向北挺進到長江流域。冷暖空氣又在江淮之間交鋒,勢均力敵,相持擺動一個月左右,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陰雨連綿的天氣,因此時恰逢黃梅成熟季節(jié),人們稱這時的降水為“梅雨”。“梅雨”結束后,夏季風乘勝北進,勢如破竹,于7―8月份連克華北和東北,夏季風一統(tǒng)神州??墒翘煊胁粶y風云,冬季風不甘失敗,馬上氣勢洶洶,大兵壓境。在9月份,夏季風被迫退到長江流域,10月份無可奈何地離開大陸。就這樣鋒面雨帶隨夏季風有規(guī)律地移動,造成了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而北方則開始晚、結束早的特征。有關鋒面天氣系統(tǒng)的知識要到高中地理才學,學生根本無法理解,但通過課上簡單的勾畫,既啟到了突破教學重點的作用,活躍了課堂,又剖析了科學內容,順理成章地輕松完成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任務,教學雙方互贏,這也許就是實“畫”實說的魅力所在。
結語:通過教學實踐,以上“活化地圖”的策略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興趣入手;各科聯(lián)系;舒心評價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多年來,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傳統(tǒng)教法一教師的教為主,在現(xiàn)代教學中,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新課改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的各種活動以學生樂中獲知為目標。
作為一名教師,投入新課程改革,算是一件幸事,為此,本人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講出來,和同仁交流共勉。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如何提起孩子們的興趣呢?作為教師,就得運用各種手段,將孩子們最喜愛的東西靈活多變的納入課堂。
(1)唱歌是每一位孩子都喜愛的,它既能陶冶情操,又能使孩子們體驗到美的享受,在語文教學中適當運用,還能幫助記憶內容呢!如《小小的船》一課時,我先唱:“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力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焙⒆右宦牐貏e想學,這時我就提出,認真學會兒歌及文中歌詞,這樣,學生學得既快樂,又認真。
(2)采用木偶形式,做些簡單的木偶道具。如教《比尾巴》一課時,我做了木偶表演,小鳥問:“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焙镒诱f:“猴子的尾巴長。”兔子說:“兔子的尾巴短?!彼墒笳f:“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直觀、形象、生動的情景創(chuàng)設,引領學生的心智,融入了愉快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表演記憶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傾聽能力。木偶表演一遍后,同學們基本記住了歌兒。
(3)活動的喜悅性、形象性、生動性能使學生自主、積極、熱情的投入,引起孩子們主動注意,增強學生穩(wěn)定注意的習慣和能力。我抓住這個特點,有時配些折紙:如教《要下雨了》一課時,我折了燕子。兔子。魚,一邊操作,一邊講故事,孩子們聽的可認真了。誰的表現(xiàn)好,這些小動物就去和誰做朋友,為了能得到這些小動物,這節(jié)課,不論每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興致很高。天天做教具,不可能。有時運用簡筆畫,效果也不錯。如教語文第二冊柿子3“對對子”時,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畫了簡單的山、水、花、鳥、草、白云、藍天等,然后讓孩子們說出藍天對碧野、山青對水秀、鳥語對花香等,并將字卡貼在相應的未知,學生們的興趣很濃,斗爭先恐后地舉手,課堂氣氛始終鮮活、有趣。
(4)愛涂愛畫是孩子的天性。涂涂畫畫能提高孩子創(chuàng)造美、感受美的意識。邊畫邊講不但提高表現(xiàn)力,還能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比如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師生共同畫小蝌蚪,并用語言表述,孩子們直觀牢固的記住了小蝌蚪的形象“大大的腦袋,黑灰的身子,長長的尾巴。”再畫兩條后退,然后畫兩條前腿,最后畫尾巴不見了,成了一只青蛙。這樣,孩子們不但牢記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而且輕而易舉的學會用語言表述了。青蛙的形象也一樣,邊畫邊說:“碧綠的身子,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辈坏S富了語言,還提高了表現(xiàn)力。再如《蘭蘭過橋》一課,畫一下潛水橋、塑料橋,加深對課文的印象;畫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橋。提高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劃一下自己想象中的橋,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懂嫾亦l(xiāng)》一課,畫一下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家鄉(xiāng),滲透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運用各種手段,溝通各科間的聯(lián)系,在提高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注意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恰當?shù)脑u價,對塑造兒童行為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人總結了幾點經驗:
(1)口頭表揚簡單、易行、及時、短期效應良好。為了使學生有個好心情,也為了使自己有個好心情,每天早上一到校,首先要表揚一位同學。一天中,也必須對表現(xiàn)最好的、進步最大的、有了進步的及時口頭表揚。如有這樣的圖,第一幅上畫著幾只猴子在樹下愉快的玩皮球,第二幅上畫著皮球掉進河里了,猴子有的抓耳撓腮,有的爬樹上觀看,第四幅圖畫著猴子們又愉快的玩皮球。讓孩子們想,第三幅圖應該是什么內容?張晶說:“第一只猴子尾巴卷在樹上,倒掛起來,抓住第二只猴子的腳,第二只猴子倒掛起來,抓著第三只猴子的腳,一個拉著一個,就像猴子撈月亮一樣撈起來。”老師表揚:“你真會聯(lián)想,想到《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并且是咱們班第一個想好的,第一個講的,真好?!?/p>
(2)在作業(yè)本上依據(jù)課文內容畫學生喜歡的東西。如上《四個太陽》一課,可獎勵一個紅太陽;上《火車的故事》可獎勵一列火車;上《小白兔和小灰兔》可獎勵一只兔子;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可獎勵一朵花……對于退步了的,實在寫的不好的、懲罰一個生氣了的表情、哭了的表情,在其他同學的表情反饋中,那些孩子就會知道自己錯了。有些老師會說:畫東西太難了。其實,只要老師畫個簡單的大輪廓,孩子們就已經認定了。
(3)談心式交流。如我們班喬佩佩同學,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很聽話,于是給她這樣的評語:“佩佩小朋友,你是一個乖孩子,老師很喜歡你,老師發(fā)覺你也愛學習了,希望你把第一冊最簡單的東西再鞏固一下,爭取趕上其他同學?!痹偃缥覀儼喑煽冏詈玫囊晃煌瑢W,牛雨雨,我給他這樣的評語:“雨雨小朋友,你上課很專心、下課活潑、作業(yè)認真,是一個難得的好孩子。”
因材施教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教師看到優(yōu)等生的不足,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指出,使優(yōu)等生意識到自己也有缺點、不足,后進生感覺到自己也有長處,老師也喜歡自己,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
實踐證明,涉及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運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恰當?shù)脑u價,對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甚好,孩子們會輕松愉快地、全身心投入地參與各項活動。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黑板是我們從有了記憶就司空見慣了的教學工具,而對于“白板”,過去覺得它很神秘,心想如此現(xiàn)代的高科技產品能應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就好了!
2011年,滿洲里市電教館組織了電子白板的推廣使用培訓,我有幸參加,并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了電子白板,而此后,它便頻頻出現(xiàn)在我們的教學觀摩與自己的教學體驗之中。于是,實踐中我漸漸品出“白板”與黑板之間的差別——“出示”與“示范”的差別,就教師角色而言,就是“示”者與“師”者的差別。
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在授業(yè)過程中,我們認為有許多地方都需要教師以“示者”身份出現(xiàn),為學生解惑,此時,“白板”作用更大。例如,在講授“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要演示求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計算用多少個單位面積來表示的過程。在傳統(tǒng)黑板或實物的演示中,這個過程費時費力。而利用“白板”呈現(xiàn),瞬息就可以完成這一過程,既形象又生動,便于教師操作,學生理解。而在講授分數(shù)的意義“整體1”的概念時,我們可以把3個文件看成一組為整體1,把5個蘋果看成一組為整體1,也可以把半個蛋糕看成整體1……這樣需要用大量實例來說明的問題,“白板”就發(fā)揮了它資源充足、運用靈活的優(yōu)勢。同樣,在鞏固練習與知識拓展方面,容量大、展示速度快、答案校對效果好、重難點突出顯示等,也是電子白板的優(yōu)勢。此外,在數(shù)學課堂的作圖過程中,由于電子白板帶有三角板、圓規(guī)等輔助工具,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頗有幫助。電子白板的拉幕效果、舞臺燈光效果,對于導課、重難點的突出也是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但是,課堂教學除了“授業(yè)、解惑”,教師的責任還包括“傳道”,“親其師,信其道”、“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在“傳道”的問題上,黑板就顯出優(yōu)勢了。
我最欽佩的一位教師是我小學時的自然老師。之所以欽佩她,喜歡自然學科,是因為在我轉到這所學校后上的第一節(jié)自然課上,這位教師在黑板上徒手畫了一幅中國地圖,其中當時的五個自治區(qū)、三個直轄市分別用彩色粉筆勾勒,地圖一畫好,幾乎是整個班的同學都為之驚嘆,心中升騰起對這位教師由衷的敬佩——得練多久才能練就這樣的本事呀,這位教師是有真功夫的教師,她的課,我們一定好好上。所以,盡管小學自然學科屬于小學科,但我們班的上課秩序、聽課效果一直都非常好。
如今,學校開展三筆字、簡筆畫的基本功大練兵活動,其目的也是練就教師深厚的專業(yè)功底。我想同樣是例題上的小兔子,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與電子白板上直接呈現(xiàn),對于教師有效駕馭課堂,其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的。更何況,當前新教育實驗倡導我們傳承民族文化,加強漢字書寫。其實,幾乎小學生常用的漢字筆順的動畫都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來,并在“白板”上出示,但是如果教師在黑板上指導書寫,以身示范,下筆、運筆、間架結構、整體布局,教師能在黑板上留下一筆好字,對于學生來說,更容易模仿,更能幫助學生寫出一筆好字來。而這樣的課堂,是不是多了一些人文氣息,少了一些距離與生疏?
黑板、“白板”,同為社會進步的產物,都會在實踐驗證與歷史篩選中實現(xiàn)各自的價值與優(yōu)勢,但是如果我們不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而是合二為一地看待并加以合理運用,白板為“示”、黑板為“師”,我想,這樣的運用更符合我們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從而讓我們更有效地把握課堂,培養(yǎng)好祖國未來的花朵。
(作者單位:內蒙古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qū)榕欣小學)
一、圖畫書形態(tài)配置發(fā)展的歷史探尋
追溯直觀性教學原則的歷史淵源,其形式起源于西方。1658年,夸美紐斯依據(jù)直觀性教學原則編寫成帶有150幅插圖的教科書《世界圖解》,被認為是教育技術發(fā)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此書被公認為歐洲插圖兒童書的雛形,此書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盛行歐洲達200多年。
圖畫書逐步趨于成熟、完善的時期肇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比如被譽為“現(xiàn)代圖畫書之父”的美國人倫道夫?凱迪克在1878年創(chuàng)作出版了《騎士約翰的趣事》,書中約翰騎馬的形象成了美國圖畫書凱迪克獎的標識;1902年,英國的Beatrix Potter(1866-1943)著的《小兔子彼得的故事》,堪稱圖畫書進入新紀元的里程碑之作,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圖畫書的基本態(tài)勢,這個系列成為百年來最暢銷的圖畫書。其被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根本原因在于這個歷史時期的圖畫書開始探索圖文配置關系,因為該“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是圖文合奏。說得抽象一點兒,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圖畫書依賴于圖畫和文字兩個信息主體,基于形態(tài)配置策略,通過圖畫和文字各個層面的均衡配置,呈現(xiàn)給兒童有機整合的學習材料,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供直觀的情景,引發(fā)兒童興趣,促進兒童認知能力(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感體驗、意志過程等整體提高,幫助兒童樹立正確價值觀,全面提高閱讀、學習能力。依此,圖畫書至少包涵三個層面的意義:一、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是建構圖畫書的基礎;二、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事實上承擔圖畫書敘事最重要的表意功能;三、不同的形態(tài)配置策略決定兒童對閱讀對象理解的多樣性,提高兒童某些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四、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能夠為兒童教學提供直觀的情景,引發(fā)兒童興趣,增加兒童學習的快樂。因此,可以說,圖畫書與直觀教學同宗同源,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策略與兒童教學構圖的思路同源同流。
二、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策略
(一)基于書籍結構的形態(tài)配置
書籍外部整體造型的多樣性決定了兒童圖畫書的形態(tài)寬廣多樣,從圖畫書的整體結構上來看,圖畫故事書一般是由封面、環(huán)襯、扉頁、正文、封底、開本和折頁、散頁等組成,有些圖畫書恰到好處地運用其要素進行設計。精心設計的版式,從封面、扉頁到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構架,左右兩頁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劇情,因此,其外觀形態(tài)的設計吸引兒童的閱讀注意力。如,《噼里啪啦》(佐佐木洋子)系列《車來了》,封面制作成立體的格局,挖空的小方型代表雙層巴士的玻璃窗,透過窗口,我們看到坐在雙層公交大巴上很多動物的笑臉,翻開封面,我們的目光可以“俯視”大巴里面的直觀情景,在座位上動物們整齊劃一排排坐!然后在圖畫書里面演繹動物們坐車的全程,從公交起點站等車的情景,接著排隊上車,在公交車上給他人讓座的畫面,動物在外購物、玩耍、進餐,最后坐車回家。整個故事從封面的直觀形態(tài)開始講述,前呼后應,前后環(huán)襯相互映襯,內容提升主題,圖畫書的外觀設置對整個故事的敘述增色不少,圖畫故事書的每個部分都不會是多余的。
書籍內部構成的多樣性也豐富了其形態(tài)。從圖畫書的內置構成神態(tài)來看,英國繪本專家Janet & Allan Ahlberg夫婦合制之“The Jolly Postman or Other People’s Letters”極有創(chuàng)意,書的開本面積為15CM,但內里乾坤大 。該書故事架構乃諧擬傳統(tǒng)童話如《三小熊》《杰克與魔豆》《灰姑娘》組,但作者創(chuàng)新性設置了一角及送信情節(jié)來串連情節(jié),但最卓越的地方在于書本的形態(tài)設計,創(chuàng)作者別出心裁將書頁加層變成信封,并分別附上信件,使讀者除目視外,還必須動手抽取信件,實際與文本互動、參與解讀。創(chuàng)作者借書頁的精心設計,意欲將兒童的閱讀焦點從故事的敘事線移轉至書籍于閱讀之外的操作,通過兒童好奇心理的驅動來訓練其動手操作能力,可見,圖畫故事書的內部形態(tài)對故事的敘述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二)基于構圖原理的形態(tài)配置
構圖的基本原理決定了圖畫書形態(tài)方方面面的建構。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構圖的首要基礎是形狀,但缺乏色彩,圖畫就會瓦解??梢?,形狀和色彩決定了圖畫的形態(tài)基礎。《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幾乎是一個典范,圖畫是鮮有的簡筆畫風格,被西方藝術家譽為“簡筆畫世界的杰作”。該書籍借圖畫的極簡風格,輪廓清晰,對比色干凈,主要采用黃色、綠色勾勒出重要的故事主題,有助于孩子心靈成長,充滿了想象力。
方位和距離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制約圖文之間的內部關系,使之主次分明,內容了然,還制約物象空間參照架構之間的關系,使形式結構有張有弛,緊湊而不淤塞,以此吸引個體閱讀的注意力。如果無視構圖主體、客體的方位和距離,可以說畫無中心,結構松散,也會排斥讀者空間認知體驗的完整性。以克利斯提昂?約里波瓦創(chuàng)作的《我能打敗怪獸》為例,怪獸逼近蘭斯洛特騎士的情景,怪獸面對的方向是從右到左,蘭斯洛特騎士在畫面的左下方的邊角,這與讀者閱讀整本圖畫書的視覺順序相反,相反的方位和距離襯托出怪獸的強大,營造緊張的節(jié)奏,兒童感受到故事情節(jié)的恐怖氣氛,面對強大的敵人和幾乎不可逾越的勢力,正義的力量如何戰(zhàn)勝?靜態(tài)的方位和距離營造完美的節(jié)奏動感。
同時,圖文的面積和比例,二者在二維空間的配置決定我們理解物象在三維空間中的關系,凸顯作者試圖重點顯示的內容,進一步使我們清晰感知各個物象在當下場景中的活動狀態(tài);因此,二者的融合不僅可以加強構圖的平衡效果,而且調動個體的情緒,建構有效的知覺控制系統(tǒng),進一步推動建構秩序。比如,我們在《小兔彼得的故事》這本書里,看見麥格雷戈先生追趕小兔子彼得的情景,讀者屏住呼吸,期待小兔子逃脫追趕。這張經典的圖畫,使用方位和比例的錯位手法,在圖畫之間產生一種時間停頓的效果,有效分割或減緩了故事之間的時間順序,加強了故事的緊張節(jié)奏。
(三)基于敘事藝術的形態(tài)配置
兒童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有其自身的邏輯性和方向性,形態(tài)配置有諸多技巧,形態(tài)印證敘事的邏輯?;趫D畫書敘事的邏輯,圖畫書利用視覺形態(tài)上的獨特性和其外觀形式結構,通過創(chuàng)新性變化來演繹敘事功能,為讀者創(chuàng)造一個獨特的世界,飽含了對兒童無限的愛,滲透作者的價值觀。
敘事的邏輯演進體現(xiàn)在圖畫書的各種形態(tài)之中。例如《噼里啪啦》(佐佐木洋子)中《我喜歡游泳》,這本書呈現(xiàn)的形態(tài)很典型,它的封面、環(huán)襯、扉頁、封底呈現(xiàn)的形態(tài),就很好詮釋了文本欲包含的邏輯關系。書本的封面夸張誘人,一個立體的游泳池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書中的浴室、跳水臺、游泳池內部幾乎都采用了一些局部折疊的立體模型,試圖還原兒童身臨其境的直觀情景,讓人試圖看到圖畫內部的結構,這符合低幼兒童的閱讀心理。此外,該書使用跨頁這種形態(tài)表達敘事情節(jié),跨頁呈現(xiàn)的是一個連續(xù)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敘事和形態(tài)彼此映襯。由此,我們的思維跟進,聯(lián)想到他們激烈競爭時在游泳池的前后狀態(tài),重疊的兩個連續(xù)的跨頁,即使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文字說明,其敘事的邏輯關系已經建立,其內在的敘事模式已經建構。但如果沒有前面情節(jié)的鋪墊,我們無法直觀了解后面的情景??梢?,敘述情節(jié)的順序很重要,它規(guī)定了形態(tài)的配置。各種形態(tài)的配置,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構架。
三、兒童教學構圖設計啟示
圖畫可以讓兒童得到更多的樂趣,更能鼓勵他們閱讀,使他們的知識得到增長:“因為,當兒童對那些可見的事物不具有任何觀念時,由于這些觀念不能從聲音中獲得,而只能根據(jù)事物本身或它們的圖像獲得。那么,僅僅聽別人談論,是不能讓他們得到什么知識的,也無法使他們滿足?!倍虒W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所教的科目,要用圖畫去開明”,構圖是兒童認知的的先決條件,先于具體知識的知覺。構圖是對教學內容的詮釋,是把握教學整體的條件。圖畫書的形態(tài)配置策略為兒童教學構圖設計開啟了對于直觀教學的描述。
(一)兒童教學構圖設計建構于構圖要素多元的匯集與張力
構圖的基本原理為我們開啟了教學圖畫對于二維或者三維空間的直觀描述,兒童教學構圖的本質是將抽象的事物訴諸一個直觀的結構,但其實,構圖講究整體性,就是構圖各要素的相持,它不是簡單的凝結與歸一,而是構圖機制的運動與平衡,任何要素可以并置,但不能獨占機制。一個基本原則是我們力求構圖畫面的均衡,從構圖各要素的形狀和色彩、方位和距離、面積和比例、運動和靜止等幾個方面使之達到一種平衡,幫助我們完成針對主題的刻畫,讓圖畫喚起我們的某種認知態(tài)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構圖中,很多圖畫借偏離我們知覺心理的平衡性視覺模式,違反統(tǒng)一視覺構圖的平衡原則,構造一種新的不平衡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目的在于展示某個特定的動作或者瞬間,從而成功地傳達物象的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因此,另外一個基本原則是平衡與秩序源于構圖諸要素的優(yōu)化組合,我們意識到必須不斷甄別、放棄、選擇形狀和色彩、方位和距離、面積和比例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但給予干預會營造失衡狀態(tài),能夠表達物象運動的瞬間張力,賦予圖畫內在的靈魂,從而建構一種獨特、至臻的藝術美感,如此,我們可以建構優(yōu)質的圖畫,從而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二)兒童教學構圖設計訴諸于構圖過程前后的連續(xù)與整合
兒童教學構圖設計訴諸于構圖過程前后的連續(xù)與整合,一元化的策略意味著構圖整體性的缺失。我們可以借圖畫書的外部整體造型和內部結構了解其主題信息。同樣,在教學構圖中,我們需要注重構圖各要素外部和內在的整合性。在構圖上,我們可以在開始出現(xiàn)的畫面中設計一些具有啟發(fā)意義的符號,給兒童以懸念,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恰如其分的想象空間,兒童由首先出現(xiàn)的畫面期待下一個畫面,甚至,在首先出現(xiàn)的畫面設計出整體畫面的代表性符號,幫助兒童了解教學的整體概念;同樣在內部圖畫的構設上也應體現(xiàn)其連續(xù)性。事實上,無論使用什么思路設計圖文整體配置,所有的畫面要求前后貫穿一致,能夠整合出教學主題的焦點和圖畫需要表達的張力,兒童在這些圖畫中能夠看見畫面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任何一個單張的圖畫不足以傳達教學的完整信息。
【關鍵詞】低年級閱讀;有效學習;興趣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薄皶凶郧х娝?,書中自有黃金屋。”說的都是閱讀的重要性。可以說,閱讀是每個孩子的第二生命,大量閱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的個性;提高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閱讀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一步兩步三四步,腳踏實地的行走中,孩子們有快樂,有享受,更有味兒,就這樣吧!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近閱讀,走進閱讀。
一、兒歌入門,感受閱讀之趣
兒歌是兒童發(fā)自內心的喜愛,它不用人教,聽幾遍就能學會。它沒有樂譜,音節(jié)和諧,篇幅簡短,瑯瑯上口,有趣好玩。比如兒歌《小水壺》:“小水壺,大肚皮,光有身子沒有腿兒,我和水壺親個嘴兒,咕嘟咕嘟喝口水兒。”短短幾句,生動地描繪出了水壺的特點,語調流暢,孩子們喜歡讀,稍稍讀幾遍就能記住。
孩子們讀著這些有趣的兒歌,體會著生活的樂趣,也邁好了閱讀的第一步。
二、課堂引領,品味閱讀之味
低年級的孩子,對句子的理解能力還比較低,但是在一些課文中,也有許多要孩子們理解的重點詞句。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文的開頭,我這樣引導孩子們――
師:鴨先生家門前的小路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長長的。
生:上面還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
師:還有五顏六色的小花呢!
師:(示意小朋友輕輕閉上眼睛,然后邊說邊簡筆畫)一條長長的小路,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小花,小動物們從小路邊走過,花兒們還在點頭微笑呢!
師:睜開眼睛,你覺得這條小路怎么樣?
生:很美麗。
生:很漂亮。
師:如果你從這條小路上走過,你的心情會怎樣呢?
生:很開心
生:覺得很舒服
生:那么,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
師:讀出開心的感覺
生:讀出喜歡的味道
在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中,孩子們漸漸體會了一個個詞語的趣味,對這些可愛的小蝌蚪也喜歡得不亦樂乎,這種細致入微的分析閱讀帶給了孩子們更深入的體會,由此,孩子們對閱讀的喜愛又近了一步。
三、說寫拓展,領悟閱讀之妙
說話訓練看起來像是口語交際課才應該做的事兒,但其實閱讀教學是進行說話訓練的重要陣地,我們從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教學中,就可以琢磨他的教學方法中的妙處所在。
于老師這種續(xù)編故事的方法,不僅訓練了說話能力,而且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將詞語的運用具體化、情景化了,為低段的孩子喜歡閱讀,學會閱讀提供了條件,設置了階梯。
閱讀當然離不開寫。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級,會寫的字太少。但我還是稍稍做了點嘗試。我給孩子們布置的作業(yè)很簡單,每人準備一個自己喜歡的本子,每天寫一句話,我們美其名曰“美言美語”。孩子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一句兩句都可以,不會寫的可以寫拼音。剛開始,孩子們比較陌生。“今天,我在學校玩得很開心?!薄敖裉焯鞖庹婧?,萬里無云。”能運用四字詞語了,我的心里滿是驚喜。后來,漸漸地――
放學回家,媽媽給我買了個燒餅,圓圓的燒餅上有白糖和芝麻,吃起來又香又甜。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聽見青蛙的叫聲,我問奶奶:“青蛙怎么要叫呢?”奶奶說:“青蛙叫起來,是在告訴我們,夏天快要來到!”
我發(fā)現(xiàn)鄰居家的院子里有棵枇杷樹,上面掛滿了綠綠的小枇杷,再過段時間,枇杷就成熟了,一個個金黃的枇杷就會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金閃閃的。
孩子們的美言美語讓我感動,在這慢慢讀,慢慢說,慢慢寫的過程中,他們也慢慢地對閱讀有所領悟了。
四、繪本延伸,探索閱讀之樂
繪本對孩子們的吸引力已經毋庸置疑。大幅的插圖,簡短的話語,可以讓他們一氣呵成,連貫讀完。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繪本,他們互相借閱,分享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我最愛和孩子們讀,或一起讀,或合作讀。在《猜猜我有多愛你》中,我先讀小兔子對媽媽說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孩子們也認真地讀起來,“我愛你有這么多!”在此基礎上,我還加上動作,“我的手舉得多高就有多愛你!”孩子們也深情地朗讀:“我的手舉得多高就有多愛你!”孩子們越讀越有熱情,他們深深地感受了語言的魅力,通過繪本閱讀,孩子們也能學著表達對自己媽媽的愛了,“我愛你像大海那么深!”“我愛你從山的這邊到海的那邊。”……
關鍵詞:美育;教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中小學生個性,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培養(yǎng)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用“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活動不只是乏味的傳授知識,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活動,教師應該尊重、關愛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地接受你,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你,對你的美術感興趣,這樣的教學氣氛才會活躍,教學效果才會好。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適宜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授《奇妙的腳印》時,我先給學生播放《雪地里的小畫家》,通過這首兒歌讓學生回憶下小動物的腳印,根據(jù)不同形狀的腳印來繪畫。如,在上《生日快樂》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下自己過生日的場面,喚起他們的生日回憶,然后讓他們把過生日時印象最深刻的畫面畫下來。這些都是比較“貼近”生活的課堂,它們會大大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美術課是最有趣的。因此,美術課堂教學要不斷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的生活和需要,不斷營造各種美術情景,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二、用“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是美術教學的重點。因為課堂開始的好壞,是整個課堂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的課堂開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它可以讓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同時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例如,《猴子》,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猜謎語游戲,讓他們畫出謎語里所說的動物(毛毛手,毛毛腳,有時爬,有時走,坐時好像一個人,爬時好像一條狗;上肢下肢都是手,有爬時來有時走,走時好像一個人,爬時又像一條狗)通過謎語可以概括猴子的特點,在學生腦海中留下猴子的樣子。與此同時,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蛘?,在教簡筆畫時,我們可以玩一個“考老師”游戲,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幾個動物,讓老師猜,這樣學生就會非常積極地參加這個游戲。
三、用“故事+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常用的教學方式是“故事接龍”,先在黑板上貼上一整張大的畫紙,我負責說故事的開頭(在草地上,有一只很可愛的小白兔)邊說邊畫只兔子,學生可以排著隊,一個接一個來完成這個游戲。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兒童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而且他們的想象力不受任何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tǒng)觀念、道德習慣和各種制度的限制,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自由快樂地學習。
四、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盡量多使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通過幻燈片、投影儀、電腦燈,把教學內容展示出來,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這種聲、色、光合起來的教學環(huán)境,因為這些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刺激感,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很快就會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比較和諧、自然,其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例如,在學習《春天》(色彩)這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現(xiàn)美麗的春天,春風吹,鳥兒飛,花兒開,等等,讓學生對春天一目了然,他們的學習興趣很自然地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只有采取多種多樣有效的方式來誘發(fā)學生的繪畫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畫畫,才能讓學生喜歡上畫畫。以上幾點,只是本人在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個人體會和感受。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小學美術學科的特點,加強課堂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繪畫興趣,調動他們的繪畫積極性,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喜歡繪畫,相信這樣,學生必然會喜歡美術課。
參考文獻:
一、引導敏銳觀察,清晰地閱讀繪本
1、從整本書著眼,細致欣賞繪本
繪本是一張到處都隱藏著秘密的“神秘地圖”,因為無論是扉頁、封面還是環(huán)襯,都是繪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這些地方作者都為讀者獻上了很多精美的圖畫。閱讀封面,猜測故事內容,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不起眼的環(huán)襯可能與故事息息相關,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題;扉頁不僅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不僅僅是告訴你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時還會講故事;而封底,則會是故事結尾的延續(xù)。這樣精彩的繪本,讓我們稍稍翻閱就愛不釋手,又怎能忍住不靜下心來好好欣賞呢?
2、從細微處探究,深入解讀文本
繪本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用圖和文同時“說話”,圖畫中隱藏著許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導幼兒細致閱讀圖畫,從細微處探究,才能發(fā)現(xiàn)很多常常被讀者忽視的小細節(jié)。讀懂了這些細節(jié),才會對文本的理解有進一步的理解。因此在閱讀繪本時,除了閱讀故事本身外,我們還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jié),看看圖畫中的環(huán)境、次要人物,或者通過人物表情的變化猜測心理活動等,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審美能力。
二、鼓勵大膽想象,深入地閱讀繪本
1、大膽預測故事
無論什么書,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而在閱讀前讓幼兒對故事進行猜測,則會激起幼兒強烈的閱讀欲望。如《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對在草叢中互相對視的母子兔。當請大班幼兒猜測這本書可能會講些什么時,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門:“它們可能在說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媽媽肯定在告訴兔寶寶當心大灰狼!”“兔寶寶可能在想自己什么時候也能長得和媽媽一樣高!”……孩子們根據(jù)畫面的預測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一幅圖片竟然會有這么多的想象空間!
2、合理設疑想象
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幼兒大膽質疑、猜想、預測等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也能幫助我們老師了解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更好的閱讀繪本奠定扎實的基礎。當我宣布故事題目,請幼兒說說“有關于這個故事題目有什么想知道的”時,孩子們的問題集中在了“為什么小兔會逃跑?在逃跑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事情?”當我把問題拋還給孩子們解決時,他們的積極性更加高了,但由于經驗的局限,回答還是比較集中,如:“這應該是只調皮的小兔!”“媽媽讓它寫毛筆字,它不想寫就逃走了!”“它會遇上大灰狼的,不過兔媽媽一定會來幫助小兔的!”這話一出,立即引起了大伙的共鳴,大家都奔著這個主題展開討論了:“對!說不定大象也會來救小兔的!”“小兔鉆進泥洞里,大灰狼就吃不到它了!”……大家又緊緊地圍繞著“小兔會遇上大灰狼”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3、施展合理聯(lián)想
幼兒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喜歡的角色,這就是幼兒的年齡特征所引發(fā)的。在《逃家小兔》閱讀中,當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會逃到哪里去時,幼兒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調皮的兔寶寶,邊比劃動作邊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楊晨曦一邊做跳的動作,一邊說:“我跳到樹上,鉆進樹洞里,兔媽媽就找不到我了!”;張成一邊縮著身體一邊說:“我躲在茂密的草叢里,兔媽媽就看不見我了!” ……幼兒完全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著作品所引發(fā)的快樂。
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探究地閱讀繪本
1、開展繪本閱讀中的游戲,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究。
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我們會預設一些游戲的情節(jié)或是安排游戲的方式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當然有時情到濃處幼兒也會自發(fā)地玩一些有趣的游戲。在第一次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我們設計了老師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的情節(jié),教師和幼兒用動作比較誰的愛更多,有撐開手臂比誰寬,有舉高手比誰高,有跳著比誰遠,有跑著比誰快,有踢腿高……教師和幼兒的比較激發(fā)了幼兒想出更多用來比較的方式,活動掀起了一個師生互動的,幼兒對作品的理解也更深入一步了。
2、開辟繪本閱讀之外的游戲,協(xié)助幼兒深入探究。
為了能給孩子創(chuàng)設更多的游戲機會,在繪本閱讀之后,我們會開展各種游戲,真正將閱讀落到實處。如:我們在閱讀《逃家小兔》之后便開展了語言游戲“兔媽媽找兔寶寶”?;顒忧埃覀儼研⊥煤屯脣寢尩南敕ㄓ涊d在小卡片上,于活動中分發(fā)給幼兒,讓這些幼兒根據(jù)卡片上的不同角色進行扮演,另請一名幼兒當兔媽媽進行接龍式的語言游戲,例如:“如果我是小兔,我就變成小魚游得遠遠的!”兔媽媽就來找相應的小兔:“如果你變成小魚,那我就變成捕魚人來抓你?!苯又陀墒殖窒鄳ㄆ挠變豪^續(xù)練習對話。當游戲進行的比較熟練的時候,我們就提供空白的卡片,讓幼兒自己以簡筆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精彩的講述。
一、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意識
生活中場景是廣闊的,生產實際的例子也不勝枚舉。在教九年級“生日相同的概率”時,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活動課,首先講清楚游戲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調查、分析50個同學中有兩個同學生日相同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學生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理解了頻率與概率的關系。在教育機制轉軌的形勢下,數(shù)學大眾化已擺在數(shù)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學生們步入社會后,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是不可缺少的,如測量、稱重、數(shù)據(jù)處理、存款利率、商品折舊、有獎銷售、股票買賣、商場應聘等,通過數(shù)學活動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意識。再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后”后,我讓學生走出校門觀察周邊環(huán)境,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呈軸對稱圖形的。學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見的、但又沒有意識到的是軸對稱圖形的物體一一找了出來。更有意思的是學生把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對稱性也講得頭頭是道。
二、身心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讓學生扮演角色,更能把學生帶到理想的情境之中,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筆者在教“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時進行了這樣的活動設計:今天我們一起來玩“24點”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從一副撲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張,根據(jù)牌面上的數(shù)字進行混合運算(每張牌只能用一次),看看能否使得運算結果為24或一24。其中紅色撲克牌代表負數(shù),黑色撲克牌代表正數(shù),J、Q、K分別代表兒、12、13。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學習的熱情很快提高了,在活動中把枯燥的有理數(shù)計算學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再如筆者在教人教版八年級(上)“測量旗桿的高度”時,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中介紹的測量方法,而且很多學生還想出了更有趣的測量方法。如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測量旗桿的高度。一名學生把一個較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放置在地面上,并把一個激光手電筒固定在三角尺的一個底角處且與斜邊同向,移動三角尺直至激光手電筒的光束照到旗桿的頂端,此時量出手電筒距旗桿底部的距離就是旗桿的高度。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問題,才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用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圖畫直觀性強,一幅好的圖畫能夠把問題展示得更加具體、形象。教師可根據(jù)剪貼、簡筆畫、自描等手法,把課本內容形象化。圖案與初中數(shù)學密不可分,正方形、菱形的性質也廣泛地應用到美術學之中。八年級數(shù)學中的《三角形》和《關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在引入時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你能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三角形的實例嗎?你能一筆畫一個三角形嗎?你能用語言敘述你的畫圖過程嗎?教學《三角形》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在引入時有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任意畫一個三角形,你能否再畫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畫好后請你剪下來驗證一下。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fā),熱烈的討論,課堂上出現(xiàn)了許多情況。有的學生用的是先確定一角再確定兩邊的畫法;有的學生是利用尺規(guī)根據(jù)三邊關系畫的(這正是后面所要學的一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學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對頂角來省去作圖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煩。學生們能夠利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利用自己對數(shù)學圖形的感知,通過剪一剪試一試從直觀上驗證自己的畫法。
四、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
有許許多多的趣味故事與數(shù)學知識相關,教師應在課堂上注重語言描繪。(1)數(shù)學史話。浩瀚的數(shù)學星空閃耀著古今中外名家的光輝,曲折的數(shù)學發(fā)展史上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劉徽祖氏“割”得徽率祖率,兔子繁殖演繹黃金分割,希帕索斯命喪魚腹之因,笛卡爾軍營入夢繪得坐標系,《周髀算經》始出勾股定理并早于畢氏數(shù)百年,《九章算術》中引進正負開出平方立方照春秋。此類活動可通過板報形式展示,也可用數(shù)學史知識競賽或數(shù)學講演等形式進行。(2)數(shù)學謎語。教師或學生代表收集、編擬以數(shù)學名詞為謎底(或謎面)的若干謎語,學生可隨機抽出或由一主持人讀出謎面,學生競猜。若正確猜出謎底并能解釋數(shù)學名詞,則予以獎勵(或以小組積分的形式進行對抗賽)。
如《相似形》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在引入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提到與我國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埃及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們說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說到金字塔你能測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嗎?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告訴我用影長,當時我稱贊他們與我們的幾何學之父古希臘人歐幾里得的測量方法一樣,并講述了歐幾里得的故事。
五、多媒體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大幅提高課堂效益
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中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快速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之中,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為它可以實現(xiàn)教學空間多維化,在時間、空間、深度與廣度以及所涉及的領域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對于幾何圖形的空間變化,很多學生很怕,主要原因是:一、缺乏空間想象能力,不能將空間圖形的平面直觀圖,在頭腦中恢復成實際的模型;二、畫圖水平不夠,不能根據(jù)具體問題的需要畫出圖形,或畫出來的圖形不能體現(xiàn)出重要的結構關系。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幾何畫板)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能夠看見一個動態(tài)的圖形空間結構。許多有實際意義的數(shù)學問題,由于計算量太大,或由于作圖的困難,過去不能做,只能單純講講理論。有了信息技術,這些問題的計算和圖示變得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