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虎年的成語

虎年的成語

時間:2023-05-29 18:22: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虎年的成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虎年的成語

第1篇

虎年鬧元宵

又是嶄新的一年!元宵節伴著新年的鐘聲悄悄來臨,最受人歡迎的當然是猜燈謎了。

一進崇和門,花花綠綠的燈謎紙條映入我的眼簾,有打禮貌用語、電腦名詞、金融儲蓄名詞、成語……一條條謎語讓我眼花繚亂、絞盡腦汁。

“雨中道別”一條謎閃進我的腦海,雨中雨中,那就會被淋濕,淋與“臨”同音,在雨中道別,那應該就是“臨別”。我馬上捧著答案高高興興地來到兌獎處,叔叔接過紙條,我期待著他嘴里吐出兩個字眼:“正確。”沒想到,叔叔卻說:“對不起,小朋友,答錯了!”我那興奮勁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掃興地望著——叔叔把答案紙丟進了抽屜里。

但是,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燃起希望之火,許多都不是我們小學生的強項,我只得向成語方面努力。走馬觀花之后,終于發現了一個目標——五木,打一成語,五木五木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呢?我搜腸刮肚,在紙上比比畫畫一翻,卻沒有一個好的結果。我有些失望,眼睛余光在崇和門四周轉來轉去,忽然,目光落到了樹上,樹就是木、木就是樹,五木五木,就是五個木,那不就是森林嗎?森林加起來不就有五個木嗎?我耐不住心中的激動,快速沖到兌獎處!“對的、正確!小朋友,你真厲害!”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有了這次的鼓勵,我更有信心了,繼續“奮斗”!我又在謎海中發現了一個謎語,名叫“靜夜”——打一禮貌用語。我的腦中在飛快地運轉:靜夜就應該是晚上,再加上一個靜,是晚上好?不對不對!是晚安!我又一次讓兌獎處的叔叔驚嘆!

猜燈謎能啟迪我們的智慧,又能增加我們學習興趣,怎么不受我們的喜愛呢?

第2篇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獨具魅力的文化之一。傳飲茶之肇始自神農嘗百草時作為解毒草藥的意外發現。殷商時茶曾為藥引,漢代成飲料,唐代飲茶風行,陸羽予以歸納提升著成《茶經》,被后世尊為“茶圣”。宋代的“斗茶”、茶書、茶詩、茶畫等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茶文化。明清時把之前繁縟的烹茶發展為簡便的泡茶,使原來專屬象牙塔里文人雅士、富商顯貴、皇家達官們的活動,流行于天地更加廣闊的民間,使茶文化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更加豐富,更有情趣,并廣泛地影響到日本等亞洲國家。1610年荷蘭人壟斷性地運中國茶往歐洲以后,品茗時尚又在歐洲掀起,不過最初是作為藥物使用的。1680年,一位荷蘭醫生邦迪高曾特高調地提出:“每日飲用二百杯茶能醫百病”(《香港藝術館分館茶具文物館》,1989年版,第37頁)。此說雖顯夸張(誰有那么大的肚子日容二百杯,世上哪有包愈百病的靈丹妙藥?),但在今天的科學分析中,茶葉確有特殊的解毒提神的功能。筆者原本對茶的認識十分膚淺,只知道在漂白粉味沖鼻的上海自來水中加點茶葉能改良一點口感的作用,下午精神疲困時還能提提神。1973年的一次福建之行,才強烈地啟蒙了我的茶文化知識。

那次我們一行三人從上海出發,經江西抵福建,正值盛夏,與幾個對口單位業務上溝通完畢之后,熱汗淋漓、唇焦口干地來到了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李贄的故居參觀。好客的主人適時地從里間捧出了一套紫砂茶具,大盤(以后才知道應該稱“茶海”)中八九個小茶杯,一個茶壺。二十多歲幾無出行遠門經歷、肯定是孤陋寡聞的我有些茫然,這么熱的天,讓我們享用這么小的杯子(毫不夸張,普通人一口至少能容四杯水)解渴?而且在我看來,主人的泡茶動作十分遲緩,慢條斯理,簡直是磨磨蹭蹭。先是用開水沖泡茶壺茶杯,再一一倒掉,放茶葉也是幾片幾片地撥入茶壺。第一壺茶還不讓我們喝,令人不可思議地逐一澆在杯子內外(我暗自思忖為什么不直接入杯,太浪費了),杯中的水也被一一倒掉。稍后,才執壺倒茶入杯,并恭恭敬敬關照請用茶。現在回憶起來,這只是一些最最起碼的程序,嚴格完整的茶文化禮儀,還要包括多個動作的、聽來頗為抽象、美妙的形式過程。如“溫杯燙罐”、“引龍入宮”、“聞聲起羹”、“高山流水”、“淋蓋刮沫”、“春風拂面”、“里應外合”等,十分繁復。主人那么篤定,我是早已嗓子眼冒火急不可耐,撩起就是一杯,急呵呵地還想連灌幾杯。哪知道手是伸出去了,口內猛然而至的燒灼感由上而下一線下墜,就與不善喝酒的人不知天高地厚地猛灌北京二鍋頭一般,讓我一陣驚嚇,出去的手頓時定格在了半空。出洋相(準確地說,應該是“土”相)了!我碰上了福建厲害的“功夫茶”。以后才知道濃烈的功夫茶,品飲時必先杯沿接唇,杯面迎鼻,邊嗅邊飲,緩緩享用,飲畢,還要三嗅杯底。而我,在功夫茶面前簡直成了狼吞虎咽的“野蠻人”。吃此一塹,我便對中國茶道刮目相看,景仰有致。

其實,茶道除了在禮儀形式上,其重要道具之一――茶壺,更是茶道受人們的特別摯愛、心中的寶貝。在他們看來,茶壺的優劣簡直就是壺主茶道深淺的標志物,自己的臉面。所謂“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一丸土”,是對陽羨(北宋以后改名宜興)所獨有的紫砂陶土的溢美之詞。用它燒制的名壺泡茶,“聚香含淑,香不渙散”,據說隔日的茶也不會餿,不會壞。更有傳說,一泥瓦匠在修房子時,把喝掉一半的紫砂壺忘在了屋頂的天花板里,待若干年之后下次再修時,壺內的茶水仍然新鮮。當年的紫砂壺“上者與金玉等價”(清吳騫:《桃溪客語》,商務印書館1939年版),是時尚界閑暇消遣或珍賞的嗜物,后又被清皇室將其列為貢品而風靡整個社會。《逸情樓雜記》有記,福建一癡迷于此的富翁,寧可以昂貴的一千五百金,僅僅換取一乞丐持有的一把好壺的不定期的使用權。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臺灣人在大陸演繹的一出“瘋狂的紫砂”的活劇,把人們追求好茶具的行為,推向了偏執癲狂的程度。面對幾百年前這件陳曼生自銘的沉穩大氣、工藝精絕、出類拔萃的紫砂壺,不得不感嘆壺主王坫山不愧為當年的茶道高手。

此壺壺色紫里透紅,泥質細潤。經壺主常年、摩挲、沏泡使用后形成的包漿和茶漬,靈氣盡顯,讓我們似乎看到了壺主整天捧壺在手,陶醉于此的沉湎狀態。此壺的造型取之于竹,嘴、腹、把、鈕虬曲、攀彎的造型,直取竹子的不同粗細,大小莖葉的各種結構與姿態,栩栩如生,充滿生機。壺嘴剛直遒勁,壺把彎曲而富有彈性,壺腹穩重而挺拔,配以竹葉點綴,既有畫龍點睛的精妙,又有牽連加固的奇效。壺以竹為造型,顯然出于人們對竹的喜好和高雅的喻性。大文豪坡就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之說。曼生壺豈止僅此竹壺一件出色,更有奇巧的十八式享譽壺界。十八式及其題識“橫月”、“百衲”、“合歡”、“春勝”、“古春”等都有美好的寓意。如“鏡瓦”,采“鑒(鏡的古稱)取水,瓦承澤;泉(錢財)源源,潤無極”義。“方壺”,取“內清明,外直方”的清廉高尚的精神追求。其實除盛傳的曼生十八式外,傳世品中尚見“井欄”、“鈿盒”、“覆斗”、“延年半瓦”、“斗笠”等等許多美妙佳器。

對紫砂好壺的標準古已有之,明人馮可賓在《界茶箋》中推崇小壺,謂:“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曼生壺高不過6.5厘米,徑也僅12.省略

虎年話虎枕

文/王鼎 秦宏偉

八義窯褐釉虎形瓷枕

枕呈虎形,長36厘米,高12厘米,遍施褐釉,色如虎皮,黑彩隨器形變化繪出虎紋、虎眉、眼、鼻、耳,形象生動。兩只虎眼晶瑩透亮,如瑪瑙,似琉璃,炯炯有神,威風八面。虎的兩個鼻子被設計成兩個氣孔,用來散發枕內淤積的熱氣,使瓷枕一直保持涼爽,這個巧妙的設計,使得這只虎更加活靈活現。枕面采用了長治八義窯獨有的絞釉與彩繪相結合的裝飾方法,繪就了一幅精美的荷塘游鴨圖,使整個瓷枕盡顯精致玲瓏。

小小瓷枕容納了多種文化藝術,絢麗多彩的瓷枕世界使人領略了古代陶瓷文化的風采和魅力。瓷虎蘊瑞氣,寅虎呈吉祥,庚寅之年話虎枕,金虎旺福滿乾坤。

瓷枕,是中國古代瓷器的重要品種,以式樣繁多、裝飾精美享譽古今。唐代以前的瓷枕以長方形居多,紋式較簡單。宋代以后,隨著造瓷工藝的進步,瓷枕造型日益增多,裝飾方法豐富多樣,刻花、劃花、剔花、堆塑、雕鏤、彩繪異彩紛呈,精美的瓷枕宛如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瓷枕始見于隋代,盛行于唐代、宋代。古人認為瓷枕有“清涼沁膚,爽身安神”的作用,是夏日納涼的絕佳寢具。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名篇《醉花陰》中“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的詞句,形象地將白瓷枕喻為“玉枕”,并反映了瓷枕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

古代瓷枕的品種繁多,南北方各大名窯都有燒制,其中尤以河北、河南、山西瓷窯的產品最負盛名。宋代瓷枕的造型最為豐富多樣,有動物形的,比如獅枕、虎枕、貓枕;有人形的,比如孩兒枕、仕女枕;有幾何形的,比如長方、八方、橢圓、腰圓、雞心、云頭、銀錠等各種造型。瓷枕上繪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人物、山水、動物、花卉和詩文等。

虎形瓷枕是宋金時期最典型的一種枕形,瓷枕呈臥虎形,多施褐釉,虎皮紋由黑彩繪成,造型生動逼真,虎虎生威。

虎,被譽為“百獸之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征。人們喜愛虎、崇尚虎,形成了崇尚虎文化的民俗。在中國古代,虎的形象隨處可見,有虎符、虎環、虎雕、虎畫等;還有許多成語、民間俗語中有虎的出現。虎是民俗文化中的吉祥物,是十二屬相之一。在北方一些農村,人們喜歡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送虎頭枕,以圖趨吉避邪、吉祥平安。虎形瓷枕應該是崇尚虎文化意識的產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虎形瓷枕,瓷虎作伏臥狀,其威嚴的形象猶如一只活虎,隨時準備一躍而起。枕面繪一池殘荷,水面游鴨在游弋,空中一行大雁向南飛去。威猛的瓷虎意驅魔避邪,伴君安然入夢;枕面寫意繪畫清幽香遠,相伴清涼美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先锋在线资源日本 | 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 亚洲一级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