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5: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嘮叨的媽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可是天天聽起來就像催眠曲一樣,嗡嗡響個不停。哇塞,一年365天呀,天天都是如此。耳朵不長繭子才怪。你要是不信就看看下面的吧。
早上天還沒有大亮。“佳雪,佳雪,快點起床。”從這一刻起咒語就開始了。我剛從床上爬起來,媽媽又開始了。“快點刷牙洗臉,快點。”等我洗漱完畢。媽媽又說:“剛快去吃飯,要不上學就遲到了。唉。我想,吃完飯就可以了吧。我準備上學,媽媽說:“過馬路小心點,到學校聽老師的話。”總算逃避了。我的心情好多了。到了下午,我回到了家。媽媽又開始說了“佳雪,上課老師都講了什么?跟同學和睦相處了嗎?吃飯還是寫作業?”這些事情天天都是這樣。要是我是媽媽,我都覺得自己說都說累了。更何況天天都說。我猜媽媽身體里有一個秘密武器,怎么說都說不累。我真想學學這功夫。哈哈。
我要是有一個不嘮叨的媽媽該多好呀。
盡管媽媽,天天嘮叨,但是我還是愛我漂亮、可愛的媽媽。
河南三門峽第三實驗小學五年級:石佳雪
我有一個長的很漂亮的媽媽,長長的卷發,媽媽那圓圓的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他還有一張能說回道的小嘴,我媽媽什么都好,就是有一點讓我們全家人都煩惱,就是愛嘮叨。
有一次我說媽我那條粉色的褲子你放那里了,“不是在西邊的柜子里嗎,一個小姑娘家整天亂放東西想什么樣......”爸爸的說話聲打斷了媽媽的嘮叨,我的皮鞋哪去了。“不是在柜子底下嗎,一個大男人整天亂放東西像什么樣。媽媽就是愛嘮叨,大事小事都嘮叨個半天。
媽媽不僅在生活上愛嘮叨,再我的學習上也愛嘮叨。星期天,只要我一打開電視媽媽就嘮叨個不停,就說“快去學英語去,自己的英語多差,打多少分自己心里沒數啊,還看電視,快去學英語去。”媽媽為了我的學習給了我買很多英語磁帶,我天天學英語,就這樣我的英語提高了。
我們一家人都聽習慣了媽媽的嘮叨,爸爸說媽媽的嘮叨想唱山歌,我覺得媽媽的嘮叨向生活中的鼓點,催促我的學習,讓我快樂的成長,雖然媽媽愛嘮叨,但我也愛她
清晨,鬧鐘好像一只公雞似的放高聲音“叮鈴”的響個沒完沒了,媽媽在一邊炒面,一邊說:“快起床了,吃完炒面趕快上學去了。”我細聲細氣地說:“好的!”我的話音剛落,可我馬上躲在被窩里賴床。媽媽看見我還在床上,又對就說:“快起床了,鬧鐘響了很久,都快八點。”我聽了,不得不按媽媽的嘮叨去做,馬上起床。這時媽媽嘮叨了:“疊好被子。”我吃了早餐趕快上學,要不媽媽叫我起床,每天都會遲到。
中午,我騎著自行車從學校回家。我背著一個沉重的書包,準備把它放在沙發上。媽媽瞧了瞧,說:“不要把書包放在沙發上。沙發是給人坐的。”于是,我把沉重的書包放回房間里。這時候媽媽又嘮叨:“快洗手吃飯。”“吃完飯后趕快做作業。”媽媽的嘮叨使我有著良好的習慣。我學習得到進步。
晚上,六點鐘是個黃金時間,電視機里有許多精彩的節目正等著我去觀看。我正悠閑自得地觀看著精彩的節目。媽媽坐在沙發上說:“快點去洗澡!”我慢慢的走,轉過眼瞟了瞟電視機。媽媽生氣的說:“你再不快點去洗澡,你身子癢嗎?”我心想:難道媽媽不愛我嗎?不給我一些空間。我看見媽媽生氣的樣子,只好像一支箭一樣飛快地跑去洗澡。
媽媽的嘮叨就是母愛。這就是我愛聽的音樂。我就是在這母愛下幸福地健康成長著。
點評:小作者記述了媽媽的嘮叨,而人就在媽媽的嘮叨上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媽媽的嘮叨中得到了學習進步。主題突出,以一天中時間順序記述,集中表現主題。
羅鉅堯
我媽媽什么都好,就是有一個壞毛病——愛嘮叨。這不,又來了!
早上,我還在夢鄉里做著美夢,媽媽的“嘮叨”就開始工作了:“起來了起來了!”她邊嘮叨邊用手拍著我的屁股。我驚慌地醒了過來,“干什么?這么大聲!人家還要睡覺呢!”“睡什么睡!都快遲到了!”媽媽嘮叨著伸過一只手表,我睜眼一看,啊——七點三十六分!我趕緊從床上爬起來。在我洗臉刷牙的時候,媽媽的嘮叨又在耳邊響起了:“這些事必須在五分鐘內完成!”唉,軍令如山,母命難違哪!我只好乖乖地照辦。
早飯是在門口的小店吃的。當我打開家門的時候,媽媽又在門口嘮叨開了:“紅領巾、校徽帶了沒有?”“哎呀,瞧你的衣領,也不翻翻好!”“吃飯要快一點,路上要小心點……”媽媽站在門口一直嘮叨著直到我的腳步聲消失。我“哦哦”地應著,等我走出幾十步遠,媽媽的聲音又從后面飛了過來,她從窗臺上探出腦袋,朝我揮了揮手:“寶貝——學得開心哦——”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每天早上都不忘跟我嘮叨一句:“寶貝,玩得開心哦!”現在,她把“玩”字改成了“學”字!但她還是叫我寶貝!
中午放學回家,媽媽一看見我就又開始嘮叨了:“早上在學校學了什么本領回來啊?”“給老師表揚過嗎?”“沒有?那么……給老師批評過了?”“舉手發言了嗎?”……要是我說“給老師表揚了”或“發言了”,媽媽的臉上準會笑開一朵花,還會親我幾下呢!中午回來照例要彈鋼琴,這時,我就會跟媽媽撒嬌:“哦,好累啊!我想休息一下。”媽媽和藹地說:“好啊,那就休息一會吧!”過了一會,要是我還在休息,媽媽的嘮叨就又響起了:“怎么還不彈鋼琴啊?呆會就吃飯了!現在不彈還有什么時間彈啊?”唉!好嘮叨的媽媽啊!我又只好乖乖地去彈鋼琴了。
突然,餐廳里傳來一聲大叫:“吃飯——”是媽媽把飯菜做好了傳令我們吃飯呢!我“嗷——”的一聲就像餓狼一樣朝餐廳撲去,正要揀起桌上的菜就往嘴里塞,媽媽一指頭敲在我的手背上:“哎呀!瞧你的手,好臟!還不快去洗掉!”我一看自己的手,真的很臟,忙不好意思地去了洗手間。我飯吃得慢,媽媽的嘮叨準會適時出現:“快吃,飯菜都涼了,那樣吃了肚子會痛。”“誰吃最慢誰收拾桌子洗碗。”……老天爺呀!我的命真是好苦啊!
晚上放學回家,我知道不快點寫作業,媽媽又得嘮叨起來,未等她開口,我就乖乖地做起了作業,想不到她還是有下嘴的機會!“身體坐端正,腳不要動來動去!寫字要工整,不要寫錯字!”“哎呀,知道了!別煩了——”我終于抗議了,媽媽噤了一下聲,可是,過不了一會,她的嘮叨又來了……
就這樣,我的生活一直在媽媽的嘮叨聲里持續下去。
現在,我每天按時起床,按時睡覺,飯吃得香,鋼琴突飛猛進,學有進步,在學校經常受老師表揚……我知道,我取得這些成績,都是因為有這么一個愛嘮叨的媽媽!
作者地址:浙江省麗水市實驗學校
姓名:羅鉅堯
白云飄飄網的白云飄飄網
我的嘮叨媽媽
武陵源軍地小學53班 鄧個
人人都有媽媽。有人說媽媽是偉大的,也有人說媽媽是無私的,也有人說媽媽是唯一可以為我們付出全部卻從不要求回報的人…… 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媽媽,我想說我的媽媽是嘮叨的。
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伴著鬧鈴媽媽的嘮叨也會準時響起:“快點起床、快點洗漱”“清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戴好紅領巾和校徽”不時地在我的耳畔縈繞,等到我急不可奈地關上家里那扇厚重的鐵門,她還會打開窗戶沖著飛奔下樓的我呼喊:“家里的鑰匙帶了沒有”?
好不容易在學校里熬過了一天,放下肩頭的書包想要穿上旱冰鞋和朋友們在小區內溜兩圈時,下班回到家為我張羅晚飯的媽媽又開始了嘮叨“把書桌搬到陽臺上,先做家庭作業”“做完作業就準備吃飯,吃飯了才可以下去玩”“最好看半小時的書或者報紙,這樣對你以后會有幫助的……”
端坐在書桌前的我真想塞上耳朵,可是媽媽還會抽空走過來檢查我的作業是否正確,我的字是否工整,我握筆的動作是否標準,我坐的姿勢是否端正,不時地還會飄過來“背挺直”“不咬手指頭”“想好了再寫,少用橡皮擦或是涂改液”等叮囑,做作業都沒有片刻安寧,我那煩人的媽媽啊。
總算到了睡覺的時間,我想這下應該安靜下來了。誰知趁著為我捻被子的當兒她還在念叨:“明天要穿的衣服最好放在床頭;洗臉洗澡要認真,最好洗兩遍才能洗干凈,不要只是沖一下水;實在睡不著,你可以躺著把今天每堂課老師教的內容在頭腦里像放電影一樣播放一遍,這樣既回顧了學習內容,又可以練習盡快入睡;最好在每晚九點準時睡覺,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些重播了無數遍的話語也就自然構成了我的《睡眠進行曲》前奏。
這就是我的媽媽,一個時刻不忘用嘮叨關注孩子成長的媽媽,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媽媽,一個讓我又煩又愛的媽媽。
白云飄飄網的白云飄飄網
廣東中山市一家長來信咨詢:兒子上六年級,有時看他對功課不急不慢或心不在焉的樣子,我心里不免著急,總會忍不住嘮叨起來。兒子就嫌我煩,關上房門和心門。我感到很苦惱,如何做個受兒子歡迎的“嘮叨媽媽”呢?
答:隨著孩子長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父母要注意親子溝通的三個原則。
一是支點原則。溝通跟蹺蹺板游戲很像。玩蹺蹺板關鍵有兩點:第一是蹺蹺板有一個支點,如果沒有了支點,是怎樣努力都蹺不起來的。第二是一方要先使一下勁,把對方翹起來,然后放松,讓對方使勁把自己翹起來。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支點,就是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有了這個支點,心門才能打開。
二是內容原則。就拿做作業來說,有的父母會這樣說:“你怎么這么不努力?快點去學習。”“你怎么這么磨蹭?抓緊時間。”這樣說比較泛,什么才算努力?怎樣才叫抓緊?如果我們把溝通的內容再具體一點。比如:今天都有哪些作業?有沒有不會的?是否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如果孩子說是,那么可以跟孩子商量解決辦法。孩子既不會感到你在指責他,又會在回答你的問題中逐漸擁有時間意識。
三是目的原則。首先是同理心,比如孩子成績考得不好,心里一定很難受,那么我們先讓他感受到你的關心:“別難受,我們一起分析一下試卷。”
在溝通時,父母要注意營造輕松的氛圍。有的父母喜歡用指責的口吻,甚至經常打罵孩子。這就背離了溝通的目的,又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創傷。你越指責、越打罵,孩子心情越緊張,越害怕,越急躁。即使他很快完成了作業,也會產生怨恨,增強逆反心理。
最后,還要學會分散焦點。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學習,但學習不是孩子的全部,所以他聽到學習的溝通有可能就條件反射,想把這樣的溝通擋在耳朵之外。學習外的溝通有很多,比如孩子的朋友關系,父母的工作情況等。所以,我們多些學習外的溝通,讓學習只是溝通的內容之一,孩子就不會那么排斥溝通了。
如何讓孩子虛心接受批評?
河北滄州市一家長來信咨詢:女兒快5歲了,周末帶她第一次去試上跆拳道課。她因為東張西望,被教練批評了。第二次被提醒時,教練說:“你要是再不認真,就讓你站到隊伍外面。”過了一會兒,她舉手說要上廁所,出來后跑到我跟前就抹眼淚,并且說“不想上了”。女兒怎么接受不了批評呢?
答:提醒、批評和威脅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提醒是從旁邊給予指點,促使注意;批評是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因為批評帶有否定的內在含義,所以孩子在情感上、自尊心方面容易受到打擊,影響效果。教練說:“你要是再不認真,就讓你站到隊伍外面。”實際上更帶有威脅的含義,對于一個5歲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她是會感到害怕甚至恐懼的。這個時候,并不是她愿不愿接受批評的問題,而是她根本不去想自己是否錯了,只是想逃離。
提醒和批評前,先分析出錯的原因。比如你女兒東張西望或“不認真”,是她對一個全新的跆拳道課感到新鮮、好奇?還是因為年齡小,不懂得上跆拳道課的規矩?或者本身就不感興趣?不同的原因,提醒的方式和內容是不一樣的。新鮮和好奇是值得鼓勵的,不懂上課規矩是需要引導的,不感興趣是值得同情的。
“提醒”中多些正強化的內容。就是指出問題,給個出路,預估效果。比如告訴孩子:老師講或演示的內容,是上課最關鍵的部分,不能錯過,那個時候不要東張西望,接下來就會既練得輕松又練得好。
我有一個超級超級嘮叨的媽媽,她的嘮叨中有愛有憎。
我考個好成績回來時,她對我投來贊揚的嘮叨,也就1。3。2百字而已。我考個壞成績回來時,她對我投來批評的嘮叨,也就4。3。5百字而已。當我滿載獎狀回來時,媽媽對我投來自豪的嘮叨。我的媽媽愛嘮叨,嘮叨中的愛少不了,投進媽媽的嘮叨里,幸福少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嘮叨少不了。
媽媽,我愛你的嘮叨,我愛你的懷抱,我更愛你對我的愛。母愛無邊,大愛無邊。
城關中心小學六年級:QQ379
“學習去,趕緊學習去!”一聽就知道我媽媽又開始嘮叨了,她整天嘮叨個沒完沒了。
今天放學早,我正準備出去玩一會兒,可這偏偏又被媽媽看見了。
“回家寫作業去,學習是給自己學習的。”媽媽皺著眉頭生氣地說。
“今天作業少,就玩一會兒 ,就一會兒。”我請求媽媽。
“不行,絕對不行。”媽媽邊說邊把鑰匙掏出來,讓我回家寫作業。
我回家了,可她卻在班上看電視,我越想越不服氣。寫作業的時候還很生氣,根本就沒有用心寫,心里很煩躁。
咔嚓咔嚓,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一看時間才六點,可天已經黑了,可媽媽還沒回來,只聽見門“嗒嗒”地聲音,媽媽打開了門,問我作業寫完了沒有,我說:“寫完了!”
“寫完了作業,背作文!”媽媽邊說邊為我做飯。
我很不情愿地拿起作文書,背了起來。“我有一個慈祥的媽媽……“我一讀到“慈祥”的時候,眼里不禁含著淚花,心想:為什么別人的媽媽很慈祥,我的媽媽卻很嘮叨呢?
吃飯的時候,媽媽說:“玩是玩,學是學。”又是這句話。
“那為什么你今天在班上玩手機游戲?”
“嗒”的一聲,媽媽把筷子敲在了我的頭上,說:“你是小孩,我是大人。”
大家肯定都認為媽媽的嘮叨是最令人心煩的,可是我認為媽媽的嘮叨好像不壞,反而是世上最溫暖,最幸福的。
那天上學之前,媽媽對我說:“把你的數學作業拿來,我給你檢查檢查。”我無奈地把作業交給了媽媽,心里還埋怨的想:今天肯定又遲到了。媽媽剛檢查第一道題就開始說:“你看看這道題有什么不對?”就看出了問題的根本,說:“這兒。”我又瞟了一眼下面的,哎呀,后面的也錯了,我慘了,等著挨嘮叨吧。媽媽檢查完了,把本放在一邊說:“你知道錯了幾道嗎?5道題錯了4到,你做他干什么?還不如不做呢!做了給我丟人,我要不給你檢查,你就拿這種成績給老師嗎?”媽媽越說火氣越大,好像要掐死我似的。
現在媽媽的火氣好像震動了天神,把天神也罵哭了,“嘩嘩嘩”外面下起雨來。我改完錯,走出家門。今天心情簡直糟透了。第二天,數學作業發下來,我得了100分。我欣喜若狂,心里暗暗高興:多虧了媽媽啊!放學我向媽媽報告喜訊,媽媽說:“呵呵,以后是不是得認真一點?”我說:“嗯,以后我一定會認真的!”從這以后我做題越來越好,越來越認真。
我愛媽媽的嘮叨,它使我受益頗深。
嘮叨是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嘮叨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護,嘮叨是我們發現不足的窗口……
“快聽英語磁帶!”瞧!媽媽又開始嘮叨了。也許從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媽媽便開始嘮叨了:“快長大吧!”“快學會說話吧!”“上課要認聽講!”“作業一定要寫工整!”“考試一定要認真答題!”……媽媽的嘮叨聲在我耳邊隨時響起。我漸漸長大,媽媽嘮叨的內容也漸漸變的更加嚴格。
但我似乎從沒有厭煩過它。嘮叨聲中隱藏著媽媽對我的關愛。它時刻提醒我坐姿、聽講、寫字……的正確做法,讓我能做好我應做好的事,也時刻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不足,并早些把它變為優點。我英語成績不好,媽媽便嘮叨讓我聽英語磁帶。我做題速度慢,媽媽便常提醒我要提高速度……可以說,有媽媽的地方,就有她對我的嘮叨,就有她對我深深的愛。
我在媽媽的嘮叨聲中漸漸長大,也從嘮叨聲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改正了許多缺點,媽媽的嘮叨陪我健康成長,我的生活似乎也離不開了嘮叨。有一次,媽媽回老家了,我的生活便像少了主要成分似的干枯無味,也許少的是媽媽那富有深情的嘮叨吧!這時,我才明白,媽媽的嘮叨已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媽媽對我的關心都隱藏在這一句句簡單而又親切的嘮叨中,我就在媽媽的嘮叨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媽媽的“嘮叨” 四川省德陽市 岷江東路逸夫學校六.D班 潘睿陽
嘮叨是天下所有媽媽的天性,我的媽媽也不例外。
媽媽的嘮叨聲,經常會出現在我出門的時候、回家的時候或生病的時候。而且每次嘮叨的話語都一樣,幾乎每次都不忘,真是厲害啊!
每次在我出門的時候,媽媽都會嘮叨上一句:騎車騎慢一點,小心汽車,早點回來。
每次在我回家的時候,媽媽也會嘮叨上一句:兒子今天冷不冷,記住不要隨便脫衣服。今天老師上的是什么課,聽懂沒有。
每次在我生病的時候,媽媽嘮叨得更是沒完啊:看吧,叫你加衣服就是不聽,感冒了吧。或者是:兒子吃藥了沒?病好點沒有?……
媽媽的嘮叨幾乎每天都有幾句,你不讓她說,好像就過意不去。沒辦法,我和老爸只有右耳朵進,左耳朵出了。現在媽媽的決大部分的嘮叨我差不多都可以背出來了,她還沒有說我就知道要說什么了,就好像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
但不知為什么,當我生病時,在醫院里輸液時,聽不到媽媽的嘮叨又忽然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有時聽不到嘮叨也會感冒,看來媽媽的嘮叨的魔力真大啊。
看來我是離不了媽媽的嘮叨了,我在媽媽的嘮叨聲中慢慢的長大了。
—題記
“泉眼無聲息溪流”媽媽,像潺潺流淌的溪流,滋潤我幸福成長。
我的媽媽特別喜歡嘮叨,無論我做什么她都嘮叨,媽媽的嘮叨真“煩”。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很累,到家之后,我一頭倒在床上,媽媽又開始了嘮叨:“快點洗腳,洗過腳再睡。”“知道了。”我雖然應答著但是我動都沒動。媽媽又催道∶“快點。”“煩不煩呀!天天吵,你不煩我就煩了!”媽媽沉默了。睡覺時,媽媽給我端進來一杯牛奶,什么也沒說,走了出去。平時,她總要問一兩句的。
我意識到我犯了錯,或許傷了媽媽的心,可是媽媽還是送來了牛奶給我。
那一霎我感到濃濃的母愛。
回想那一幕幕母愛的片段:風雨中送傘的媽媽;病榻前照料我的媽媽;上學途中護送我的媽媽;比賽場外等候我的媽媽... ...她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掛著她的那顆愛女之心。
回想,當媽媽為了讓我添一件衣服嘮叨時,無非是怕我著涼;回想,當媽媽為了不讓我看電視而嘮叨時,無非是怕我影響成績;回想,媽媽嘮叨過的一切事情,竟無一不牽動著那顆愛女之心。
“時間不早了,趕快睡覺吧。”媽媽走過來忍不住又嘮叨起來,“睡太晚,明天起不來會影響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