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38: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作文零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歸納總結;書面表達
作文課是高三語文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特點,有效的作文課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即在課堂教學和訓練中通過作文題目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生活積累,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的技巧。
一、高三語文作文課教學要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
1.提高審題立意在作文教學中的地位
近幾年的高考語文作文往往被爆出“零分作文”的新聞,而大部分的“零分作文”的原因是作文嚴重離題。因此,在作文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讓學生能夠迅速、正確地掌握命題者的意圖是至關重要的。具體到語文作文課教學中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要在審題立意方面有所側重,改掉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過多地重視寫作技巧及寫作方法的習慣,專門抽出時間來訓練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其次,要在課堂作文訓練中結合人教版新教材來布置一些作文命題,盡量做到命題的多樣化、細化、具體形象,總之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在看到題目時才會靜心分析,在頭腦中整理出寫作思路;第三,要依據(jù)近幾年語文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來進行課堂訓練,要加大作文題目的難度,側重訓練學生對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題目的審題立意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通過材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幫助學生分析材料內容,引導學生探討材料的引申意義,尋找立意點。
2.加大閱讀量,為審題立意積累素材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廣泛的閱讀能夠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葉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們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術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問題,因為我們的作文無非想著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動手去作的。”在作文課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結合人教版教材的閱讀模塊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依據(jù)高考命題趨勢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二、高三語文作文課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1.以歷年高考作文題為素材,培養(yǎng)學生總結各類文體結構的習慣
高三語文作文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備考,讓學生在總結歸納高中所學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在作文課教學中,歷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就是最好的教學素材,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將高考作文題作為核心,讓學生圍繞高考作文題展開訓練,并且引導學生對歷年高考作文中出現(xiàn)的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進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找出高分作文的共同點。如,2008年有寫偷看老師的日記來歌頌老師關愛學生的品質(63分)的作文,2009年有通過時尚寫母愛(65分)的作文,這兩篇高分作文都是以記敘文的形式來描寫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主動總結高分作文的文體結構,雖然目前高考命題趨勢是文體不限,但在備考時期可以讓學生多寫記敘文類型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行文方法。
2.以歷年高考作文題為素材,引導學生歸納作文構思的模式方法
除了學會總結文體結構形成自己的行文方法外,學生在作文課中要通過學習和訓練學會作文的構思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用歷年高考作文題目讓學生自擬提綱,在擬綱訓練中學生逐步提密的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再對高考高分作文進行分析,讓學生對比自己擬的提綱和高分作文提綱的不同點,最后進行總結。經(jīng)過構思模式的訓練,學生不但對如何寫作文有了新的認識,而且還對如何寫出高分作文有了自己的心得。
三、高三語文作文課教學要強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作文是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在作文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多種類型的表達方式,在寫作內容方面力求做到新穎生動,在細節(jié)方面要做到語言細膩,引人入勝。具體在教學中可以用歷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作為例子進行分析,例如,2012年山東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世界需要你》,在開篇進入主題后先后用了四個排比句結構,讓讀者耳目一新。又比如,2012年的湖南省滿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國》在開篇點題,層層遞進,吸引讀者深入到故事中。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自己也有了感悟和積累,在作文訓練中也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表達方式,而是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以大家熟知的蘇洵的《六國論》為例,談談現(xiàn)今的議論文寫作如何走出八股。
一、結構嚴整靈動
一般議論文的論證構成是論點、闡釋、例(引)證、分析、結論,符合說理的一般思路。《六國論》的結構則完美體現(xiàn)了論證的一般方法和規(guī)則,堪稱古代論說文的典范。文章開篇即提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然后以史實為據(jù),分別就“賂秦”與“未嘗賂秦”兩類國家從正面加以論證;又以假設進一步申說,如果不賂秦則六國不至于滅亡,從反面加以論證,從而得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的論斷;最后借古論今,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切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我們認為所有議論文其實由三部分構成:敘、析、評。一般的論證方法和規(guī)則往往是先評,后敘,再析,再評,這樣的結構無可非議。但是,如果文章的外部結構、內部論證均采用這樣的構成方式,或者說均用這樣的結構去套寫論說文,再加上缺少嚴密性,就會造成結構的單一化、模式化。其實,這三部分構成并不是單一的、固定的,我們不妨改變它們的順序,形成多種組合,這樣就會使文章結構具有多樣性而變得豐富、靈動。如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拒絕平庸——風沙渡》,文章開頭即采用敘的形式,由敘述趕考途中所見名為“風沙渡”的小餐館和“蟻族”現(xiàn)象,兩相對比引出論點要有一顆超脫平庸的心。全篇先敘后評再析,層層深入,結構新穎嚴整。
因此,我們在議論文寫作中完全可以通過三個基本元素的多種組合實現(xiàn)結構的多樣化、豐富化。
二、論據(jù)典型鮮活
典型而鮮活的論據(jù)如源頭之水,能給文章帶來活力。首先,論據(jù)的選擇要求典型、真實,切合題旨;其次,要敢于棄舊用新,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jù)說理,往往效果會更好。有些學生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lián)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我們分析《六國論》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準確、全面地評價了歷史事實,而應著眼于其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作者從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的角度,依據(jù)史實,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點來立論,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文末巧妙地聯(lián)系北宋現(xiàn)實,點出全文的主旨,語意深切,發(fā)人深省。
近幾年高考作文閱卷的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在閱卷者的疾聲呼吁下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學生開始意識到作文是需要以生活作為支撐的,是我們該告別假大空的時候了,盡管這樣的改變非一日之功。高考作文閱卷專家駱冬青教授評《拒絕平庸——風沙渡》:“切己的感受,詩意的沉思,縈洄的暢想,在一種特殊的情境中集聚為奔放的才華。”這篇文章最大的優(yōu)點,恰恰是現(xiàn)在高考作文中最缺少的,那就是要有自己,要有切己的感受,要關注生活。這樣才能寫得好,而現(xiàn)在太多的高考作文空話太多,雖然辭藻華麗,但假大空,沒有真性情的流露。又如2010年的高考作文題《品味時尚》,更是考查學生對當下生活的關注與思考,那些懂得品味生活、思考生活的學生才能夠脫穎而出。
三、語言形象暢達
語言項是作文評價的重要標準。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采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的語言必不可少。
在語言方面,《六國論》除了具有一般論說文用詞準確、言簡意賅的特點之外,還有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文章的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的感情。不僅有“嗚呼”“悲夫”等感情強烈的嗟嘆,就是在夾敘夾議的文字中,也流溢著作者的情感,如對以地事秦的憎惡,對“義不賂秦”的贊賞,對“用武而不終”的惋惜,對為國者“為積威之所劫”痛惜、激憤,都溢于言表,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對偶、對比、比喻、引用、設問等修辭方式的運用,既章法嚴謹,又富于變化,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力量和充沛的氣勢。
1.作文閱卷細則
(1)整體要求:有字即不給0分;無標題扣2分;每缺50字(3行)扣1分;錯別字每1個扣1分。
(2)審題:偏離題意的,如果能判斷是完全離題的作文,給2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適當點題的文字,在30分上下酌情給分,但不能超過36分。
(3)基準分:作文評分的基準分都定在42分。達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題意,語言也過得去,比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42分。
(4)打分的程序:打分采取“綜合判斷,分等參照”的原則,首先應該從總體上綜合打分,看它屬于哪一檔的文章。
(5)評分重點:評分標準中以題意、內容、語言和文體為重點。我們主張在這四項中,以內容和語言為重點。除了審題,文體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這里的文體,不是指議論文、記敘文和說明文,而是指更廣泛的文體概念。
(6)抄襲等情況的處理:
抄襲,原封不動或稍微改變了幾個字的默寫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凡是抄襲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給分,抄襲作文必須給出證據(jù),不能憑想當然辦事。套用,也可以稱為改寫。故事是別人的,但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敘述,個別地方根據(jù)題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這類作文,如果再創(chuàng)造的成分教多,且能判斷該考生的確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給分,但不能超過40分。仿寫。模仿與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樣。模仿卷的再創(chuàng)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語言等方面出色,這類卷子可以打二類分,但不得超過50分。
2.問題作文
若作文具備以下四點之一,則視為問題作文:內容上有嚴重政治傾向性錯誤;作文雷同;前后筆跡不一致;在文中有特殊標記。問題作文提交組長或閱卷大組處理。
3.閱卷教師的特點
(1)工作量大,易產(chǎn)生疲勞:不愿意仔細看,主題不清,立意不明的,直接打入低類。看得費力,主題句沒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電腦閱卷,字跡模糊,掃描不清失信息,老師看得吃力影響分。
卷面“容顏”須裝扮,要討“考官”心喜歡。
必須用專用筆答題,濃淡適度;少涂抹、輕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規(guī)定(將所修改的內容用雙橫線劃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寫上應改成的內容)輕輕地涂,清晰地改;字不要寫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寫得太飽滿,字體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掃描出來很朦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萬注意: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的無論是簡答題還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2)閱卷老師易產(chǎn)生主觀性。我們必須想辦法使閱卷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向著有利于你的方面發(fā)展,否則便會造成直接排斥。
隔皮猜瓜原有“道”,作文寫作有“訣竅”。
俗話說得好:“寧可丟了芝麻撿西瓜,不許撿了芝麻忘西瓜。”我們常常形象地把“作文”比作“西瓜”,因為它在150分的語文卷中占據(jù)了60分,比重之大顯而易見。當然作文“網(wǎng)閱”的打分也就成了大家關照的重中之重。為公平、公正起見,各地招考委制定了作文“網(wǎng)閱”的新規(guī)則:兩個閱卷老師打分差距超過7分(7分以內的取兩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閱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與前兩人打分差距還是較大(不大的就取三個人的平均分)就交由第四人(終評人)批閱,并以第四人所打的分為終結分(一錘定音)。關注作文寫作,重視作文訓練,那種“作文實質上就是碰運氣,不用做準備”的觀點是極端錯誤的,應積極準備,科學系統(tǒng)訓練。
(3)評分標準是閱卷教師的唯一準繩。按照評分標準寫作文是作文穩(wěn)中求勝的關鍵。我們必須真正的弄清寫作的評分標準。
以基礎等級(內容+表達共40分)和發(fā)展等級(20分)為基準,并且對評分細則有了補充說明:以“內容(題意)”為主先打“奠基分”(即“內容”或者說“立意”是基準,決定分數(shù)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鄰等級中再為“表達”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級打分。(先確定“內容”等級分,即根據(jù)“立意”確定等級,然后再給“表達”和“特征”定級)
挹“你”為眼,明眸善睞;裁“你”為帶,隨風飄舉。
a。正確理解“深刻”與“含蓄”。要言之成理,能落到一個具體的點上,或深入本質,或抓住規(guī)律,或揭示原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含蓄并非朦朧,更不是晦澀,它是委婉表達的一種特殊形式,作文時應該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b。著眼“真摯”與“現(xiàn)實”。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寫出真情實感,感情要真摯。
c. 重視“創(chuàng)新”與“文體。立意“創(chuàng)新”≠大唱反調,體式“創(chuàng)新”≠追求花樣,選材“出新”≠寫社會陰暗面,語言“求新”≠語言異化。至于“文體”應根據(jù)話題和自己的特長而定,最好采用記敘文、散文、議論文三中常見樣式,少采用詩歌、戲劇、寓言等體裁。
d. 關注“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
結論:閱卷教師看我們的卷子時間很短,我們必須讓自己的作文適應閱卷教師的改卷需求。
4.閱卷教師的要求
(1)要求你必須體現(xiàn)積極的人生觀,切忌低俗或偏激;
(2)要求你不要寫危險題材。校園戀情、社會黑暗、抨擊高考制度;
(3)要求你卷面要整潔美觀。字跡不清,卷面模糊,勾畫較多,會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須好認;
(4)閱卷教師給你的時間是九十秒:你必須主題鮮明,你必須優(yōu)點突出。
5.注意事項
(1)偏題跑題,輸定了。
(2)沒有題目,題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數(shù)不夠,損失絕對慘重
(4)不要寫錯別字,一定寫過文章至少讀上一遍。
(5)沒有結尾,不得高分。結尾一定要扣題、照應開頭,否則損失大。
(6)材料作文拋開試題所給的材料,直接劃入四類卷
(7)機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進入三類卷
(8)文體不要四不像
(9)要多從課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寫與考試無關的話。如寫閱卷教師多么地辛苦,請多給自己一些分,請多同情學生,手下留情之類。
(11)寫作基礎不牢,不要盲目創(chuàng)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級錯誤:卷面草,低檔;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類;文意深奧,低分。
(13)作文基礎好的學生,力求作到:以題目貫穿始終;形象具體,感情真摯,主題鮮明。
(14)作文有困難的學生,力求作到:文通字順,立意準;掌握技巧,制造亮點。
6.正確應對三大題型
高考即將來臨,基于對歷年高考作文題的細致分析,本文歸納出如下幾個范疇,同時列舉了出題背景及其可能性和相關的寫作方法,希望對考生有所裨益。
(1)人生觀、價值觀范疇的考題
例如:以“快樂”為話題、以“成功”為話題。
人生觀、價值觀是自古以來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題。正是因為這類主題在平時的教育、學習中被學生不斷地接觸,難以寫出新意,不易區(qū)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現(xiàn)的可能性也就比較小。
但如果遇到這樣的考題,寫作的時候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立意一定要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大方向在社會文化中有定論,沒有必要為了出新出奇而顛覆傳統(tǒng)。
可以在材料的選擇上突出時代感。
寫作的時候注意理性的議論和感性的抒情相結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疇的考題
中國社會20多年來持續(xù)變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臨著喪失的危險。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為作文題,并借此促進學生以及全社會對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義的。近幾年來,社會誠信漸漸喪失,假名牌發(fā)展成假酒、假藥;打假發(fā)展成假打;情況之嚴重使總理在高等學府提出“不做假賬”。
對于這樣的作文,寫作時要注意:
對題目的解讀要深入、細致。比如“誠信”,人言為信,寫作時可以強調這一點;比如“寬容”,“寬”和“容”有不同的意義;再比如“合作與競爭”,寫作時要揭示出兩者的關系。
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解讀,賦予其厚重的社會意義。去年上海高考中有一考生“想握住那些敢于說真話的人的手,以表達我的崇敬、我的支持與我像你們那樣敢于真言的決心”,就是憑借作文中厚重的社會意義而獲得了很高的分數(shù)。避免空談,要具體、實在。
(3)社會熱點范疇的考題
進入21世紀,古老的中國社會與新奇的現(xiàn)代文明在各個層面發(fā)生交融和碰撞,由此這片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值得我們思索的事情。作為即將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有責任知道事情的發(fā)生,有責任思考事情的內核,有責任提出自己的見解。所以,出這樣的考題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于這樣的考題,做到下面幾點會讓文章更出彩:
見解有新意,不妨顛覆傳統(tǒng)。
正因為可以顛覆傳統(tǒng),所以尤其要言之有理。
展現(xiàn)出作為青年人的氣息。
現(xiàn)在,每和兒子回到鄉(xiāng)下,小家伙總睡得特別香甜,大概是做著同我小時候一樣的夢吧。可是一返回城里,汽車的喇叭聲,五色的霓虹燈,晨練的樂曲聲,高音喇叭的叫賣聲,馬上取代花開花落,風聲雨聲,來擾人心神;還有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平板電腦、愛瘋手機,種種玩意惹人分心;更別提什么興趣班、提高班,莫名競爭令人憂心;所有這些都構成了今天兒童夢里的噪聲。在這個嘈雜的時代,再柔軟的被褥,再精美的寢具,也難以營造出夢的港灣里那一份原本的溫馨。為了兒子能安心睡眠,他媽媽本末倒置地,光是枕頭就更換過蕎麥的、大米的、決明子的、茶葉的各式枕芯。在這個華麗麗的年代,一覺好夢,真成了一個奢侈的“夢想”了嗎?
俄羅斯巡回展覽派畫家彼羅夫,有不少關于孩子的畫作,其中一幅名叫《睡覺的孩子》的布面油畫,畫面上兩個衣衫襤褸的小孩,在破敗的草席上,和衣而臥,曲肱而眠,睡態(tài)酣美。柔和的光從屋頂漏下來,仿佛上帝的目光,注視著天使的臉龐。面對畫布,我想,也許只有舊時鄉(xiāng)村月色,才配得上這甜美的酣睡和無塵的童心。
可是,上帝的目光,又怎比媽媽呵護的眼神,直抵孩子溫柔的夢鄉(xiāng)?夜半時分,媽媽披衣而起,來到孩子房間,斜坐床沿,凝視著睡夢中的孩子。朦朧的光暈,使房間充滿了氤氳的柔和,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也比不上此刻孩兒面的光輝。而世界上最動人的溫暖,莫過于此時,站在身后的爸爸,悄悄注視著,媽媽把愛的光芒,溶進孩子的夢鄉(xiāng)——這是怎樣的一幅畫啊,夢里花開,馥郁芬芳,純凈柔美,天高云淡,歲歲年年,味道靜好,回味悠長,悠長如——
寫詩的唐人,紅泥火爐烘干的白屋,堆放著柿子,放進一只蘋果,發(fā)酵出似有若無的絲絲香甜,暖風吹過松木窗欞、炊煙不直,夕陽窮巷,牛羊歸家……
鐵砂鍋里炒著新米,黃豆,芝麻,核桃。水碓房里,新生的春水,流過古老的磨坊,碾五谷成粉,盛進瓦甕,飄蕩著,禪的本味,繁復若,“金蟾嚙鎖,玉虎牽絲”……
四月南風,大麥已黃,棗花未落,春潮帶雨,雨霧里,是誰點燃了一堆干草,滲進迷離的春暉,盈盈嶺上煙……
汲了井水,飄來麥的香味,味若有情,情若弦滿,拾麥穗的人,撿起風兒吹亂的金黃歌聲,飄進夢田,拂過隨風搖曳的睡蓮……
多少美麗的意象,從來只在夢里出現(xiàn),醒來就不見了,花非花,霧非霧,這就是夢的“味道”。我不禁要慨嘆“生本不樂”了,這些美麗的意象,還會出現(xiàn)在今天孩子的睡夢中嗎?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三歲學畫,五歲彈琴,六時起床,七點到校,周六奧數(shù),周日作文,惡補英文,兼習文言。白天昏昏欲睡,晚上難以入眠,如此生活,真乃苦不堪言。難怪會有學生“寧愿回到石器時代,那時候,誰不讓我睡覺,我撿一塊石頭就可以表達我的強烈不滿”,一位睡眠嚴重不足的學生,在他題為《常識》的高考作文里,這樣寫道:“老師,你有沒有常識啊?難道你不知道是人都要睡覺的嗎?竟然不讓我在課堂上睡覺?”在文章的末尾,作者則近乎是在哀嘆了:“學校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人是要睡覺的……我要睡覺……睡覺……”這篇著名的“零分作文”,在深受中學時代缺覺之苦的我讀來,真是心有戚戚。上了大學后,我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九三學社”,早上九點鐘起床,下午三點鐘起床,同宿舍有一位姓周的“睡友”,人稱“夢周公”,他自嘲道,難道周公不是中國最偉大的智者嗎?
哪個家長,會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受這連覺都睡不安穩(wěn)的罪呢?可是大家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此說來,做一個好夢,真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了。都說“人生如夢”,我卻說“無夢不歡”,暑假里,你可以不去上補習班,夏日長長,最適合睡覺了,“日長偏與睡相宜。睡起芭蕉葉上,自題詩”。只是如今的學子,早已無福消受這慵懶的長覺,更沒有芭蕉葉可供題詩了。睡一個好覺,不僅是生理上的需要,更是人生快樂的基礎。在古希臘,睡神修普諾斯,不僅掌管睡眠,也掌管快樂與自在。他還跟文藝女神繆斯關系密切,這表明,睡夢不僅是身體自在的需要,更是精神自由的渴望,就像“愛麗斯在很早以前一個夏日里的夢”,“在夢里什么都會發(fā)生”。邏輯嚴謹?shù)呐=虼髮W數(shù)學教授,怎么會寫下看似荒誕的《愛麗斯夢游仙境》呢?難道只有在夢里,我們才能向著精神之河的更深處漫溯么?孩子,好好睡吧,在夢中,潛伏在大地深處的驚蟄,終有一天會來喚醒你,去做一個精神的漁父,“半夜系船橋比岸,三杯睡著無人喚。睡覺只疑橋不見,風已變,纜繩吹斷船頭轉”。只有保有做夢的自由,才能在這個心為形役的時代,心有靈犀,夢游天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李白的夢游,其實是一種夢想,是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抗議,是對“且放白鹿青崖間”的向往。孩子,今天,我們身處荒誕的藪地,也許只有夢想才能抵達救贖的彼岸。當我匆匆奔波于氣勢如虹的高架橋上,穿行在水泥森林的高樓大廈間時,現(xiàn)實的噩夢,早已把我那一點點造夢的空間,壓至逼仄。生活的夢想和詩意,在日常種種瑣碎里消耗殆盡,離那“臥在烏篷船里,靜聽打篷的雨聲”,“一種夢似的詩境”,相去太遠。古人尚有“夜半到客船”的鐘聲,來陪伴他的天涯孤旅,而今天的城市里,再也沒有公雞,在晨曦里打鳴,去喚醒那個巨大的噩夢。
孩子,甜甜地,睡吧,在睡夢里暫時忘記這個喧囂的世界,去享受屬于生命的寧靜。你不必像一棵蘋果樹或橡樹那樣迅速地成熟,若春花還沒有看夠,為什么要急著去追趕夏天呢?你不妨在家鄉(xiāng)的武陽川畔,迎風踏歌,熟看“兩鳧相依睡秋江”的尋常景色,而常懷欣賞之心。在你成長的歲月里,不要把睡夢與生活割裂開來,夢自是人生的組成部分。少年時,你盡可以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的閑愁,也可以夢想學古人,乘一葉扁舟,臥船聽雨眠,就像宋朝的韓淲,放舟蘭江的五更夢,“五更猶作錢塘夢,睡覺方知過眼前”;當你長大了,要獨立去面對現(xiàn)實的社會,希望你依然保有“花村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的那一份超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不妨學學汪曾祺《七里茶坊》里,那個達觀的老喬。夏天,他睡在大槐樹的濃蔭里,樹蔭在東,他睡在東,樹蔭在西,他睡在西,圍著大樹睡一圈;當然,你是漢家好兒郎,在你的夢里,自然也要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激昂;還有,作為世界公民,你要向往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里的偉大情懷;而作為一個宇宙公民,記住,你的夢只服從于重力和光。
說夢、追夢、癡夢、憶夢、懶尋夢,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夢。在夢里,花開花落,氣象葳蕤,穿越時空,馳騁千里。你聽,羅大佑的《追夢人》:“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fā)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一首歌,一個夢,無論是在《天若有情》的都市街頭響起,在三毛流浪的西非荒漠吟唱,還是在《雪山飛狐》的大雪山谷里飄揚,都是那般蕩氣回腸。
孩子,輕輕地,睡吧,夢是需要呵護的,伊朗導演阿巴斯說:
火車嘶鳴著,
停住,
蝴蝶在鐵軌上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