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07 09:30: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專科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云計算,人工智能時代,為了管理和維護這些數據,我們需要許多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實際上專科院校培養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因為專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水平相對較低。為培養高水平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專科院校需要通過進行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來培養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這樣才能夠滿足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通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來提高計算機網絡人才的質量。
一、專科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涉及到各個行業,并被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引入計算機網絡,并不斷增加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這要求我們的專科院校能夠培養大量的計算機網絡人才來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是專科院校的使命和責任。然而,專科院校培養的計算機網絡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需求,主要是由于專科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現狀令人堪憂,目前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現狀是:
1、重視理論,輕視實踐
在當前的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是理論知識,操作能力實際上相對較弱。在課堂上,教師整堂課都是在講述理論知識。學生聽得是一知半解,他們不知道教師講什么內容,課程內容非常理論化,不注重實際應用。最后培養的學生成績很高,但在解決問題時卻不知道如何入手。計算機網絡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實際的操作能力,教學內容不能很理論化。即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很好的理解,他們也無法真正轉化為實際的能力,不懂得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網絡問題。
2、課程內容選擇不當
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求學生不斷學習和更新網絡知識,不斷掌握網絡技能和方法。在目前一些專科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理論教學中,主要介紹了計算機網絡各層的功能和原理,并介紹了網絡的七層模型。但真正的應用的計算機網絡協議是一個五層協議,它會在教學的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網絡內容之間產生沖突。在一些大學實驗教學中,有許多簡單和過時的實驗項目,如操作系統的安裝和調試,網線的生產和測試,小區域網絡的形成,簡單文件的發送和接收,等等。這些實驗內容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非常簡單,有些學生認為計算機網絡實驗不是很實用。同時,這些實驗不利于學生理解網絡協議的重要原則,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分離,難以使學生建立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
3、網絡教學環境匱乏
計算機網絡實驗需要很多的網絡實驗設備。同時實驗室建起來需要場地,所以建立實驗室的高校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和場地限制。因此,大部分高校網絡實驗室設備不能滿足時實訓要求。大部分實驗室主要采用兩種實驗內容,一種是把幾臺計算機通過網線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小的局域網。另一種是實驗室提供常用的網絡設備,比如路由器,交換機和主機。學生不能通過自己建立網絡來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網絡通信技術和原理,不能通過構建計算機網絡環境來熟悉和掌握真正的網絡環境。
4、考試方式方法簡單
以往學生成績主要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我們一般是平時成績占百分之三十左右,期末成績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在這個評估模型中,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期末搞突襲”,最后期末考好了,也就通過了考試。這樣只是看重最終的考核,而不注重學習過程的考核,這偏離了考核的最終目的,背離了教育的最終目標。考核方式的單一,導致學校培養的學生只會考試,不會動手操作解決問題,學生出去社會后會養成眼高手低的習慣,什么都不會,又想要待遇高,最后被社會給淘汰。
二、專科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增加實踐課時
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大部分都是學習理論知識,沒有動手做過真正的網絡實驗,他們如果步入社會到了工作崗位后,連最基本的網絡設備都沒有見過,試問他們如何為企業和單位解決問題,為社會創造價值。高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應該重視實驗課程,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根據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特點,來合理設置實訓實驗內容,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課程的比例,最終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的能力就培養起來了。教師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減少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比例。理論教學課程適當減少時,理論與實驗時間的比例可以從傳統的1:1比例改變為1:2。通過增加實際實驗時間的比例,可以保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時間。
2、教程的選擇要合適
專科院校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工程類的課程,應該培養學生工科的概念。根據這一概念,應該選擇技術先進,易于理解,全面且尚未突出的教科書。具體而言,教材應該選擇能夠通俗易懂的方式來介紹基本的網絡知識。例如,通信原理部分和信息編碼部分不需要太多介紹。但是對于如何建立網絡,如何劃分網絡并管理應用于實際應用的知識應該重點介紹,并有詳細的指導步驟。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更加適合培養學生能力,更加適合企業需要的實訓實習教程。在編寫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培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編寫的教程更適合學生實際的需要。
3、通過和企業合作來改善實驗教學環境
如果資金和條件允許,一些高校可以在學校建立綜合實驗室。改善計算機網絡課程一體化的教學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整合知識與技能,并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教學。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到實習實訓基地去參加實踐,提高他們的技能。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可以參觀或參與實際項目中的實際網絡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開發。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這樣做的好處是,為了彌補學校實驗條件的不足,學生們仍然可以在有限的資金和場館下看到和理解許多新的網絡技術和設備。
4、考核方式要更加人性化
為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實用性,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并對評估權重進行調整。調整結果的計算比例為:平時成績為30%,過程考核為30%,最終的期末成績為40%。調整后,最終期末成績的比例下降,從而避免了以最終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情況,從而扭轉學生處理期末考試和考試成績的沖突局面。這可以使學生發展良好的日常學習習慣,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把學習延伸到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這也是社會所需要的學習型人才。
三、結語
通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學生的實訓時間不斷增加,能接觸到更多實驗設備,讓學生真正的在練習中掌握技能,提高同學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夠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公平客觀,學生的學習熱情就不斷提高;通過改革與實踐,解決了學生步入企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學生不用過多的去實習實訓,進入企業立馬就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真正實現了雙贏的目標。通過升本過程中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來培養高層人才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羅逸甫.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初探[M].現代教學管理,2013,(4).
[2]劉彥保.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M].計算機教育,2006,(2).
[3]劉鳳.趙敬梅.關于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的研究[M].教育與職業,2007,(20).
[4]謝希仁.計算機網絡(第6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周克洪,男,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本科學歷,助教,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教師,主講《計算機應用基礎》、《視頻監控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工程師考證輔導》;馬冰,女,畢業于海南大學,研究生學歷,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教師,主講《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基礎》。